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青铜器型认识三个 算你厉害

2017年08月10日 11:05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原标题:青铜之美,美在深邃!这些青铜器型认识三个,算你厉害!

  要说今年海内外拍场最燃最有看点的品类,非青铜莫属。其频频创出的天价交易,让业内外为之震撼惊叹。

  然而,我们在震惊之余,相信大家和小编有同样一个困惑,青铜之美,毋庸置疑,但美得也太深邃了吧……

  其他不说,单是外形,能看一眼即认出是何种器型,知道是什么器型还能准确说出来,说出来还能正确写出来,那真真是青铜真爱粉里的学霸级人物,噢不,学神级!

  下面,小编晒一波铜器种类中,市场最常见也最有收藏价值的礼器品种,不看后面的拼音注释,你要认识三个算你狠!

  礼器之一:酒器

器型名称:盉hé器型名称:盉hé

  盉,字从皿,从禾,禾亦声。“禾”指五谷杂粮。“皿”指容器、盛器。“禾”与“皿”联合起来表示“把五谷所酿之酒放到容器里进行配比品尝”。本义:调酒器。转义:盛酒器。

  盉的形状较多,一般是圆口,深腹,有盖,前有流,后有鋬(音畔),下有三足或四足,盖和鋬之间有链相连接。当然,也有长相怪异的特殊案例,比如类人盉:

人面盉 河南安阳市殷墟出土   现藏美国费利尔美术馆人面盉 河南安阳市殷墟出土   现藏美国费利尔美术馆

  器盖器身连起来看,就是一个仰卧的人头!这是在说,酒喝高了的样子?还是动物形状的看起来有意思:

鸭形盉1988年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出土    现藏河南博物院鸭形盉1988年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出土    现藏河南博物院

  鸭首当流,鸭尾作鋬,鋬上站立一小铜人儿,以其手足将器身与器盖巧妙地连为一体,倒酒时就如小人儿在前伺候,如此新奇造型和极富想象力的设计,就问你服不服?!

器型名称:瓿bù器型名称:瓿bù

  汉族古代盛酒器/水器,据说也可以盛酱,用途跟今天的“缸”差不多,但那个年代估计也没几家壕到用这样贵重的铜器装酱汁儿吧。

  瓿流行于商代至战国。器型似尊,但较尊矮小。一般是圆体,敛口,广肩,大腹,圈足,带盖,有带耳与不带耳两种,亦有方形瓿。器身常装饰饕餮、乳钉、云雷等纹饰,两耳多做成兽头状。

器型名称:罍léi器型名称:罍léi

  又是用来装酒的礼器。流行于商晚期至春秋中期。罍有方形和圆形两种,方形罍出现于商代晚期,圆形罍在商代和周代初期都有。从商到周,罍的形式逐渐由瘦高转为矮粗,繁缛的图案渐少,变得素雅。

  要说这种酒器罍在古代有多稀罕呢?看史书里怎么说吧:

  早在西汉时期,罍就已成为王公贵胄们竞相争夺的藏品。《史记·梁孝王世家》记载,汉文帝和窦后的儿子梁孝王刘武,是当时有名的古物收藏家,在他的众多藏品中有一件罍,被其视为至宝。刘武临死前立下遗嘱“善保罍樽,无得以与人”,就是说千万不要把罍给外人。

  后来刘武的儿子没有坑爹,但孙子却坑了爷爷!刘武的孙子刘襄(史称梁平王)继位后,他的王后姓任,史载此人骄横跋扈、贪得无厌,得知府库中有一件罍,便向梁王刘襄索要。

  刘襄宠溺任王后,便置祖训于不顾,也不听其祖母劝告,强行将罍取出,送给了任王后,此事在梁王府里闹得沸沸扬扬。后有人将梁王与其祖母争罍之事告于朝廷,汉武帝与群臣商议后认为梁王极为不孝,理应惩处,于是下令将梁国削去八座城池,并将祸端任王后斩首于市。这件因罍而起的血腥事件史称“梁王争罍”。

  两千年后,此事引起了清代藏家吴云的极大兴趣。据说吴云幼时在学堂读到此处,判断事件中的罍乃“三代(夏商周)以上法物”,并叹息史家没有谈及其特征和铸造年代,甚是遗憾,一席话把私塾先生吓了一跳。梁王之罍是不是“皿方罍”,至今无人知道,也无从可考,但从此事件可以看出,罍在古人那里就是传世珍宝!如有幸遇见,表错过哦~

器型名称:觯zhì器型名称:觯zhì

  还是盛酒的器物。从其字形特征不难看出,这类酒具大多源于上古兽角制作的水器。

  此觯流行于商朝晚期和西周早期。商朝时,觯为小瓶形状,大多有盖子,圆腹,侈口,圈足。西周时,出现方柱形觯;再到春秋时,觯就演变成长身,形状像觚(gū),就是下面这样子:

……………………………………………………………
器型名称:斝 jiǎ器型名称:斝 jiǎ

  斝是古代先民用于温酒的酒器,形状一般为三足,一鋬(耳),两柱,圆口呈喇叭形。商汤王打败夏桀之后,将其定为御用酒杯,诸侯则用角。

  但是,这种温酒的斝也并不都是用来碰杯了~山西襄汾出土过一件陶斝,制作精美,很多人最初认定也是酒器,但经考古鉴定,内里居然盛放的是猪肉!再加上旁边还摆放有陶灶,专家由此断定,这枚斝当年是用来煮东西吃的,属于烹饪器物,也就是食器。

  好吧,既然都说到吃的了,接下来,咱还是说说盛装干货的食器吧。

  顺问一句,以上青铜器,下次见到你还认得出?

  礼器之二:食器

器型名称: 敦duì器型名称: 敦duì

  这真的不是一只行走的瓢虫,而是古代食器。主要用在祭祀和宴会时,盛放黍、稷、稻、梁等作物。春秋最早出现时只有下半部,后来逐渐演变出盖。再到战国时期,多为盖形同体。所以,把盖子反过来也能用!奇不奇葩?脑洞大不大?!

器型名称:鍑fù器型名称:鍑fù

  古代一种大口锅:“以~煮,安炊之,勿令疾沸”。

  鍑是煮茶用具,与风炉浑然一体,它形似大口锅,不同处在于方形耳,底部稍微有点尖,类似肚脐眼。

  估计是不倒翁的设计太不方便使用,所以,曾经兴盛一段时间后,到宋朝它就推出了历史舞台。

器型名称:盨xǔ器型名称:盨xǔ

  盨是盛放黍、稷、稻、粱等饭食的礼器或食具。由圈足簋发展而来,用途相同。器盖与器身形态相近但稍小,器盖上有四个方足,为其一般判定标准。取下器盖后翻置起来即成另一器皿,食毕归置如一。

器型名称: 鬲lì器型名称: 鬲lì

  鬲,古代炊器。用于烧煮或烹炒的锅,特指类似于鼎状的炊具。有陶制鬲和青铜鬲两种。

  青铜鬲最初是依照新石器时代已有的陶鬲制成的。其形状一般为侈口,有三个中空的足,便于炊煮加热。青铜鬲流行于商代至春秋时期。商代前期的鬲多无耳,后期口沿上一般两个直耳。西周前期的鬲多为高领,短足,常有附耳。西周后期至春秋的鬲大多数为折沿折足弧裆,无耳;有的在腹部饰以觚棱。

器型名称:甑zèng器型名称:甑zèng

  甑为汉族古代蒸食用具,与鬲通过镂空的箅相连,用来放置食物,利用鬲中的蒸汽将甑中的食物煮熟。从上图2000多年前的甑(左)和今天的甑(右)可以看出,除开材质上更为简化外,基本原理和外形,还是照抄老祖宗耶!

器型名称:甗yǎn器型名称:甗yǎn

  中国先秦时期的蒸煮两用的炊具,构造上分为两部分,下半部是鬲,用作煮锅,上半部是甑,两者之间有镂空的箅(bì),用来放置食物,可通蒸汽。即,甗=鬲+甑,上蒸下煮,小暑大暑,各种美味出炉啦~

  好哒,看图识字,青铜礼器篇咱今儿就说到这啦~记得下次去博物馆看展,一定带上妹子哦,在你云淡风轻,说出这些艰涩生僻的青铜名称和用途的那一刻,尽情享受她们投来的无限崇拜+花痴一样的目光吧~

  来源:易拍全球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青铜器鉴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