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醉心于单色画 这映衬了更为丰富多彩的世界

2018年01月30日 10:52 澎湃新闻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陈姗姗

  英国国家美术馆的“单色:黑白绘画”可能是世上首个专门为单色画开设的展览。展览介绍了单色画的历史和种类,从中世纪的教堂绘画到当代艺术中运用当代科技的作品。

  去年我在采访美国摄影师阿格斯·保罗·伊斯塔布鲁克(Argus Paul Estabrook)的时候,问过他为什么要选择黑白摄影。

  伊斯塔布鲁克回答:“摄影……就像找寻一种序列,但并不是所有(现实里的)信息都能被捕捉,只有最重要的部分才能。运用黑白摄影,我能轻易运用这个概念。我着重某种现实性,用摄影手段从现实中挖掘(重要的部分)。”

  摄影的英文“Photography”即意为“用光绘画”,摄影作为用黑白两色创作的手段,自诞生起就和绘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虽然艺术家运用黑白两色绘画似乎鲜有听闻,但艺术史上却不乏黑白两色创作。当代艺术——特别是日韩绘画善用黑白两色,其实黑白绘画技术从中世纪起就被广泛运用。

  英国国家美术馆的“单色:黑白绘画”(Monochrome: Painting in Black and White )展览可能是世上首个专门为单色画开设的展览。展览分八个部分介绍了单色画的历史和种类,从中世纪的教堂绘画到当代艺术中运用当代科技的作品。

  在展览中,我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当代艺术家基于黑白摄影而作的单色绘画作品,以及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的装置《单色房间》(Room for one colour)。

  德国视觉艺术家葛哈·李希特(Gerhard Richter)1966年的油画《海尔加·马图拉和她的未婚夫》( Helga Matura with her Fiancé)是一副翻画杂志照片的作品。1966年1月,应召女郎海尔加·马图拉在公寓里被人谋杀,凶手不明。《快客》(“Quick”)杂志在刊文公布马图拉的死讯时,用了一张她和未婚夫的合照。在李希特的大型油画版本中,马图拉和未婚夫的形象模糊,和杂志上清晰的照片一对比,明显是“失焦”的版本。脱离了杂志文章,失焦的灰色绘画让人与现实脱离。李希特的画用冷静甚至冷酷的调子阐释了一个事实:人们对马图拉的谋杀的热情只停留在八卦的层面,忽略了她被谋杀的残酷事实。

  李希特曾说过:“我从不会用去追求一个人或一个事件的相似度。即使我画得像是临摹,好像相似度很重要似的,这种相似度只不过是我画的序章。”(《葛哈·李希特:绘画40年》,2002)

《海尔加·马图拉和她的未婚夫》,1966,杜塞尔多夫艺术馆《海尔加·马图拉和她的未婚夫》,1966,杜塞尔多夫艺术馆

  美国当代艺术家查克·克洛斯(Chuck Close)在1988年因脊髓动脉塌陷而下肢瘫痪后,开始运用新的绘画方式。克洛斯本人不但是画家,还是一位精良的摄影师。他为美国雕塑家乔夏·皮罗(Joel Schapiro)画像是其代表作之一。创作时,他先为皮罗拍下一张巨型一次成像照片。接着,他在画布和照片上布上方格,一格一格地将照片复制到画布上。克洛斯用圆圈填满每一格,每格皆不相同;从远处看,画像仿佛是打上马赛克的照片。

  克洛斯运用黑白创作的原因却出乎意料:“我画了那么多单色画, 因为我觉得所有艺术都是黑白的——小的时候我看了太多彩色绘画的黑白复制品。”(《查克·克洛斯》,1998–9)

  运用照片而非模特,克洛斯可以和他们讨论该用哪张照片,创作过程变成了合作过程。同时,作为摄影师的克洛斯觉得绘画更忠于现实,比肉眼可靠多了。(《摄影师查克·克洛斯》,2014)

《乔夏》,1993,佩斯画廊《乔夏》,1993,佩斯画廊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将他1997年创造的《单色房间》(Room for one colour)搬到了国家美术馆。踏入埃利亚松的单色房间,展览达到高潮也临近尾声。埃利亚松在房间里安装了单一频率的黄色钠光,这种光线会压抑其它颜色,因此任何一个步入房间的人都会变成黑白的。

  这位丹麦冰岛双重国籍艺术家善于用光、水、土、空气等自然元素创造出大型装置,让人们沉浸其中,仿佛于置身于超然的世界。

  埃利亚松曾撰文讨论颜色:“颜色,就它的抽象概念来说,有这巨大的心理和联想可能性……在我们的经验里,我们认为物体的颜色总是固定的,即使外在的光线改变了,但实际上大量的微笑变化发生了,这些都在不断改变这个物体和外在环境的关系……如果我们意识到这些不断发生的变化,世界,相较我们现在所了解的世界,可能是一个更开放、可变的空间。”

《单色房间》(1997)  Anders Sune Berg/© Olafur Eliasson《单色房间》(1997)  Anders Sune Berg/© Olafur Eliasson

  在看完展览后,特别是我们作为参观者经历了变成“单色画”以后,或许我们会更加意识到我们的感知多么有限,而我们自身之外是一个多么复杂并隐藏巨大潜力的世界。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