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片遭热炒后升值40倍 功夫不高不要轻易碰

2017年07月12日 17:00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原标题:当心“黑老虎”发威功夫不高不要碰拓片收藏

  拓片是欣赏和研究文物的重要方式之一,它留下许多珍贵的史料,从而成为艺术品收藏市场的重要项目。然而,拓片也被业内称作“黑老虎”,它可不是一般新手能玩得转的。

  自古文人收藏不离拓片

  广义上的拓片就是将宣纸蒙在器物表面用墨拓印来记录花纹和文字,其数量、内容之丰富可谓包罗万象,比如甲骨青铜、碑刻墓志、摩崖造像、钱币画像等。现代意义上的拓片,泛指供人临摹学习的书法作品。

  拓片第一次出现的年代已无从考证,其第一次流行是在五代时期。当时由工匠先将名家墨迹刻在石上、木板上,然后再拓下来装裱成册,成为法帖。现存最早的碑帖拓片是唐太宗《温泉铭》、唐《神策军碑》的唐拓本。北宋时期大兴收藏之风,有名的《淳化阁帖》就是这个时期刻就的。据载,宋代欧阳修收藏拓本上千卷,还编写了《集古录》。然而,因为拓片不易保存,传承至今的宋拓本更是凤毛麟角,难得一见。

  在北宋、清康乾、晚清至民国初的三次全国性收藏热中,拓片一直名列前茅,文人雅士皆对其十分痴迷。在清代康乾时期,盛行金石学,拓片收藏甚为流行。据资料显示,当时经金农、毕沅等人题跋的碑帖拓片,立即可以身价百倍。明清至民国,董其昌、康有为、鲁迅等均为收藏拓片的大家。

  近年来,随着金石学渐热,一些博物馆及民间收藏机构纷纷推出拓片展

  览,使得拓片收藏随之复苏,其收藏队伍也不断扩大。原本碑帖拓片的价值仅仅限于专业的书法研究者,可自从上世纪90年代文物收藏市场开放以来,拓片的收藏人群也开始大幅度增加。目前市场上拓片的购买者有三种情况,即书法学习、投资收藏和图书馆补充。

  拓片遭热炒后升值40倍

  近年来,拓片市场与书画市场此消彼长,许多过去只钟情于书画的人开始玩拓片了,向来曲高和寡的拓片收藏也开始火了,不少拓片价格由之前的几十元、几百元一帧,变为近年上千元、上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一帧。尤其是部分石碑被各级博物院馆封存后,碑帖拓片的价格飞涨。据统计,近十年来碑帖拓片的市场价格翻了近40倍。

  在1995年前,拓片在拍卖市场总体是温而不火,当时的拓片起拍价仅仅在万元左右,而且大部分都流拍了。拓片市场有几个标志性的价格高峰,1999年翰海的春季拍卖会,碑帖拓片拍品整齐、档次高,拍卖价格也很高,引起市场很大的反响,如东汉明拓《张迁碑》以40万元成交、明拓《乙瑛碑》拍出21万元的高价。2003年上海博物馆以450万美元购回善本《淳化阁帖》,它的高价回归彰显了碑帖拓片善本的收藏价值。2013年开始,不少国内拍卖行也推出了碑帖拓片专场,碑帖拓片在拍卖市场异常活跃。中国嘉德2015年春拍中,古籍善本专场拓片板块排名首次跃居卷首,其中由郭沫若等三位名家题跋的一方

  汉画像砖拓片,从6万多元起拍,直到71.3万才落槌成交。

  收藏拓片当心被“虎”咬

  拓片有着“黑老虎”的外号,这是因为拓片的价值高,但赝品也较多,收藏者稍一疏忽就买到假货,似被“黑老虎”

  咬了一口。有关专家表示,碑帖拓片作为一种专业水平高的收藏门类,普通收藏者要想快速入门有一定的难度。笔者认为,没有包括金石学、文字学、历史学、文物学,还有书法方面的知识,最好不要轻易碰拓片。

  拓片造假古已有之,据记载,碑拓收藏曾在清末掀起热潮,哄抬的价格令造假行为层出不穷。据传,上世纪初琉璃厂一古董商将《张猛龙碑》伪装成明拓本,著名书法家、收藏大家张伯英花三五百大洋购进,最后却被鉴定为赝品。连收藏大家都会上当,可见拓片鉴定的难度之高。

  通常情况下,拓片真伪都是通过校勘拓本的先后和著录来查核的,并根据纸张墨色、装裱形式、碑帖上的题记和收藏印来判断它的价值。碑拓所显现出的纸墨特征,也是判定拓片新旧真伪的依据之一。对于鉴别碑拓的真伪,藏家要经常注意观察、研究拓片,并熟悉某些拓片特征。初学之时,如果熟悉历史年号,根据碑志上的年款即可断代。也可根据隶、草、行、楷等书法的发展轨迹作为断代的依据。对于新入门的藏者而言,多买善本碑拓的影印本以备比对,多读有关碑拓的研究著作,比如《金石萃编》《校碑随笔》《语石》《善本碑帖录》《碑帖叙录》等,了解填蜡涂墨、染色充旧等一系列作伪方法,才能提高鉴别力。

  收藏市场鱼龙混杂,普通收藏者不要心存捡漏的想法,真正高档次的原始拓片在一般店铺是很难找到的。如果想要买到原始拓片,就应该取道大型拍卖会。 (林华)

  来源:邯郸日报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拓片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