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巡展中我们需要思考的事

2018年05月21日 16:52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来源:美术报  文:王碧蓉 

  什么是汉代艺术的美学风格?在汉代艺术中,运动、力量、“气势”就是它的本质。

“虎车雷公图”, 南阳市汉画馆,南阳市英庄汉墓出土“虎车雷公图”, 南阳市汉画馆,南阳市英庄汉墓出土

  近日,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中国汉画大展”在北京的山水美术馆刚落幕,以587件(套)汉画拓片为大家生动再现了2200多年以前汉代人的信仰和审美。这些原本坚硬地镌刻在石头上栩栩如生的画面,被拓印在宣纸上,古朴细腻,浮雕般的凹凸感缓缓地铺排开一个充满旺盛生命和异常热闹生动的大汉帝国:从天上幻想的神仙世界,到地下现实人间的享乐生活,直至社会下层人们艰苦劳动的现实。从历史到现实,各种对象、各种事物、各种场景、各种生活,都被一一刻画在汉画像石、画像砖之上。众所周知,画像石、画像砖的遗存分布很广,以河南和山东、苏北、皖北和鄂北、四川、陕北以及晋西北为中心的主要分布,贵州很少,几乎没有。没想到的是,它的精品巡展第一站就来到了贵州美术馆。这是为什么?中国汉画学会会长陈履生说因为没有,更需要在没有的地区普及汉代画像知识,让不同地区的公众能够全方位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在认识中华文明的过程中能够获得完整的历史发展脉络。普遍存在于中原地区的汉代画像与汉代贵州文化的相互呼应,正印证了中华文明在不同地区发展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以及地域文明的独特性。

  历史贵州在汉代

  在贵州博物馆“历史贵州”展厅,有一个“夜郎遗踪”部分,可以让我们追溯到汉代。夜郎国的历史,大致起于战国,至西汉成帝和平年间,前后约300年,之后古夜郎国神秘消失,这个古老的文明在史籍记载中留下了一团迷雾。1977年贵州赫章可乐“西南夷”墓葬群的考古发掘,为神秘的夜郎文化揭开了辉煌的一角,同时再一次证明了中华文化是多元文化的复合体。当汉文化在中原大地崛起时,边疆也出现了多民族文化,“西南夷”便是其中之一。

“西王母、庖厨、车马出行”,滕州市汉画像石馆“西王母、庖厨、车马出行”,滕州市汉画像石馆

  公元前122年,汉武帝欲寻找往身毒(今印度)的通道,派遣使者到达“滇”(今昆明南),期间,滇之君长问汉使“汉孰与我大?”,后汉使返长安时经“夜郎”(今黔滇桂交界处),夜郎君长也提出了同样问题,这个典故后来演变成“夜郎自大”的成语。“夜郎”这一名称从此成为一个有意思的引子,它与当代贵州的关系及若干可能的情况也在众说纷纭中被关注,被见解、考察和争议,成为西南及贵州地方史、民族史研究上的一个千载悬案。

  在贵州要找到汉画像很不容易,据说在贵州凤冈县新建镇长碛寨前的洪渡河边有一块长碛牌坊,石料雕刻类的古老牌坊,在贵州地域并不罕见。但长碛节孝坊却另有独特之处,虽然它并不是真正汉代的画像石,是在道光二十七年”修造完工,它把江南徽派建筑风格中,经典的“画像砖”落户在了黔中山乡的节孝牌坊上,这可称是汉文化中“画像砖”技艺的一次长途跋涉“定居”黔地的实例。长碛牌坊不仅整体造型美观大气,其上的“画像砖”更是堪称艺术精品。

  与仙人居——现世中的日常

  汉代“事死如生”, 厚葬之风的盛行正表明了汉代人们对死后命运的关注。在汉人的精神世界里,死后灵魂是存在和永生的,并且在那个另世,能快乐地与仙人居,同时借一幅幅美好的神话来寄语死者的亡魂,依然可以如现世中的日常一样生活。所以在画像砖上,表现汉代人现实生活日常的画像常可见到。

  有上层的求仙、祭祀、宴乐、起居、出行、狩猎、仪仗、车马、建筑以及辟鬼、禳灾、庖厨等等。有下层的收割、冶炼、屠宰、打柴、舂米、扛鼎、舞刀、走索、百戏等等。有持盾礼、持戟礼、持帚礼、持笏礼等礼仪。

河南南阳汉画馆,七盘舞呈现一组年轻男女仙人欢快优美的舞蹈河南南阳汉画馆,七盘舞呈现一组年轻男女仙人欢快优美的舞蹈

  有阙、楼阁、甲第、宫殿等建筑;有轺车、骈车、骖车、安车等车马出行;有长袖舞、建鼓乐舞、六博、斗鸡、斗牛等当时盛行的娱乐活动。

  还有农耕、捕鱼、打猎、宴饮,各种动物对象——从经人们驯服饲养的猪、牛、狗、马,到人所猎取捕获的雁、鱼、虎、鹿等等,各种人兽战斗、兽兽格斗,如“持矛刺虎”“虎熊相斗”“虎吃大牛”等等……为我们了解研究汉代社会生活提供了有力的图像资料。

“建鼓乐舞”,滕州市汉画像石馆“建鼓乐舞”,滕州市汉画像石馆

  但是,与仙人居的另世的生活应该是与现实生活有异的,还有人世间没有的生活场景,那里生活的应该是具有超常能力的人,还应该有具有神异功能的物种,所以,在汉画中,汉人发挥其想象,用尽一切手段描摹一个充满神异的世界:那里有人,但是长着双翼,而且是会飞的仙人,花草也有异于人世间,是令人神往的仙草和仙树,还有人世间没有的神奇的动物。同时为了表现另世的理想生活,不仅有人世间相同的生活场景,有最高的统治者西王母和东王公,在这个充满神奇的另世生活的刻画中,汉人的丰富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汉画像石/砖——此石无声胜有声

  上个世纪80年代,李泽厚先生《美的历程》,其中一个章节讲到“楚汉浪漫主义”,让我们了解了什么是汉代艺术生命:人对世界的征服和琳琅满目的对象,表现在具体形象、图景和意境上,则是力量、运动和速度,它们构成汉代艺术的气势与古拙的基本美学风貌。你看那弯弓射鸟的画像石,你看那长袖善舞的陶俑,你看那奔驰的马,你看那说书的人,你看那刺秦王的图景,你看那车马战斗的情节,你看那卜千秋墓壁画中的人神动物的行进行列,……这里统统没有细节,没有修饰,没有个性表达,也没有主观抒情。相反,突出的是高度夸张的形体姿态,是手舞足蹈的大动作,是异常单纯简洁的整体形象。这是一种粗线条粗轮廓的图景形象,然而整个汉代艺术生命也就在这里。

“泗水升鼎”,滕州市汉画像石馆“泗水升鼎”,滕州市汉画像石馆

  什么是汉代艺术的美学风格?在汉代艺术中,运动、力量、“气势”就是它的本质。这种“气势”甚至经常表现为速度感。一往无前不可阻挡的气势、运动和力量,构成了汉代艺术的美学风格。它与六朝以后的安祥凝练的静态姿式和内在精神是何等鲜明的对照。

  陈履生先生说,要欣赏汉画,首先要了解先秦以来的艺术发展,以及秦汉以后魏晋南北朝艺术发展的特点,从历史发展进程中看待其独特的艺术价值;第二,欣赏汉代艺术所表现的独特内容;第三,欣赏汉画不同地域的艺术风格;第四,欣赏汉画的不同表现手法;第五,欣赏汉画中诸多的细节;第六,欣赏汉画中同一题材的不同表现手法。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画像砖汉代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