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五常:街边两百元的汝窑比一亿元的还漂亮?

2017年11月06日 10:17 澎湃新闻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上海艺术博览会期间,11月2日,年过八十的经济学家、收藏家张五常教授莅临上海世博展览馆“艺博讲堂”,做了一场题为《从伊甸园的角度看中国的文物收藏》的讲座。张五常教授不仅是经济学家,他还是一个从八十年代就开始的收藏家,对于艺术品的投资有着自己独到的眼光。他认为中国文化是一个用之不尽的宝库,他纯粹是为了自己在经济学方面的兴趣来进行研究和收藏的。他对于“信息费用高的”,即难以鉴别真假的艺术品,非常感兴趣。

张五常 资料图张五常 资料图

  以下是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对张五常讲座内容的摘录整理:

  中国的消费者盈余并不高,但文化是我们的伊甸园

  经济学有一个很简单的概念,叫做消费者盈余(编者:也叫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伊甸园里面有夏娃跟亚当,这里应有尽有。但是他们所需要付的价钱是零,也就是说在伊甸园里面,亚当跟夏娃的享受全盘都是消费者盈余。这里没有市价,他们的财富永远是零,他们的国民收入永远是零,增长率也是零,但是消费者盈余很大,收益很多。

  从这个角度来看,外面所说的国民收入的比较、经济增长、国与国之间的比较根本就是胡说八道。美国有国民收入,可是跟中国国民收入怎么比呢?你在美国买一栋全海景的花园洋房,那个价格还不到中国的十分之一,你在海滩旁边买个房子,连海滩在内的价格也不到中国的百分之一。所以要说到财富,美国人不如中国人有钱,中国随便一栋很普通的公寓动不动一百万美金,中国人很有钱,这是财富。事实上中国人是不是真的有这么多财富呢?国与国之间的财富比较是没什么意思的,我只是从房子方面来看,美国的消费者盈余很大,而这方面中国人财富很多,但是消费者盈余很少。你要说到真实的享受,那一定要把消费者盈余算进去才可以。这样子来看的话,从很多方面来看,比如从无敌海景方面来看,这个所谓的消费者盈余,中国就不如美国了。但是你单单从这个无敌海景房来看,美国人的生活几乎是基于《圣经》里面的伊甸园,而中国没有这种廉价的无敌海景。

  但从另外一方面来说,中国有自己的伊甸园,就是中国的文化。举例来说,苏东坡在《赤壁赋》里面说,“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那个时候的清风、明月很值得欣赏,因为它是免费的,这是伊甸园。美国人就会说,我们也有江上的清风,我们也有山间的明月,这无疑是对的,但美国没有苏东坡。九百多年以后,我们中国事实上很崇敬苏东坡,很崇敬李白和杜甫甚至历史更久远的诗人,享受他们的作品。苏东坡的《赤壁赋》现在小学生都可以背出来,能背出《赤壁赋》你就会有很大的感受,你就知道这个值得欣赏,这个就是中国的文化,是国宝,是个伊甸园。

  几年前,苏东坡有争议性的八个字,《功甫贴》在纽约拍卖。到底那幅字是不是真的呢?这是很大的问题,因为他没有签字。我曾试图用长途电话去纽约参加拍卖,没想到我提的价格一点都不接近,那幅字超过八百万美金,没有签字,只有八个字,一百万美金一个字。这些中国的文物,你没有钱买就去看看,欣赏一下,想想看它是不是真的,也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情。我学书法的时候念过一篇文章,是孙过庭写的《书谱》,写的真的很好,我认为每个青年都应该背这篇文章。我可以拿着《书谱》连看几晚,这是绝对的享受。这个成本只不过是我自己的时间,是不需要花钱的。这个就是中国的文化,是用之不竭的宝库。

《书谱》局部《书谱》局部

  凡是信息费用高的,我都去研究

  说到收藏品、书画、出土的文物,我是1975年开始重视这些东西的,我要研究这个信息费用的经济问题,就是去判断艺术品到底值不值那个价格。七十年代初期,有很多经济学家写有关信息的问题,都拿到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但是我认为他们是一派胡言,我完全不同意。他们根本完全没有研究过市场,而是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面,进行胡乱猜想。

  1975年我对一位在西雅图的同事说,我要回香港度长假,要去研究信息费用,要以物为本,亲手拿着人家的物品,来研究为什么信息费用这么高,为什么这么难知道。1975年那个暑假我回香港两个星期,在香港的广东道,研究当时的翡翠玉石市场,那个翡翠是缅甸出的翡翠,它的信息费用一向都是很贵很高的。一块原石还没切开来就卖了,它的外面开一点点的水口,专家们全部拿着手电筒在照那些水口,来猜里面是什么,为什么不直接把它切开来呢?很多人花几十年的时间研究怎么看这个玉石,做出来的翡翠、玉件只不过是一个断面,就是一个小小的圆的玉。一粒可以卖几块钱,也有的可以卖几百万,要怎么判断是很深的学问。当年我要调查翡翠市场,有很多朋友和专家帮助,我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日以继夜的学习,可是他们教来教去我都学不会,到今天我都不会。但是即使不会,我也写出了《玉石定律》,我这篇文章挺重要的,也就是说在信息费用高的时候,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也发表了论文,这篇理论性太强了,所以我也不讲了。

  从那时候开始,凡是我认为信息费用高的,都跑去研究。1982年我回香港工作,1983年到福田一看,就留意到寿山石,真是见猎心喜。寿山石里面的田黄跟翡翠不一样,要知道什么叫翡翠不难,但是要知道什么是好翡翠、什么是不好的翡翠就很困难,看起来也许一样,但是价格可以相差几十倍,所以这是很专业的学问。

  两百元汝窑的比一亿元的漂亮,是真的吗?

  接下来中国发展起来了,推土机到处运作,出土文物无数,那到底是不是真的?比如说汝窑,台湾故宫只有一件,而且还是破的,估价市值据说有十亿八亿。街边也看到一件,两百块钱,也说是汝窑,那到底这件是不是真的?两百元的比一亿元的漂亮,是真的吗?所以当时我就在街边学,学汝窑、钧窑。总之凡是有信息问题,我都涉及了。结果出土的东西越来越多,我看街边的那么便宜,我认为他们有很多是真的,当然也有很多假的,但是假中也有真的。因此我就用基金的钱去购买,我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为国家保留,就算假的也无所谓,我买到真的东西时,会想办法还给国家。所有的那些窑,还有唐三彩什么的,到处都有,多的不得了。现在出土的文物无数,真真假假,我对这些东西也花了很多工夫。我首先要解释一下我并不是什么专家,我是纯粹为了自己在经济学方面的兴趣来研究的。举例子说,我知道街边的信息费用不高,为什么市场这么混乱,这是经济学的问题。那到底我是不是专家,这个我不管。在学习过程中,我不请教其他专家,因为他说是假你信不过,他说是真你又信不过,这个误导性很大。他为什么要告诉你真话呢?后来我认识许多专家朋友,当然我希望他们会对我说真话。但是老实说,后来我才知道,很多所谓的专家是根本不懂的。我自己不是专家,我其实就是花了很长的时间,花了不少基金的钱去做这种鉴定,我觉得好玩,也学到很多。

  我越来越欣赏中国的文化,这是庞大无比的伊甸园,探究它们这是一种乐趣。我手上拿着一件古物,几个晚上都睡不着觉。我会想古人为什么这么做,有什么理由?好像我说了一块古玉,形状明明是恐龙,但是龙的文化也不过是五六千年的事,那何来恐龙呢,有这样的问题。恐龙是数亿年以前的事,类似的这种文化常常出现。在这种过程中,我涉及的出土和非出土的文物数量无数,凡是信息费用高的,我都去研究一下。久而久之,过了几十年以后,我就认为自己有充分的掌握。老实说,我与专家的观点不一定相同,我从来不理他们的观点,我做我自己的研究。

  年轻人应该在伊甸园里见多识广

  我喜欢收藏中国的书法,因为书法比较容易看。教我书法的周慧珺老师,你问她哪张字是不是某个专家的,他不敢说,但是你问她写的好不好他是很肯定的。比如说给她看王铎的,你问她到不到王铎的水平,她一看就看出来了。国画比较不容易看,国画你就要看纸,你看绢,你看印章的颜色,你要先学会看这些。国画的纸是对的,绢是对的,印章颜色是对的,画得又好,是不是那个人画的不是那么重要。书法就比较容易,我自己研究书法很多年,但是有时候也不是那么容易看,比如说林风眠的作品在外面很多都是假的,林老自己都有说过,画芦荟、百鹤的图,他自己也分不出来。但不管怎么说,书法还是比较容易看的,瓷器那些东西你就不要信别人讲的,我自己认为很容易分辨,因为在技术上有变化,瑕疵上面有变化,你要看多一点就行了,看的少就比较困惑。

  总体来说,研究中国的文物真是一个伊甸园,不需要用钱去买的,很多地摊有时候都可以看到好东西,这是一种享受。但现在问题是,出土文物不准买卖,。但是你没有看得多,你是学不到的,所以我个人认为,中国的文物文化绝对是一个庞大无比的金矿,对自己的知识有帮助。我认为青年人就是应该这样子着手,背一下古文、诗词,去博物馆多走走。所谓专家他们自己也见的不够多,要学得通、学得懂,就要见得多,看得多。你一拿上手你就知道,怎么说都没有用的。所以我认为在街边摆地摊的那些,通常来说他们的水平都很不错的。

  这是一个庞大无比的伊甸园,你可以废寝忘食,这是一个伟大的文化,就在我们中国。我们国家现在文化开始真正复兴了。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