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已过,四季中最寒冷的冬天终于来临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万物为了归避寒冷,开始“粮进仓,菜入窖,动物眠之”。
大地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与有着“繁花、凉风、美月”的春夏秋三季不同,萧瑟的冬别有一种冷静、清冽的气质,与此同时,冬夜中万家灯火的微光更透露出暖融融的画面——那一扇扇明灭闪烁的灯火之中,隐藏了多少与“爱”有关的动人故事。
冬是隐藏、低调的,但是在皑皑白雪覆盖下的土地正在休养生息孕育着无数的生命,这是怎样一幅动人心魄的景色。
庄子《逍遥游》中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文化名人南怀瑾解读这句话说“沉潜飞动”—— 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或者倒霉得没有办法的时候,就要“沉潜”在深水里头,动都不要动。积累力量到相当的程度,一变,就升华高飞了。
除了“温暖”与“沉潜”,冬日还有美丽,这种美丽干净、纯粹,意境深远,引人遐想。如南宋夏圭的《雪堂客话图》中,白雪皑皑的山坳中,一叶扁舟、两间房屋、几个人物,寥寥勾勒出冬日访友的温情,疏阔、清雅,一派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画面。
在墨分五色、计白当黑的中国传统绘画中,雪的白是被衬托出来的,这是一种类似于“春秋笔法”的描绘,有着中国文人特有的哲思和审美。不同这种疏淡的仙人之气,油画中的冬景就像姹紫嫣红的花园一般,美得实实在在、各有千秋。
《山村晴雪》 吴冠中
俄罗斯风景画家希施金的雪松
看过了油画中犹如实质的冬雪色彩,冬日赏景再回到我们传统的审美习惯中,因为在中国文人艺术家看来,冬天还有一景是必须要赏的,那就是梅花!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赏的不仅是花更是一种精神——凌霜斗雪、风骨俊傲,坚贞、高洁、雅致。“梅花”几乎集齐了所有美好,成为历代文人墨客笔下最爱表达的题材之一,“梅君子”名不虚传。
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辛弃疾《临江仙·探梅》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迎霜傲雪的梅虽开在寒冬,但是带来的是春天的消息。“冬”成就了“梅”的傲骨,骨子里却是与“梅”一样,都在昭示着春天的临近,“冬”蕴藏了春的生命,“梅”带来了春的信笺。
冬天是温暖的、是希望的开始。(鲁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