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圈的暴力美学

2018年10月12日 12:03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来源:艺术眼SPY 

  原标题:潜规则、校园暴力,他们到底想干嘛?

  人的本性中有着天然的暴力因子,现代文明社会指定的种种法则制度就是为了防止出现混乱,在艺术界中,人们称这为“暴力美学”。

  卡拉瓦乔 David with the Head of Goliath

地狱中的但丁和维吉尔 威廉·阿道夫·布格罗地狱中的但丁和维吉尔 威廉·阿道夫·布格罗

  关于暴力,我首推荐一人——弗朗西斯·培根,暴力这一词是形容他风格的频率最高的词汇,在他笔下的人,仿佛是被某种超自然的暴力折磨痛苦。

Three Studies for a Portrait of George Dyer, 1963Three Studies for a Portrait of George Dyer, 1963

  Triptych August 1972

  画里往往除了人物和简单的背景没有丝毫干扰物,使人们的目光不自主停留在那扭曲的、痛苦的、一边在生长一边在融化的一堆血肉之上,这种暴力这把刀好似直接插在观看者身上。

  美国现代艺术家巴斯奎特年少便因热爱街头涂鸦而辍学做艺术,正好赶上了美国上世纪七十年代摇滚、朋克和街头艺术同时兴盛的时代潮流。

  他漂泊过、迷茫疯狂过、贫又富过,他几乎拥有了一切,在28岁的年龄耗尽了它们,包括自己的生命。然而他从不曾后悔,因为这种极致就是他人生的全部追求。

看了他的画以后,又是另一种暴力充斥着你的眼睛和神经。看了他的画以后,又是另一种暴力充斥着你的眼睛和神经。

  疯狂的色块,凌乱的触笔组合成一个个死亡骷髅,正冷眼望着你,这是虚幻的,却是他的内心世界真实感受。

  他和安迪·沃霍尔两人曾经还是挚友。

  这是他画的安迪·沃霍尔

  巴斯奎特挥霍生命也要透支想象力的极限来创作,他的艺术同他本人的生命历程一样,如昙花绚烂,他的暴力是一刀致命。

  充满恐惧与暴力的雕塑,艺术家想表达啥?

  韩国艺术家Park Ki Pyung雕塑作品涉及的主题包括生存、无常、暴力和空虚。

  Park的雕塑作品尝试表达出一种普遍性,试图在作品中展现出人类从出生到死亡的意义。

  他说:我在创作时,会专注于我的感觉,我的行为和我看待世界的方式,试图在自己内心找出人类的普遍性。

  另外,我还会观察其他人,将自己和他们进行换位思考。普遍性是我的作品中最重要的元素。我想创作出在任何时代都能被理解的作品,不论是现在这一刻,或是在死后的时间。

  暴力美可以满足观看者感官,但同样也要给人以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没有毫无缘由的暴力,这是一门充满责任感的艺术。

也许我们不愿意承认,但我们确实都很脆弱。也许我们不愿意承认,但我们确实都很脆弱。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