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娄伟讲述两岸紫禁情

2018年10月31日 10:29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宝蕴楼藏历代帝王像》 《宝蕴楼藏历代帝王像》
《宝蕴楼彝器图录》 《宝蕴楼彝器图录》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宝库宝蕴楼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宝库宝蕴楼

  来源:收藏快报

  “在这么长时间里,文物无一丢失,我们说是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人类保护文化遗产的一个奇迹。”讲起故宫文物南迁的往事,北京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娄伟仍然唏嘘不已:“两岸故宫的同仁其实一脉相承,在这个过程中都为这个文物付出了极大的心血。”

  10月18日下午,参加“海峡两岸网络新媒体大陆行”的两岸媒体人从东华门进入北京故宫。在曾保存23万件文物的故宫藏宝库宝蕴楼中,两岸媒体人从娄副院长口中听到了上面提到的那个动人故事。

  抗日战争期间,13427箱故宫文物精华被迫运离北平,先至南京,后至西南,分南、中、北三路辗转流离,跨越两万里、14年光阴、1场战争。但正如娄副院长所说,重返故都时再次清点,故宫文物几乎无一损毁、遗失。

  “我原来在文物管理处,我的前一任的老处长梁金生,当时他的爷爷和他的叔叔随着文物迁台,去了台北故宫,他和他父亲留在北京故宫。到他这一代已经是第五代在‘宫里’供职了。”一边带领着两岸媒体人参观宝蕴楼陈列,娄副院长一边讲着两岸故宫的故事。

  娄副院长说,在文物的南迁过程中,一切并不太平,虽有当时的民国政府派军队护送,但南迁难度仍然极高。“故宫同仁为了保护文物,落水牺牲的都有。经常刚存在库房,好容易安静点了,日军轰炸又来了。刚把东西挪出来,库房就被炸毁了。”这样凶险的场景,在故宫文物南迁中时有发生。

  如今,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得以保存至今的故宫文物,在故宫博物院内承接来自五湖四海的目光,不论在什么样的时节,慕名而来的男女老少络绎不绝。

  参加本次“海峡两岸网络新媒体大陆行”的台湾远望文化事业有限公司研究员张惠闵,正是这样一个对国宝文化十分感兴趣的年轻人,提起故宫行让她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她便想起当年文物往南运的大箱子。“它象征着我们在那个艰困的时代为了留下属于我们的文化和文明而作出的努力。”

  对比从前,张惠闵也有一丝遗憾,她认为,前辈们是用尽心力才保留下这些国宝,但是在台湾,这些文化内涵更多是被忽视掉的。“它甚至可以展着别人的历史、别人的文化。这是让人蛮难过的一件事。”

  张惠闵表示,看完北京故宫博物院之后的感受和看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感受不同,“来到这里,借由这些器物,你是真的可以遥想当年的。北京故宫博物院很值得台湾朋友来看。”

  (曹婷 任婧 杜兵兵)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