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审美的乾隆爷 相当土豪

2018年01月27日 09:14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12月3日,央视综艺频道的《国家宝藏》开播。这档节目豆瓣评分高达9.3分,深受观众喜爱。它融合了纪录片和综艺节目的特色由众多明星担任国宝守护人向观众进行解说。在首期节目中,乾隆就因一件“各种釉彩大瓶”被嘲是“农家乐”审美,那除了这件“各种釉彩大瓶”乾隆还看上了哪些宝贝呢?

  各种釉彩大瓶

瓷母瓶瓷母瓶

  高86.4cm口径27.4cm 足径3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乾隆时期历时60年,是封建社会发展的太平盛世。此时,由于乾隆皇帝嗜古成癖,对瓷器情有所钟,再加之督陶官唐英对景德镇御窑厂的苦心经营,一大批身怀绝技的名工巧匠汇集于景德镇,致使御窑厂的瓷器生产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达到前所未有的境界。特别是各种新奇淫巧的制品层出不穷,其工艺技术之高可谓鬼斧神工。

瓷母瓶多层釉彩细图瓷母瓶多层釉彩细图

  这件各种釉彩大瓶,集各种高温、低温釉、彩于一身,素有“瓷母”之美称,集中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制瓷技艺,传世仅此一件,弥足珍贵。器身自上而下装饰的釉、彩达17层之多,其标志着中国古代制瓷工艺的顶峰,享有“中华瓷王”的美称。

  从烧造工艺上看,青花与仿官釉、仿汝釉、仿哥釉、窑变釉、粉青釉、霁蓝釉等均属高温釉、彩,需先焙烧。而粉彩、珐琅彩、金彩及松石绿釉等均属低温釉彩,需后焙烧。如此复杂的工艺只有在全面掌握各种釉、彩性能的情况下才能顺利完成。

  粉彩镂空转心瓶

粉彩镂空转心瓶粉彩镂空转心瓶

  高30cm 口径8cm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这件镂空转心瓶为清代创制的一种新瓶式,是在镂空瓶内套装在一个镂孔瓶内,套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内瓶,上绘各种纹样。“转心瓶”瓶体由内瓶、外瓶、底座分别烧制组成。内瓶上部为外露的瓶口,瓶身似筒形,一个可以转动的内瓶,转动内瓶时,通过外瓶的镂孔,可以看见不同的画面。

  清代乾隆时期,制瓷业得到空前发展。当时的景德镇官窑厂内,对古代的各种单色釉和彩绘瓷器多有仿制,十分精妙,根据乾隆皇帝旨意,不惜工本地追求各种新奇器物,转心瓶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因为它的制作新奇也颇得乾隆的喜爱。

  据清代文献记载,转心瓶存世十分稀少。乾隆八年、十一年、十二年、十八年及二十二年,御窑厂曾经先后烧造数件可以旋转的瓷瓶及瓷碗等。转心瓶每一个部件尺寸都要经过精心计算,反复烧制,得出实际样品,再根据样品烧造中表现出的问题逐一从工艺上加以解决,并在全部部件烧造成功后组成样品,纹饰、色彩、样式全部获得皇帝首肯后才正式烧造。除此之外还要关注烧造时的温度火候控制,一旦出现少许变形便会使整器的制造前功尽弃。内外均以粉彩彩绘的转心瓶需二次烧作,成品率极低,复杂的工艺及艰难的烧制历程,使得存世的转心瓶件件都是无价之宝。

  粉彩百花图葫芦瓶

粉彩百花图葫芦瓶粉彩百花图葫芦瓶

  高29.8cm 口径5.4cm 足径9.2cm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这样繁复艳丽的形象实在不太符合现在的审美,但偏偏乾隆爷就是喜爱它。器呈葫芦式,粉彩绘百花图。外底施松石绿釉地,上红彩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百花图”以红、黄、绿、蓝、白等彩绘,绘千姿百态的各种花卉,以牡丹为主,辅以菊花、荷花、牵牛花等,百花怒放,各尽其妍,花团锦簇,五彩缤纷。因花卉繁密,满布器身,看不到底釉,故称为“百花不露地”,又有“万花堆”、“锦上添花”的美称。此装饰技法创于清雍正朝,乾隆、嘉庆时期较流行,延续至清末光绪时期。这件瓷器可以说是乾隆时期的一个代表,造型风格华丽,不惜工本,妖艳繁复无以复加。

  百花之成在于良工与巧匠,其程式与工艺相当繁复:先需内务府造办处设计百花画样,交由御窑厂为粉本,乾隆时期的百花粉本比嘉庆时期层次更加鲜明,花朵更加疏密有致。再次由瓷工艺匠甚至直接由画师本人将画稿临摹勾勒于素胎上,期间要照顾器表不同于纸面的特殊之处。百花不露地者花饰遍身皆是,故临摹工作最难,而临摹画稿为施彩绘画之基础,一旦有误,全域皆变,其彩料配制之多堪称众瓷之首,如此繁复之至必将注定百花不露地者烧造不多,如此大器则更为罕见。正是如此的繁复过程,更显得我国古代工艺的高超技术,乾隆爷怕是也想借此炫耀一番,便也顾不得图案的繁复艳丽了。

  黄釉粉彩八卦如意转心套瓶

黄釉粉彩八卦如意转心套瓶黄釉粉彩八卦如意转心套瓶

  高19.5cm口径6.1cm 足径6.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件瓷器无论内与外,相接组的部分皆分别分开烧造之后再拼接成一件整器。以手触动瓶颈,内瓶亦随之旋转,而瓶腹虽一分为二,然而藉由内瓶的套接,上下两部分既相错开,也彼此维持着巧妙的套合关系,有象征天地上下交通,国泰民安之意。瓶面施黄釉,釉面以针刻绘出纤细的锦地花纹,花纹之上再以蓝、白、紫、粉绿、深绿、橘红等釉彩描画番莲花、蕉叶和朵花,花朵的形状虽然一样,但在不同釉彩的装饰下,显得错落有致。最难能可贵的是每一朵花、每一片叶的筋脉皆巨细无遗地描绘出来,而敷染的色泽亦有深浅浓淡的层次感。同时,镂空的八卦纹及上下分开的如意云纹,亦能将观者的视线指引至内瓶,表达穿透玲珑之感,同时也炫耀不同凡响的技艺。

  康熙至乾隆年间宫廷制造的各种瓷器,是深受三代帝王喜爱的宫廷秘玩。这段时间我国瓷器艺术也上升到了一个最为精妙的境界。乾隆年间,乾隆爷更是对繁缛堆砌、锦上添花的纹样尤为喜爱。寓意着太平盛世和福禄寿喜吉祥图案的装饰风格,鲜明地反映了宫廷艺术华丽奢靡的时代特征,这件黄釉粉彩八卦如意转心套瓶也是突出表现这一特点的瓷器之一。

  王羲之 《快雪时晴帖》

《快雪时晴帖》《快雪时晴帖》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快雪时晴帖》是晋朝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以行书写成,纸本墨迹。是一封书札,其内容是作者写他在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及对亲朋的问候。这帖不是王羲之当中最好的一篇,却深得乾隆爷喜爱。《快雪时啨帖》的笔势以圆笔藏锋为主,起笔与收笔,钩挑波撇都不露锋芒,由横转竖也多为圆转的笔法,结体匀整安稳,显现气定神闲,不疾不徐的情态,明代鉴藏家詹景凤以 “圆劲古雅,意致优闲逸裕,味之深不可测”形容它的特色。这冥冥之中又非常符合清朝王室的审美,丰腴、稳重,笔画均匀,许多结字是方正的,规矩而缺少明显变化。它没有《兰亭序》的锐气,但不乏绵实且质坚,别样风味。

  乾隆为了表达对这部作品的喜爱,在这幅作品上写了神乎技已四个大字,并评价其为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全书二十八字,字字珠玑,誉为“二十八骊珠”,他把此帖和王珣《伯远帖》、王献之《中秋帖》的晋人三帖,并藏于养心殿西暖阁内,乾隆御书匾额“三希堂”,视为稀世瑰宝。在西苑的北海建“阅古楼”,把上述刻石嵌在楼内墙上,拓本流传以示临池之模范。

  赵孟頫 《人骑图》

赵孟頫 《人骑图》全卷赵孟頫 《人骑图》全卷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皇帝自年少时起就每日练字,偏爱赵孟頫一门,沉浸其中几十年,号称赵孟頫的“隔世真传”,每逢得到赵孟頫的丹青真迹,乾隆皇帝总要在画的核心位置题跋一番,以示自己的字与赵孟頫的画宛如一人天成,对赵孟頫的崇拜可见一斑。

赵孟頫 《人骑图》细节图赵孟頫 《人骑图》细节图

  从上面这张图中可以看出,乾隆的题字和印章可谓是无处不在,表现了乾隆对它狂热的喜欢。此图为作者四十三岁时所作,代表了他早期人物鞍马风格。图中多用铁线描及游丝描绘出,细劲秀润,造型生动自然,体现出浓郁的唐代遗风。作者在此图中表现出对唐人画法的刻意追求和对古人精华的继承发扬。赵孟頫的画有几个非常重要的特点,也正是乾隆所喜欢的地方:

  一是质朴自然,赵孟頫在元初提出的绘画口号就是“作画贵有古意”,这里的古意是指恢复西晋时期的质朴自然之风。

  二是基础扎实,生活气息浓厚,写实性较强。赵孟頫曾经提倡“云山为师”,意思是注重基础和实践,要多外出写生,这种技艺手法,在现在的艺术学校之中都被广泛应用。所以赵孟頫的画,生活气息非常的浓厚,非常的贴近生活和自然。

  三是书画结合,赵孟頫曾经提过“书画本来同”的口号,他主张以书法入画,使得绘画的文人气息非常的浓烈,画作的内在和韵味更加的强烈。这幅《人骑图》突出表现了他的画技特点,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郎士宁 《乾隆骑马图》

《乾隆骑马图》《乾隆骑马图》

  《乾隆骑马图》是著名的清代宫廷画师意大利人郎士宁为乾隆皇帝所画的戎装图,此图深受乾隆喜爱。郎士宁吸收了中西画技法后的综合表现,以其独创的新画体博得了皇帝的赏识和信任。该画展现了一代君王——乾隆满身戎装,威武健壮的英姿。其色彩厚重浓烈,灰甲描绘十分精细,质感明显,具有强烈的西方写实肖像画风格。乾隆对画中自己的形象十分满意,他觉得把自己英勇神武的一面彻底的展现在了世人面前。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郎士宁大胆探索西画中用的新路,他画的中国画具有坚实的写实功力,流畅地道的墨线,一丝不苟的层层晕染,外加无法效仿的颜色运用,中西合璧,焕然一新。在中国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在清宫中充当宫廷画师前后五十二年。他不仅把西洋画法传到中国,而且为了适应中国皇帝的欣赏口味,在欧洲油画基础上吸收中国画的技术,形成了独特的画风。也正因如此,乾隆皇帝对他赞誉有加,绝大多数的宫廷画都让其操手。

  乾隆玉玺“八征耄念之宝”

  “八征耄念之宝”玺采用新疆和田青玉雕制,交龙钮刻工也极为精细,印面 12.8平方厘米,刻有“八征耄念之宝”六字,彰显出乾隆年间精湛的雕刻艺术水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八征耄念之宝”玺采用新疆和田青玉雕制,交龙钮刻工也极为精细,印面 12.8平方厘米,刻有“八征耄念之宝”六字,彰显出乾隆年间精湛的雕刻艺术水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乾隆玉玺“八征耄念之宝”,是1790年乾隆皇帝为纪念在位55年并庆祝其八十寿辰而特别制作的。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郭福祥指出,乾隆这枚玉玺是他相同印纹玉玺中较大一个,与乾隆70大寿所刻“古稀天子之宝”玉玺一同是乾隆晚年最爱,常用为书画印玺。在海内外珍存的不少历史名画上,都可看到这两枚玉玺的印迹。

  2009年11月4日,英国伦敦苏富比拍卖行拍卖乾隆“八征耄念之宝”玺,以折合人民币4000万元左右拍出。这是众多海外流失文物的其中一件。

  乾隆帝御宝交龙钮白玉玺

  此宝交龙钮中的双龙身形瘦劲,平滑无鳞,背部龙锗参差,挺胸,头微昂,平视前方,神态威猛张扬,双龙身体盘绕之状甚明显。雕琢精细,抛光一丝不苟,平滑如镜,彰显出其做工之精巧。乾隆一向喜爱玉玺,面对如此精湛的雕刻技巧造出的玉玺更是爱不释手。

  乾隆帝御宝交龙钮白玉玺在材质上,所用白玉质地极为通灵温润,通体洁白细密,在制作宝玺的白玉中宝属罕见,而且体量硕大,印面达到12.5厘米见方,是所有乾隆帝名号玺中最大的一方。白玉质,交龙钮,印面正方形,汉文篆书“乾隆御笔”四字,阳文。 此宝是乾隆帝在继位初期制作的重要宝玺之一,也是他最喜爱的玉玺之一。

  2008年秋,乾隆帝御宝交龙钮白玉玺在香港苏富比拍出6338万港元,约合人民币5577.4万元。

  来源:联拍在线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