金石考据与收藏 古人如何操作

2017年06月15日 11:06 新浪杭州汽车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清代金石学兴盛,表现为文人学者对金石的偏好以及对金石的大量著录。然清代金石搜集、金石鉴藏、金石著录并非单枪匹马的个人所为,而是以幕府为中心的幕主、幕宾之集体所为。幕主嗜好金石,引领众多幕宾金石专家一起完成对地方金石、家藏金石的校订著录。同时,幕宾也借此机会,搜集资料,成就自己的金石专著。正因为此,清代金石著录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

  如历官陕西、河南、山东巡抚,湖广总督的毕沅引领幕宾著录《关中金石记》《中州金石记》等金石著作,其幕宾也借此机会修著了《同州府志金石志》《兴平县志金石》《朝邑县志金石》等金石著作;

  历任翰林院编修、提督山东学政、浙江巡抚、江西巡抚、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的阮元亦引领幕宾著录《山左金石志》《两浙金石志》等金石著作,其幕宾也完成了《山左金志》《山左碑目》等相关著作;

  当然,在金石著录中,幕主、幕宾、金石家之间相互错综,共同构成了以幕府为中心的金石家交际圈。这个交际圈完成了清代大部分金石资料的搜集、考释、整理、著录,从而实实在在地造就了清代金石学的辉煌。

  ——摘自薛帅杰《论清代以幕府为中心的金石著录及金石家交际圈--以毕沅、阮元、端方幕府为例》

  金石学,旧亦称古器物学,涵盖了铜器、玉器、陶器、石刻、砖瓦、封泥、甲骨、简牍等门类,研究中国历代金石之名义、形式、制度、沿革及其所刻文字图像之体例,上自经史考定,下至艺术鉴赏之学,是介于史学与文字学之间的学科。

  金石学史上,清代的陈介祺是公认的最负盛名的收藏大家。陈介祺(1813-1884),山东潍县(今山东省潍坊市)人,字寿卿,因得曾伯黍簠后名其居为“宝簠斋”,后遂以簠斋为号。《清史稿》称其“所藏钟鼎彝器为近代之冠”。陈介祺的主要藏品涉及商周青铜器、秦汉铜器及权量诏版、古玺印、封泥、陶器陶文、镜鉴、刻石、砖瓦、古钱币、泉范、碑帖、书画等,所藏无计。他以毕生的心血,为保存、传承、弘扬中华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也正因如此,他对后世收藏市场带来了很大影响。

  当今,随着收藏热潮来临,一部分收藏家在收藏体系搭建方面选择了金石、金石书法,不少收藏家更加具体地选择了“陈介祺”,以致收藏市场产生了“陈介祺热”。如《十钟山房印举》、毛公鼎拓片、曹望憘造像拓片、陶器拓片、陈介祺书法作品等都成了藏家选择的对象。

  ——摘自王亮行、高静波《簠斋收藏及其对当今金石艺术品市场的影响》

  自商周迄秦皇汉武以来,胶东地区多有金石遗迹存留。北宋嘉祐六年(1061),登州太守朱处约在丹崖山顶原海神庙的基础上改建蓬莱阁,为乡人开辟一个游览之所。此后,无数文人雅士、宦游学子登临歌咏,留下了大量诗文和刻石,千余年来形成了独特的碑刻群,堪称“蓬莱碑林”。

  由于登州自古处于要地,在史籍寥落散佚的情况下,保存于蓬莱的碑刻,与史籍、地方史志收录的佚碑和文献一起,成了研究蓬莱历史文化的重要素材。

  作为古代殷商和莱国、己国地界,蓬莱市村里集镇一带及其周边黄县归城故址出土了大量青铜重器。秦皇汉武登临之罘,连弩射鲸,刻石纪功,在蓬莱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随后发现的大量汉代画像石、陶文铭刻;隋唐时期,记录远征高丽的石刻;北宋元丰八年(1085),苏轼“五日知登州”,留下的千古诗文名作和超迈绝伦的书法名迹;南宋末年,登全真七子留下的诗篇;明代,记录戚继光的英雄事迹及“登莱兵变”等重要事件的石刻;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而留下的有关记录等,都体现着蓬莱金石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摘自张永强《蓬莱金石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来源:杭州日报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