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馆藏北宋陶瓷欣赏

2018年06月21日 15:32 人民网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钧窑玫瑰紫釉海棠式四足花盆钧窑玫瑰紫釉海棠式四足花盆
钧窑玫瑰紫釉海棠式四足花盆盆底钧窑玫瑰紫釉海棠式四足花盆盆底

  钧窑玫瑰紫釉海棠式四足花盆,北宋,高12.7cm,口横21.7cm,口纵16.8cm;足横12cm,足纵8.4cm。

  花盆整体呈四瓣海棠式。敞口,折沿,口沿起边,深腹,底下承以四个云头形足,一足磕缺。外施玫瑰紫色釉,里施天蓝色釉,外底涂抹酱色釉。此花盆的釉层比其它官钧窑产品稍薄。底有五个渗水圆孔。外底有一周支烧钉痕,并有刻划的数目字“七”。

  南宋哥窑也烧造同样造型的花盆,或许是受到北宋钧窑器形的影响。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碗钧窑天蓝釉紫红斑碗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碗俯视钧窑天蓝釉紫红斑碗俯视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碗底部钧窑天蓝釉紫红斑碗底部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碗,北宋—金,高4.1cm,口径8.3cm,足径2.9cm。

  碗敛口,深弧腹,圈足。胎呈褐色,质地坚致。里、外施天蓝色釉,上有紫红斑,匀净光润。口沿呈浅黄色,圈足涂褐色釉。

  北方中原地区的民间钧窑系产品中,时常会在蓝色底釉上涂抹红(紫)色斑块。红斑系氧化亚铜胶体粒子的呈色,这些釉斑的形状不定,没有规律,具有随性率意的特征,融合在底釉中,如同窑变自然形成的效果一般。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折沿盘钧窑天蓝釉紫红斑折沿盘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折沿盘俯视钧窑天蓝釉紫红斑折沿盘俯视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折沿盘底部钧窑天蓝釉紫红斑折沿盘底部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折沿盘,北宋,高2.8cm,口径18.1cm,足径10.5cm。

  盘敞口,折沿,浅弧腹,圈足。足内满釉,外底留有三个支烧钉痕。里、外施天蓝色釉,釉面有不规则的紫红斑块,犹如蔚蓝天空上的几朵红霞,绚丽多彩。

  此盘胎体厚重、坚硬,釉层肥厚莹润,釉面有“蚯蚓走泥纹”,这也是宋代钧瓷的主要特征之一。

钧窑天蓝釉渣斗式花盆(口磨)钧窑天蓝釉渣斗式花盆(口磨)
钧窑天蓝釉渣斗式花盆(口磨)底部钧窑天蓝釉渣斗式花盆(口磨)底部

  钧窑天蓝釉渣斗式花盆(口磨),北宋,残高17.5cm,口径19.1cm,足径16.2cm。

  花盆原呈渣斗形,上半部因残而磨口。现为直口,圆腹,圈足。通体施天蓝色釉,釉面开有细碎片纹。外底刷酱色釉,开有五个渗水圆孔。圈足及底部刻有数目字“二”,刻字笔画均较细、较浅,可能为清宫后刻。

  此花盆造型端庄、古朴,釉色纯净典雅,当为宋代宫廷使用的陈设用瓷。

钧窑灰紫釉渣斗式花盆钧窑灰紫釉渣斗式花盆
钧窑灰紫釉渣斗式花盆底部钧窑灰紫釉渣斗式花盆底部

  钧窑灰紫釉渣斗式花盆,北宋,高21.5cm,口径23cm,足径13.5cm。

  花盆呈渣斗形。广口,口以下渐敛,圆腹,圈足,头与腹部高度相当。通体施灰紫色釉,釉面开有细碎片纹。

  此花盆造型端庄、古朴,釉色纯净典雅,外底刻有数目字“二”,并开有五个渗水圆孔,当为宋代宫廷使用的陈设用瓷。

钧窑天蓝釉墩式碗钧窑天蓝釉墩式碗
钧窑天蓝釉墩式碗俯视钧窑天蓝釉墩式碗俯视
钧窑天蓝釉墩式碗底部钧窑天蓝釉墩式碗底部

  钧窑天蓝釉墩式碗,北宋,高5.9cm,口径10.7cm,足径5.1cm。

  碗呈墩式。敞口,直壁,近足处内收,圈足。通体施天蓝色釉,圈足底部无釉,以备使用垫饼垫烧。釉层乳浊,恰似蔚蓝天空之色,故曰“天蓝”釉。口沿处一周略呈淡黄色,为还原气氛烧成所致。

  此碗器形古朴稳重,给人敦厚淡雅之美感。

钧窑天蓝釉碟钧窑天蓝釉碟
钧窑天蓝釉碟俯视钧窑天蓝釉碟俯视
钧窑天蓝釉碟底部钧窑天蓝釉碟底部

  钧窑天蓝釉碟,北宋,高2.1cm,口径10.3cm,足径4.7cm。

  碟平口外翻,浅弧壁,圈足。通体釉色呈天蓝色,是钧窑最具代表性的标准釉色。圈足底部无釉。

  对此件器物之用途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是日用类的浅碟,有的认为属于文房类的笔掭。而据传世钧窑墩式碗造型的尺寸、大小来看,这种浅碟有可能是墩式碗的盖子,与碗配套使用。

钧窑天蓝釉盘钧窑天蓝釉盘
钧窑天蓝釉盘俯视钧窑天蓝釉盘俯视
钧窑天蓝釉盘底部钧窑天蓝釉盘底部

  钧窑天蓝釉盘,北宋,高4.3cm,口径18.4cm,足径6cm。

  盘敞口,浅弧腹,圈足。里、外施天蓝色釉,外壁施釉不匀,有流釉现象。口沿处釉层较薄,隐隐映出灰色胎体。圈足内无釉。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