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籍匈牙利探险家与学者斯坦因在20世纪初从敦煌藏经洞盗买了大量珍稀文物,其中部分文物后来入藏于英国大英博物馆一间被称作“斯坦因密室”的房间内。
这其中就包括敦煌藏经洞出土最优秀的作品之一的《释迦牟尼灵鹫山说法图》,高近2.5米。
“澎湃新闻·古代艺术”(www.thepaper.cn)获悉,斯坦因曾赞叹这一巨大的刺绣品虽然有破损处,但依然“鲜亮闪耀”,而大英博物馆研究人员在近日的修复直播中感慨此作“保存至今就是一个奇迹!”这一巨幅织品明年将在日本奈良国家博物馆展出。为保证其运输、展出的安全,大英博物馆将重新评估它目前的状况,做一些必要的修复。
大英博物馆为此特别制作了“修复‘灵鹫山’”(Conserving Vulture Peak)的视频,每周播出,目前已播出四集。
来自敦煌的巨型刺绣画《释迦牟尼灵鹫山说法图》,高241厘米、宽159厘米,被认定制作于唐代,约八世纪左右。这是敦煌藏经洞出土的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全图由五尊佛像构成,上部是华盖和飞天,下部是众多的供养人像。画面正中间是佛陀站在莲花宝座上,扁桃形的身光环绕着身体与头光等高,袒露右肩,右手垂直放下,左手执衣襟——这是所有灵鹫山释迦牟尼说法图中共有的一种姿势。由于刺绣画曾长期叠放在藏经洞中,两尊菩萨的像已经有部分破损。值得欣慰的是,主尊释迦牟尼保存尚完好,破损严重的,是两尊菩萨背后只露出半身的两尊弟子像。这件巨幅刺绣是在斯坦因第二次中亚远征(1906-1908年)之后,于1919年入藏大英博物馆。
据大英博物馆称,这件刺绣明年将在奈良国家博物馆展出。由于织物质地使这幅画相当脆弱,百年来这件刺绣画很少展出。为了让它能更安全地被运输、展出,大英博物馆将重新评估它目前的状况,做一些必要的修复。
这已经不是《释迦牟尼灵鹫山说法图》首次被修复。1908-1912年间,它曾被一位来自英国皇家刺绣学院的小姐E.A.Winter修复过。她花了两个多月时间去小心缝合一些毁损严重的部位。1912年,斯坦因在《中国沙漠中的遗址》(Ruins of desert Cathay)一书中记载了修复经历记录,并称这件刺绣作品“鲜亮而闪耀”,但也说道刺绣的“严重损毁”是一大遗憾。
目前,高级织物修复师Monique和织物修复师Hannah以及相关专家已经讨论并制定了初步的修复方案,并确认了一些特别需要修复的区域。修复师提出了背面的支撑架、表面的落灰和此前修复材料的退化的问题,并打算用一些新的修复材料来替换退化的部分。而对已经磨损的刺绣表面,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阻止它将来的磨损。
据悉,此次整个修复期为11周,大英博物馆为此特别制作了“修复’灵鹫山’”(Conserving Vulture Peak)的视频,每周播出,目前已播出了四集。
此外,今年年底在香港历史博物馆的一场研讨会中可以了解到关于这件刺绣的详细修复过程。
延伸阅读:斯坦因和敦煌
1907年,英国籍匈牙利探险家奥里尔·斯坦因(1862—1943年)在敦煌用40块马蹄银从看护藏经洞的王圆箓道士手中盗换了29箱珍贵的写经、绢画和丝织品。其中写经最早可至北朝,最晚至西夏王朝统治河西走廊时期;绢画大部分是唐代作品。
斯坦因带走的敦煌宝藏抵达英国后,文书部分入藏大英图书馆印度部,绢画和丝织品则存放在大英博物馆的斯坦因密室内。斯坦因密室,这间神秘库房名声显赫,但是探秘者稀少。密室只对研究丝绸之路的学者开放,即使是社会名流乃至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查尔斯王子走到门口,都要自觉止步。
在敦煌文物中,相比于雕塑和壁画,有一类是很多人所不了解的,那就是用于节日盛典展示、可以装饰宫殿佛堂的巨大绢画。这些敦煌绢画大部分如今正存于斯坦因密室之中,与1900年从故宫养心殿流失的、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真迹同在。修复、装裱后的敦煌绢画被框进木槽里,一排排嵌在墙壁上。
大英图书馆
大英博物馆的斯坦因密室
斯坦因在布达佩斯的故居,就在匈牙利科学院对街。1862年斯坦因出生在一个犹太书香家庭,是父母50岁时诞下的幼子。少年时对亚历山大大帝的崇拜,引发了他学习突厥语、波斯语和蒙古语的热情。
1900年7月30日,在大英帝国驻喀什噶尔总领事、具有一半中国血统的马噶特尼勋爵帮助下,言必谈《大唐西域记》的斯坦因获得了清朝道台对探险队的支持。10月11日,斯坦因站在和田的山头上,绘制玉龙喀什河源头的地图;11月中旬,斯坦因在丹丹乌里克遗址发现了价值巨大的唐代木版画:《鼠神图》、《传丝公主》、《龙女图》等,如今这几个木版画都存放在大英博物馆。
1907年5月,斯坦因的20头牦牛和8峰骆驼在敦煌藏经洞外守候着。斯坦因的笔记中,记录着他对守护藏经洞的王道士印象:“王是一个孤傲、忠于职守的人。他看上去有些古怪,见到生人非常害羞和紧张,但脸上却不时流露出一丝狡猾机警的表情,令人难以捉摸。”斯坦因的师爷蒋孝琬调查发现,王道士账本清晰,生活简朴,从不挪用募集到维修寺庙的银子。斯坦因意识到,用金钱收买王道士行不通。
风尘仆仆、两鬓霜花的斯坦因让蒋孝琬告诉王道士:眼前的斯坦因是玄奘信徒,是从印度翻越大雪山来取经的外国和尚;印度本土佛学渐衰,外国和尚要来敦煌取经、回到佛陀故乡重新弘法。玄奘的在天之灵让他看守藏经洞,就是为了等待这位外国和尚,取经功德无量。一席话让王道士为斯坦因打开了藏经洞的大门。不过在拿绢画时,王道士留了个心眼:他专门挑那些破旧的卖给斯坦因。他想用手头这些破烂换点钱来整修洞窟,可王道士哪里想到,破旧可能意味着画卷更古老、更有价值。
斯坦因从敦煌带走了数千件写经、绢画、丝织品,这些文物分别入藏印度国家博物馆、匈牙利科学院、大英图书馆和大英博物馆。那个年代英国报纸上的英雄,不是足球明星,也不是电影明星,而是荒漠中行进的探险者。
来自敦煌藏经洞的散页文献
五代时期后梁开平四年(公元910年)张承奉统治敦煌时期的绢画观音像
1909年,英国媒体评选出当时影响世界的15位探险人物,斯坦因与驾驶飞机独自飞越大西洋的洛兰上尉以及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一同上榜。在大英博物馆整理斯坦因老照片的同事海伦汪(Helen Wang)博士这样评论当时的情景:“斯坦因每一天、每一周的行踪,都以电报文字出现在《泰晤士报》上,出现在英伦的大街小巷。人们因为他而谈论着遥远的丝路古道——比起在大清帝国书斋里庸庸碌碌的官员,欧洲人更清楚斯坦因在做什么。”
1913年—1916年间,斯坦因再次从王道士那里购入敦煌570卷珍贵文物。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吸收斯坦因成为会员,并授予爵士勋章。
斯坦因81岁时在阿富汗境内的犍陀罗圣地喀布尔去世。
(摘编自中国国家地理:《敦煌宝藏:从“藏经洞”到“斯坦因密室”》一文)
记者陆林汉 实习生孟悦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