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中国近代漫画

2018年07月24日 09:56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中国漫画”成为独立画种的时间是在清末民初。1898年香港《辅仁导报》上的《时局图》发表之后,中国漫画呈现出井喷之势,当时出现的这个新画种被学界统称为“中国近代漫画” 。那么,古代中国有没有漫画的存在呢?答案应当是肯定的。传统中国绘画浩如烟海,异彩纷呈,如果将比喻、夸张、寓意、有趣的创作原则作为评判漫画的标准,就会发现传统中国绘画中已有少量作品具备漫画的雏形。

  汉代山东武侯祠的石刻画《夏桀》是一幅典型的讽刺“漫画” ,画中夏朝最后一个皇帝“桀” ,坐在左右两个女人的肩背上,说明他是一个残暴荒淫的暴君,这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一幅讽刺“漫画” 。

《一团和气图》《一团和气图》

  北宋开始,区别于唐代宫廷画的中国风俗画开始盛行,这些风俗画都来自于现实生活,很接地气,且趣味横生,按照今天的称谓应当叫做“世相漫画” 。其中宋代画家李唐的《村医图》较为典型。作品描绘的是一游医为村民实施外科手术治疗的场景。病人因疼痛难忍而扭动身躯,但被另外几个人控制住。病人于是双目圆睁,声嘶力竭地叫喊着。而这位游医不为所扰,依然专心致志地实施小手术。病人的痛苦与无奈,医生的镇定、专注与自信以及其他人的同情心,都被表现得活灵活现,当属宋代“世相漫画”的杰作。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存世的肖像有13幅,其中一幅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画极具漫画肖像的特点,另外12幅也多为变形夸张后的漫画肖像。作为明代开国皇帝的朱元璋,怎么能留下如此多的漫画肖像呢?据传,中国古代相面术有一种说法:凡是能够开创惊天动地伟业的人,尤其是开国皇帝,是真命天子,他们必然长有不同常人之相。为了顺利登基当皇帝,朱元璋大造舆论,请人为自己塑造“真龙天子”的形象。

  龙,长着一张长脸,于是画家就将他的下巴拉长;龙长着一双圆眼深目,画家就把他的额头加宽加高,让朱元璋的眉眼挑立,眼窝下陷, “龙眼”就此形成;龙身上长有许多鳞片,即使龙化为人身,龙鳞也不可能完全褪干净,于是画家就把他脸上画上了许多黑斑。就这样,按照龙的样子东拼西凑出来一幅丑陋的画。在现存的朱元璋的13幅画中,具有“龙相”的画就有8幅。另外一种传说是,朱元璋生性多疑,登基之后恐怕被人刺杀,故命多个画师为自己画了一些“怪相”以乱人耳目。究竟何故出此多幅漫画肖像,至今还是一个谜,耐人寻味。

  明代第8位皇帝朱见深也是一位画家。他的“漫画” 《一团和气图》 ,粗看似一笑面弥勒盘腿而坐,体态浑圆,细看却是三人合一。左为一穿道冠的老者,右为一带方巾的儒士,二人相对微笑;第三人则手搭两人肩上,露出光光的头顶,手捻佛珠。该作品构思绝妙,人物造型诙谐,用图像揭示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主题思想。作品线条细劲流畅,顿挫自如,显示出作者纯熟的绘画技艺。

  明代画家李士达的《三驼图》画了三位驼背的老人相遇,一位提盒在右,一位作揖在左,一位在后面拍手大笑。画的上方有诗云: “张驼提盒去探亲,李驼遇见问缘因,赵驼拍手呵呵笑,世上原来无直人。 ”如果没有题诗,只是刻画三位驼背老人的形象,这幅画还谈不上“漫画” ,由于有了题诗,就成为名副其实的讽刺“漫画”了,且带有通俗而诙谐的情调。

《三驼图》《三驼图》

  在中国绘画史上,陈洪绶笔下的人物总是不落俗套,别开生面。别人画观音菩萨总是慈眉善目,正襟端坐,而他画的《观音罗汉图》中的观音菩萨却是体态肥厚,神态疲惫。据考证,该画创作于1647年。当时的社会背景是清军大举南下,于1645年攻破扬州城后,随即对城内百姓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大屠杀,约80万人惨遭杀害。这时正在扬州的陈洪绶机智脱险,到绍兴云门寺剃发为僧。这期间他的好友纷纷战死,其妻妾也音信全无。国破家亡使得陈洪绶的心情十分沮丧,遂画了这幅无可奈何的观音菩萨之像。

  明代漫画虽然不多,但其中《一团和气图》和《三驼图》在中国古代“漫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属于巅峰之作。

  清代漫画的数量和质量在中国古代漫画中均属上乘。如清代画家罗聘的《鬼趣图》系列、李方膺的《风雨钟馗图》 、高其佩的《万物静观皆自得》 、黄慎的《有钱能使鬼推磨》 《家累》等。其中,任薰的《进爵图》是中国古代绘画中最为典型的漫画之一。画面中有形体一大一小的两位官员。小形体的官员在恭恭敬敬地向大形体的官员敬酒,似乎在祝贺他又晋升。古时候,朝廷官员常常被百姓及下级称为“大人” ,画中的这位刚升官的人高出别人很多,成了名副其实的“大人” 。他不仅体型高大,其腰间配挂的宝剑也照比例同时增大了。

  纵观中国古代漫画,特别是水墨漫画,既有严禁细腻的工笔画,又有小写意或大写意,或大泼墨的传世佳作,其绘画语言极具民族化和大众化的特质,雅俗共赏。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