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看铸技巧辨铭文 轻松揪出青铜器赝品

2018年09月21日 10:44 新快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西汉长信宫灯(复制品) 西汉长信宫灯(复制品)

  在收藏青铜器的过程中,不时有藏家因买到赝品而大呼上当,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古代青铜器的了解太少。也有人买到了古时仿制的青铜器而误以为是赝品。古时的仿造品尚有收藏价值,但现代做的赝品则“一文不值”。那么,如何辨别伪造青铜器?藏友提醒,要尽量避免上当,主要还是要从青铜器本身和铭文两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西周前期丰樽西周前期丰樽
大晟编钟大晟编钟

  青铜器的伪造早在宋代以前就存在,但伪器的大量出现始于宋代,由于当时公私收藏之风的兴盛,使得青铜器买卖成为古董商人逐利的手段,伪造之器应运而生。如今一些不法商人为了牟利,更是伪造各朝各代的青铜器。以下介绍4种伪造青铜器的类型,分述它们的造伪手法与辨别要点。

  真器改造

  1

  鉴别:看各部件间连接度与整一性

  即将真器加工、改造为不合定规的奇特形制。一种手法是将真器主体添加部件;另一种手法是将分属几件真器的残件拼凑成一件,多数不遵器制,或在部分真器残件上任意新铸接上不符合器制的部件。对这些青铜器的鉴别,关键要看各部件间的连接度与整一性。

  整器伪作

  2

  鉴别:主要从铸造技术角度辨伪

  整器伪作大约有两种方式:

  一是自行设计形制、纹饰。在设计时可能参考《考古图》、《博古图》等书所著录的图像及铭文,这些书摹绘本多已失真,再加上作伪者又常对器形与纹饰做局部改造,铭文亦多加以杜撰,于是使此种伪器常出现形制、纹饰不合规范,形制与纹饰不吻合及铭文字体、文句不合古法的漏洞。二是以真器为模,用翻砂的方法或失蜡法(贴蜡法)铸成。以此种方式所做伪器,由于形制合于规范,且往往又在其上造假锈,故较难识破,尤其是作伪高手制品,几乎能乱真。

  但研究者们经过数年探讨已积累了一定的辨伪经验,主要是从青铜器铸作技术角度进行辨伪,其要点可以概括为:

  1。新铸伪器一般比等大的原器沉重。

  2。用失蜡法(贴蜡法)所铸伪器表面无突起的范线。

  3。伪作器多无垫片。

  4古代以块范法铸造的青铜器,表面较严密、光洁,而用翻砂或失蜡法所制伪器表面有时会出现砂眼、缩孔等现象。

  5。新铸伪品所做锈与真锈有区别。

  真器伪铭

  3

  鉴别:字体呆板,文词多有不通

  由于中外收藏家历来偏爱有铭文的青铜器,以致不惜以高出一倍的价格购买,所以自晚清以来,即出现铭文作伪的青铜器。但历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也是有特点的,要鉴别它们并不难。如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多是用陶范刻铭铸造的,字体笔画圆润自然。

  真器伪铭常选择大口器,如鼎、簋、盘之类,因为在这些器类上后制铭文较容易。陕西作伪者多在真器上刻铭,可能与该地多有素器出土有关。清咸丰以后,同治、光绪降至民国期间,山东济南、河北衡水与江苏苏州也皆有不少作伪铭好手。乾隆以后在无铭真器上制作的假铭又可细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伪刻铭文虽有所本,但字体、内容与真器器形时代不相合,或铭文自名与器类不相合,出现明显的错误。

  二是真器与伪铭时代大致相合,伪铭亦有所本,但字体较松散、呆板,没有真铭的神态。

  三是在真器上加刻伪铭,并无所本。纯出于杜撰,字体往往拙劣,文词亦多不通。

  伪刻的铭文,字体拘谨、呆板,且字迹的铜锈与器壁的锈色有明显区别,藏友要格外注意,因为真器假铭不但不会提高青铜器的档次,反而破坏了器物的原有风貌。

  真器伪纹

  4

  鉴别:细心观察,作伪者常张冠李戴

  不少青铜器还存在伪造纹饰的情况,此种作伪类型包括在原本素面无纹的真器上作伪纹饰与在有简单纹饰的真器上增补伪纹饰两种情况。其中比较好辨识的是,作伪者对青铜器纹饰的时代特征缺乏深入了解,故而“张冠李戴”,如在东周时期青铜器上刻商代流行的纹饰。伪刻纹饰具有与上述伪刻铭文相同的一些难以避免的破绽,仔细观察是可与铸成的真纹饰相区别的。 

  “土办法”辨别真假青铜器:

  真品略带潮气土香味赝品经常有刺鼻腥味

  旧时很多老古玩商的文化水平不高,没喝过多少墨水,但凭他们多年的经验,通过眼看手摸、鼻闻和耳听,也能大体辨别青铜器的真伪。

  眼看,即看器物造型、纹饰和铭文有无破绽,锈色是否晶莹自然。

  手摸,凡是浮锈用手一摸便知,赝品器体较重,用手一掂就知真假。

  鼻闻,出土的新坑青铜器,有一种略有潮气的土香味,赝品则经常有刺鼻的腥味,舌舐时有一种咸味。

  耳听,用手弹击,有细微清脆声,凡是声音混浊者,多是赝品或残器。

  此外,研究青铜器的学者还积累了很多有用的经验,比如他们发现用失蜡法(贴蜡法)所铸伪器表面无突起的范线;伪作器多无垫片;古代以块范法铸造的青铜器,表面较严密、光洁,而用翻砂或失蜡法所制伪器表面有时会出现砂眼、缩孔等现象。

  仿制青铜器有创新,有艺术价值;伪造品是为牟暴利粗劣照搬

  莫把仿制青铜器当赝品错失价值

  在收藏的过程中,也有藏家将仿制的青铜器当成了伪造的,因此而忽略了其价值。其实两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

  青铜器的仿制与伪作的主要区别是,两者虽都对先秦两汉青铜器与铭文的造型、花纹、文字等方面进行模仿,但仿制是因某些需要,如:宗庙祭祀、制礼作乐、日常生活品的需要,模仿古制而制作的,即是为实用目的而作。所模仿的青铜器物或文字等方面,大体相似即可。有些仿制品无论是在器形上,还是纹饰、文字等方面有时还有一定的创新,常常反映了作仿制器物的时代风格特点。

  从实物资料看,古铜器之仿造一般可到宋朝,而以北宋“宣和”时期最著,这与徽宗嗜古、好古密切相关。最负盛名的仿古铜制品,莫过于大晟编钟和宣和三年尊,前者为徽宗时铸,其造型是以当时发现的春秋时代的宋公成钟为模式,制作名为“大晟”的一套编钟。

  伪作器则不同,它不是真正好古博雅,而是作假古董,欺骗世人,其目的是获取厚利。青铜器与铭文的伪作,是从两宋开始的,主要是当时封建统治阶级提倡理学,以巩固封建统治,用金石文物来粉饰太平,以致在利益趋动下,不法古董商人开始大量作伪,充斥市场,欺骗世人。明清至民国,伪作铜器和铭文源源不断,使真伪铜器与铭文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混乱。铜器与铭文的造伪,一直影响到近现代。

  历史遗留下来的伪作青铜器与铭文较多,在一些博物馆和文物机构一般都有保存,其实也有研究价值。

  (整合《中国文化报》、《艺术市场》等)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青铜器赝品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