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关西不止有中国书画 还有中国青铜重器收藏

2018年11月13日 09:46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来源: 雅昌艺术网 作者:陈小利 

  原标题:泉屋博古馆:日本关西不止有中国书画,还有中国青铜重器收藏

  日本关西地区不止有顶级中国书画收藏,还有世界一流的青铜器收藏——泉屋博古馆,其馆藏核心为住友春翠的青铜器收藏。在当时的世界,对于怎样收藏中国古代青铜器,毫无头绪时,住友春翠收藏已闻名海内外,他发行的图录已成为世界收藏界之指导。

  1922年5月,对中国美术兴趣极深的瑞典皇太子Gustav Adolf写信给住友春翠,想要一本《泉屋清赏》;春翠回信表示:不久将发行《增订·泉屋清赏》,届时赠阅。1926年秋,瑞典皇太子和皇妃来日本访问,第一目的有两处,一是参观正仓院,另一处是观赏住友家的古铜器。

沿着“哲学之道”就能找到泉屋博古馆沿着“哲学之道”就能找到泉屋博古馆

  与一街之隔人声鼎沸的银阁寺、南禅寺京等都名胜相比,这幢古朴方正的小楼显得非常清幽寂静,里面收藏着3000余件中国古代珍贵文物。

  京都鹿谷的泉屋博古馆并非长期开放,仅在每一季限时开放一段时间,而今年最后一次开馆是在11月3日—12月9日。目前正在展出“中国青铜时代”之常设展,每季的主题不一,今季以金文、纹样为主题的中国青铜器展览与以往一样有四间展厅,分别陈列的是商、西周、春秋战国、汉唐的青铜器,从脑洞大开的虎卣、夔神鼓、鸱鸮尊(商代版本的“愤怒的小鸟”)、陈介祺旧藏编钟、“梁山七器”到凤柱斝、金银错螭梁盉……品类之富、数量之多、质量之高,令人叹为观止,青铜收藏爱好者必打卡之处。

虎卣(或称虎食人卣、乳虎卣),商代后期,高35.7厘米,重5.09千克虎卣(或称虎食人卣、乳虎卣),商代后期,高35.7厘米,重5.09千克

  x光扫描,可以看到虎卣的器壁非常的薄,中间是土芯,最厚的地方是喉咙与人头连接的地方,大概2.8-3.5mm,背部极薄,不到2mm,

  该卣(读音:[yǒu])造型取踞虎与人相抱的姿态,立意奇特。虎的两足及尾巴构成等边三角形支撑身体。此器具提梁,为运酒器卣的一种。虎的头部为器盖,上饰圆雕鹿形钮。器表饰饕餮及各种龙形纹饰。虎前爪所抱持的人背部饰有兽面,腰部饰蛇纹。这件青铜器曾见于罗振玉《佣庐日札》,它原本收藏在晚清高官盛昱家中。1899年盛昱死后,此卣流入日本。1903年住友春翠斥巨资4000日元从藤田弥助手中购得。

  形制大体相同的虎卣仅两件,另一件现存法国赛努斯基博物馆(Musee Cernuschi),最初是归德国商人EdgarWorch,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德交战,法国政府没收并拍卖虎卣,法国赛努斯基博物馆于1920年购入,比日本住友春翠晚十七年。有学者推断两器出自同一青铜铸造作坊、同一时间铸造的;关于两件虎食人卣的来源,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出自湖南宁乡与安化交界处的沩山。

  除独特的器形外,这件器物更引人注意的是人与虎母题所代表的含义,究竟是虎食人?还是虎哺人?

  仔细观看青铜器本身,可以看到老虎口中的人,泰然自若,笔者更倾向于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陈星灿先生的说法,虎的形象源于人为了狩猎而披着虎皮,从而具有一种超人的能力,这符合商代巫术信仰。事实上,以“虎食人”为主题的装饰青铜器,除了两件流失国外的虎食人铜卣,还有1957年安徽阜南出土的龙虎纹铜尊、妇好墓出土的二虎食人头纹铜钺以及著名的“后母戊”大方鼎。此外,“虎食人”的装饰,不仅出现于三千多年前的商周青铜器上,也存在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常见的虎头帽。虎头帽是我国民间传统儿童服饰中比较典型的一种童帽样式,老虎是刚健勇猛的象征,能祛除邪恶,民间百姓给初生婴儿戴上虎头帽,希望能得到老虎的庇佑,健康成长。

夔神鼓,商代后期,高82.0厘米,重71.1千克夔神鼓,商代后期,高82.0厘米,重71.1千克
夔神鼓上的鳄鱼纹夔神鼓上的鳄鱼纹

  另一件镇馆之宝为夔(读音:[kuí])神鼓原为圆明园旧藏,在战火中流失海外,住友春翠于1903年购入。鼓的两面贴有鳄鱼皮,器壁厚度只有三至五毫米。青绿色的器表布满精细的纹饰,特别是鼓身上的神像让人印象深刻。神像虽是人面,却有羊角、虎耳、兽爪,并持羽毛。《书经·舜典》中记载帝舜曾命夔为掌管宫中典乐的乐官,该神像有可能就是夔神。此鼓原是圆明园旧藏,是非常罕见的青铜太鼓,只1977年在湖北崇阳出土过一件与之类似。关于本器及其与崇阳铜鼓的异同,李学勤先生曾做过细致研究,并认为其产自今湖南地区,学者一致认为其时代属殷墟时期。

蝉纹俎,商代后期,高18.8厘米,重4千克蝉纹俎,商代后期,高18.8厘米,重4千克

  俎是祭祀和宴会中使用的礼器,用于宰杀和摆放祭牲,所谓“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中的俎即为此物。该俎面饰一圈蝉纹,两端饰夔纹,支腿上饰兽面纹,足部附近饰蕉叶纹,本器曾为鸟尾小弥太所藏,罗振玉定其名为“俎”(容庚:《海外吉金图录》)。迄今为止,出土和传世的俎都十分罕见,可见于河南博物馆淅川下寺出土的镂空俎、锦州博物馆悬铃俎两件。

商 鸮尊 泉屋博古馆藏商 鸮尊 泉屋博古馆藏
商代 “妇好墓”出土的鸮尊商代 “妇好墓”出土的鸮尊

  尊为古代盛酒器。铜尊,最早见于商代。鸮,俗称猫头鹰。在古代,鸮是人们最喜爱和崇拜的神鸟。鸮的形象是古代艺术品经常采用的原形。商代的王器、石器、陶器、青铜器中,都有精美的鸮形,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妇好墓出土的青铜鸮尊,《如果国宝会说话》的陶鸮尊。

  牺首方尊的饕餮纹可说是穷尽繁复之极致,多重交叠的方形旋涡整齐地排布在对角线上,呈现出的视觉效果仿佛是光线反射所形成的菱形一般。在那几乎令人心生敬畏的完美造型中,蕴藏的是当时最高水平的技术以及人们的宗教观。

  以上青铜器纹饰虽精美,但对于青铜器来说,其历史价值才是最重要的,具体到器物上来说,就是青铜器上记载各种历史事件的铭文,比如陈介祺旧藏毛公鼎,装饰简单的,却因内部499字的铭文而变得重要。

陈介祺旧藏 骉(biāo)氏羌钟陈介祺旧藏 骉(biāo)氏羌钟

  据传出土自洛阳金村的氏编钟,将多个钟组合在一起可演奏复杂音阶的打击乐器,原本是14件为一套,其中12件由泉屋博古馆收藏,剩余两件则藏于加拿大的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泉屋博古馆也曾购入数件陈介祺旧藏,比如这套骉(biāo)氏羌钟每枚均铸有铭文,其中五枚(泉屋四枚)铸有六十一字的长篇铭文,九枚(泉屋藏八枚)铸有四字短铭,长铭为:

  由钟铭可知,此套编钟的铸造年代为东周威烈王二十二年,正好在韩魏赵三家分晋的前一年;器主为晋国韩氏手下的一个将领,在一次伐齐的战争中作战勇猛,率先攻人齐国的长城,受到了韩君、晋公的奖赏。

者钟,战国早期,日本泉屋博古馆藏 陈介祺旧藏者钟,战国早期,日本泉屋博古馆藏 陈介祺旧藏

  这套编钟铭文的亮点在于记载了春秋战国之际关于齐国长城的史料。根据目前已知的文献记载,齐长城是我国修建时间最早的一条长城,但其年代、位置、目的都不是很确定。通过骉羌钟的铭文我们可以知道,早在春秋战国之交,齐国就已经在边境平阴一带修筑长城,用以防御来自西方的晋国入侵。地下材料可补地上史料之缺漏,大概说的就是骉羌钟这样的珍贵文物吧。

  陈介祺旧藏的戈祁盉的器盖内侧铸有“戈祁作父丁彝”铭,是在盖沿阳铸铭文的稀少例子,在弯曲部位的铭文上可以发现文字形状经过调整的痕迹。父戊尊在其内底铸有“父戊”二字,文字周围可见微小的高低差,由此可知,这是将写有文字的板状铸模嵌入器体铸模制作而成,也就是使用了一种被称为“嵌入法”的技巧。

  此器传出于河南安阳,原是清代金石学巨擘陈介祺的旧藏。宰椃(háo)角通高22.5厘米,重1.1千克,通体绿漆古色。角是一种不太常见的古代酒器,造型类似于爵,但没有柱,两端均为尖角。角一般带有器盖,宰椃角无盖,应当是在出士时就已缺失。器铭共三十一字,记录了商代纣王时期赏赐宰椃财物,他便以此铸造了这只角,用以祭祀自己的祖先父丁。

“梁山七器”之大史友甗 日本泉屋博古馆收藏“梁山七器”之大史友甗 日本泉屋博古馆收藏

  清末咸丰年间,山东省寿张县梁山出土了七件青铜器,由于器型特别且有铭文而成为清末民初金石学界的一件大事,被称为“梁山七器”。如今这七器已经流散于世界各地,其中的大史友甗被保存在泉屋博古馆。大史友甗高五十二点二厘米,口沿下饰夔龙纹,三袋足上饰高浮雕牛角兽面,甑底有五个十字孔以透蒸汽,内壁铸有九字铭文‘大史友乍召公宝尊彝’是西周早期甗的标准器,也是住友春翠收藏晚期的重要器物之一。

住友春翠住友春翠

  泉屋博古馆大部分的藏品是由住友家第15代家主住友春翠(1864—1926)所收集,上面介绍的青铜器不过是住友春翠收藏之冰山一角,据统计,仅商周青铜容器和乐器199(含青铜礼器166件,近半数带铭文)、汉、三国、六朝的青铜器19件,青铜镜213面,青铜武器15件,另有青铜车马具、装饰品等34件。其中,无论是质还是量,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都占压倒性优势地位。

  为何住友春翠会如此热衷于收藏青铜器呢?

  这就要说到住友春翠的身份。住友春翠本名住友吉左卫门友纯,生于1864年,他是官宦家族德大寺公纯第六子,自小便养在父亲身边。与早早剪发、着洋装、留法十年的兄长西园寺公望相比,父亲公纯完全是另一极端。因此他自幼不仅研习日本传统文化,学习茶道、能等技艺,而且熟读中国的四书五经,可谓“和汉兼修”,这深深影响了春翠后来的收藏观念与品位。

  1893年,二十九岁的住友春翠作为养子进入住友家,第二年即继承家业,成为第十五代家主。在当时,华族与平民联姻虽非罕事,但名门德大寺家与大阪实业家结亲,还是很令人侧目。同样,住友家选中德大寺家,也颇费一番心思。不敢找实力雄厚的实业家,怕埋下被吞并的危机。不能找地位太普通的公家,于挽救住友家危局无甚助益。住友春翠的出身正好合适,他接受命运的过程似乎十分平静,事实证明他也很有经营才能,引领住友家跻身四大财阀之列。

螭文方鼎 春秋中期 泉屋博古馆藏螭文方鼎 春秋中期 泉屋博古馆藏

  住友家族因十七世纪在爱媛县开采并经营一座铜矿而发家,这座当时世界产铜量最大的矿山,在将近三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是日本对外出口的重要支柱,奠定了今日住友财团的坚实根基。作为家族冶铜业的掌门人,春翠与青铜器的缘分似乎也在冥冥中早已注定,只不过泉屋青铜器收藏的开端却无关家业,而是源于其个人爱好—煎茶。

  煎茶道最初源于中国,以水煮茶叶,区别于日本抹茶道。传入日本后,自江户后期开始日渐风靡。到了明治时期,大型茶会出现。这时,除了茶席,还会有“展览席”供前来品茶的文人鉴赏。人们展出书画,也展出三代青铜器。作为煎茶爱好者的住友春翠模仿中国文人身居书斋、品茶论画、赏玩珍宝的悠闲生活方式, 在家中开设煎茶会, 邀请同好参加。茶会上除品茶席之外,还设置展览席,展览内容有书画、陶瓷、工艺品等,青铜器也列在其中。对于春翠来说,煎茶是暂离忙碌生活的一处“世外桃源”,在其精神世界中占据重要地位,也就不难理解他对于收集供煎茶使用的各种中国文玩格外用心了。

住友春翠在1899年购得的第一件青铜器住友春翠在1899年购得的第一件青铜器

  最初,春翠的青铜藏品便是作为煎茶用具而收集的——比如,他在1899年购得的第一件青铜器,一件夔纹筒形卣,便是在煎茶会上被用作花瓶。他的早期藏品都是这类小型器,包括簋(读音:[guǐ])、卣、壶、盉(读音:[hé])等,用来在煎茶时盛装物品或水,充分体现了作为煎茶道具来收集的意图,这种情况在1902年发生了变化。这一年春翠购买了十六件青铜器,包括尊、方彝、敦、鼎、爵、钟等,几乎涵盖商周青铜器的所有主要器形。在当年举办的“十八会”上,这些藏品初次亮相就震惊全场。

  “使大家瞠目结舌的是陈列着古铜器古镜的那间。彝、甑、鼎、卣、尊、壶等等,总共十八件都摆在架子上;此外,还有十三件镜鉴摆在紫檀桌上。……如此满堂逸品,谁都未曾见过。

  “十八会”是由关西地区实业家、美术商、茶人等十八人参加的小型茶会,山中商会的初代社长山中吉郎兵卫、朝日新闻社创始人村山龙平、上野理一、白鹤美术馆创立人嘉纳治兵卫等都是茶会成员。虽然当时的日本社会对于如何欣赏中国青铜器还处于萌芽阶段,但是春翠的藏品仍然引发了大家浓厚的兴趣。人们惊叹于器物上怪异的线条,凸出的刻饰,无不被那虽显生猛可怖,却无法忽视的美学魅力所打动。对于春翠的收藏经历来说,这些明显不适用于煎茶道具的大型器隐约透露出一个讯息:他的主人正在探索茶具以外的收藏方向,并且已经有了初步的想法。

  典型的商代兕觥造型,前方为跃虎,后面为立鸮。觥盖虎头与觥身高浮雕虎身一起构成一副生动的画面。虎身呈波浪状,虎尾卷曲,动感撩人。鋬采用“兽食鸟”的题材。该觥同赛克勒美术馆藏的雨觥以及妇好兕觥类似。

蛙蛇纹盘 春秋早期 日本泉屋博古馆收藏蛙蛇纹盘 春秋早期 日本泉屋博古馆收藏

  短短几年间,春翠的收藏观念有了质的转变,其实早有苗头,起因要追溯到明治三十年(1897 年)春翠的首次欧美之行。在参观了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等一流博物馆后,西方社会源于纯粹美术鉴赏的艺术品审美观念极大触动了春翠, 让他有机会重新审视日本旧有的艺术品收藏观念。被茶道束缚的审美意识在西洋文明的冲击下有了新的变化,并对其之 后脱离茶具转向纯粹美术鉴赏产生了影响。

虎鎛 西周中期泉屋博古馆藏虎鎛 西周中期泉屋博古馆藏

  1902年春天,日本就举办了第一个古铜器展览会——“帝室博物馆古铜器展览会”(帝室博物馆即东京国立博物馆前身);三年后,《博物馆鉴赏录·古铜器》出版,这时的青铜器,早已脱离了煎茶用具的属性,真正作为美术鉴赏的对象,开始登台上场;而住友春翠的收藏也已逐渐建立起了系统而具有学术性的架构,远远领先于他人。

  此后十年,住友春翠的青铜收藏持续增长。1911年已获一百余件古铜器,1914年有二百余件镜鉴。1917年,春翠还购入了部分清末大收藏家陈介祺的旧藏。尤其是陈介祺所藏的一套商周编钟,一共十一件,春翠一举买下十件。

  1918年,汉学家后藤朝太郎在在看过武英殿数千件青铜器后,对住友藏品依旧赞不绝口:

  最近我在中国的“武英殿”(当时的古物陈列处)观看了多达数千的三代古铜器。。。。玉石混淆。。。。现在看住友家的古铜器,质量、技巧、时代及古色上,都与世上所谓的古铜器不同,他选择的古铜器,不愧为代表之作。即使与此界大名鼎鼎的故人端方的旧藏相比,住友家的藏品也毫不逊色。

西周中期 井季史卣 京都泉屋博古馆藏西周中期 井季史卣 京都泉屋博古馆藏
《泉屋清赏》《泉屋清赏》

  明治四十年代后,住友春翠的铜器收藏暂告一个段落,入藏数量大幅减少,他开始积极筹划如何将这些至宝展示给全世界。《泉屋清赏》,这部出版于明治四十四年至大正五年的大型豪华图录,首次以图片的形式在世界范围内系统地介绍了中国青铜器,更因为有滨田耕作、梅原末治两位大学者参与编纂而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在此之前,中国青铜器在中国之外几乎无人知晓,图录的面世将中国青铜器引入了世界舞台。

  住友春翠青铜器收藏影响很大,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影响冈仓天心帮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建立青铜器收藏。冈仓天心晚年就职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1912年,他踏上了第三次中国之旅,其目的是趁乱购买中国文物珍品,在弟子早歧粳吉的陪同下,收获颇丰。冈仓天心于1912年就认识且强烈地意识到:住友是青铜世界收藏的“顶峰”。这是因为,在欧美的青铜器收藏状态尚为歧路亡羊,住友就已担任了先导。天心此次购买,大概是受到了住友的启发。因为早在1907年,冈仓天心第二次去中国时,主要是大量地购买了青铜镜之类,没有涉及到商周青铜重器。

  最近得到了三十五件左右古代青铜器,其中包括十件著名的盛伯熙的收藏品。盛氏生前是最有地位的满洲人,在收集青铜器方面,他是端方的前辈。另外,还有两件清帝室的收藏由于购入了这些,我馆(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在欧美确立了最高地位。除端方的收藏及大阪的住友男爵的收藏以外,对任何收藏,我们都不必畏惧。

  ——冈仓天心

  ( 1912年5月16日,给Fairbanks的书信)

  这些青铜器又是如何进入日本的呢?

内藤湖南(右一)与罗振玉(右三)等,都曾是住友家族的顾问内藤湖南(右一)与罗振玉(右三)等,都曾是住友家族的顾问

  住友春翠的青铜藏品,就是基于义和团事件中流出的文物所形成的,当然离不开内藤湖南、罗振玉等人的帮助。曾参与住友收藏图录《泉屋清赏》编写、著名金工家秦藏六在《古铜器的传来》中写到:

  “住友家作为古铜器的收藏家,在我国无与伦比。然而这家所藏的大部分,是义和团运动以后收集的。义和团运动时,清朝帝室秘库的古铜器大量流出了。鹤居堂藤田弥助老先生,凭慧眼迅速采购下,进口到日本。因为住友家是铜矿的矿山王,老先生便劝说住友的家主,请他汇总买下了。当时实在便宜,今日两万圆的东西,在当时仅两千圆左右。那么贵重的名器,多亏了住友家,才没有散乱,现在都保存在我国。”

饕餮文瓿,商代晩期,日本泉屋博古馆藏饕餮文瓿,商代晩期,日本泉屋博古馆藏

  1900年是一个重要节点——这一年,万国博览会在巴黎隆重召开;而在遥远的东方,中国刚刚爆发义和团事件,打开了闭关锁国数百年的封建中国,大量中国文物开始流向海外,中国主流美术终于展现于世界,其超群的价值得到了人们的认识。欧美对东亚文化的兴趣从此开始由日本转向中国,收藏家亦开始大举购藏中国文物。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当时的日本画几乎全被中国画压倒,价格下跌严重。

  其他精彩藏品

商 象纹兕觥 泉屋博古馆藏商 象纹兕觥 泉屋博古馆藏

  兕觥是中国古代盛酒或饮酒器。《诗经》中屡见其名,如《卷耳》:“我姑酌彼兕觥”。此件为椭圆形腹,圈足,有流有鋬,带盖,盖为带角的兽头形,造型极富于想象力。主要盛行于商和西周前期。

西周 饕餮纹瓿形卣西周 饕餮纹瓿形卣

  高39.8cm,比较罕见的提梁卣。器腹膨大,似瓿型;高弧度的提梁末端双角龙兽首,搭配钩状小扉棱,突出龙的形象。盖有钮状捉手,搭配了一个方形套环。圈足饰蝉纹,肩部蝉纹配火纹,颇为特别。原本应与提梁连接的链条已经佚失。

西周 | 直纹方座簋西周 | 直纹方座簋

  簋身饰直纹,鋬饰下垂的小珥,方座上的窃曲纹比较抽象简练,有西周中期风格。

西周早期 | X方彝西周早期 | X方彝

  器盖及钮均作殿顶形,器身为长方形,侈口,束领鼓腹,长方座。身饰三层细腻繁缛的花纹:盖和腹的主纹为饕餮纹,顶盖、器身、颈部和足饰凤鸟纹,边角和角面正中皆出扉棱,地作云雷纹。有7字铭文:X作父辛宝尊彝。该彝与河南省博物馆所藏的西周早期叔牝方彝形制纹饰较为类似。

商 凤柱口斝 泉屋博古馆藏商 凤柱口斝 泉屋博古馆藏

  凤柱斝因两个立柱上各铸有一只高冠凤鸟而得名。凤鸟是商周青铜器上常见的装饰题材,表现手法变换多样,平面纹样的较为多见,但这件斝上的凤鸟为立体造型,极为罕见。凤柱斝的三足为菱形,腹侧铸有一只兽形柄,整体造型大方稳重,呈现出一种祥瑞之气。

鸟盖瓠(hù)壶 战国早期,日本泉屋博古馆藏鸟盖瓠(hù)壶 战国早期,日本泉屋博古馆藏

  在殷周之后的春秋战国时代的青铜器也以鸟作为母题。鸟盖瓠壶的造型奇特,腹部以葫芦为形,其上配有以鸟头为造型的壶盖,壶盖与腹部以铰链相连。本作的结构匠心独具,只要倾斜酒器,鸟的下颚就会打开,酒便从鸟嘴中流出;从把手到连接处皆可发现其设计之细致缜密。山西省太原市金胜村曾出土类似作品。

饕餮纹镜,战国中期,边长14.7厘米,重0.502千克饕餮纹镜,战国中期,边长14.7厘米,重0.502千克

  方形,三弦钮,无钮座。兽面纹上下相对,纹饰模仿商周时期的饕餮纹,以浅浮雕的形式细致地表现其眉、眼、鼻、角等部位。这些部位顶端呈羽状,布满平行凸线。兽面纹间隙遍布细密的云雷纹。素宽平缘。虽然镜背局部锈蚀,但从整体上看仍是一件精品。该镜形制方正,纹饰较为少见。

三角绿四神四兽镜 三国时代 重要文化财三角绿四神四兽镜 三国时代 重要文化财

  京都府城阳市久津川车塚土坋出土

  直径22.2cm 重1240g

唐 贴银镀金双鸾走兽八花镜 京都泉屋博古馆藏唐 贴银镀金双鸾走兽八花镜 京都泉屋博古馆藏

  唐代名镜。系指镜背贴以银板,金板或镀金,其上刻出各种图案,或在青铜镜背上起的纹饰上,贴以金银片。由于捶贴的金银片易于脱落,此类镜子传世或出土极少。

线刻仏诸尊镜像 国宝线刻仏诸尊镜像 国宝

  日本平安时代

战国·金银错提梁盉,现藏于日本泉屋博古馆战国·金银错提梁盉,现藏于日本泉屋博古馆

  将传统青铜装饰手法发挥到极致,奢华

金银错兽形尊金银错兽形尊

  高28.6cm、重7.90kg

波头文鼎形香炉波头文鼎形香炉

  明宣德年间(1426-1435)

  高13.3cm、重560g

  主要参考文献:

  (日)富田升 著 赵秀敏 译《近代日本的中国艺术品流转与鉴赏》,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年8月

  泉屋博古馆、九州国立博物馆编写,黄荣光翻译《泉屋透赏 泉屋博古馆藏青铜器透射扫描解析》科学出版社,2015年2月

  信古斋主人《吉金郁彩 泉屋清赏》,《中国收藏》,2016年第10期。

  汪莹 《泉屋吉金:住友春翠与泉屋博古馆的中国青铜器》

  苏枕书 《清风馆与泉屋博古馆》

  青铜器小

一、种类:一、种类:

  1、食器:

  (1)煮炊器(鼎、鬲li、甗yan)

  (2)盛食器(簋gui、簠fu、敦dui、豆)

  2、酒器:

  (1)温酒器(爵、角、斝jia、盉he)

  (2)饮酒器(觚gu、觯zhi)

  (3)盛酒器(尊、卣you、方彝、兕si觥gong、瓿bu、罍lei、壶)

  3、水器:

  (1)注水器(匜yi)

  (2)受水器(盘)

  4、乐器:锺、镈bo、钲、錞chun于、鼓

 

  二、纹饰:  

  1、动物纹:饕tao餮tie、龙、鸟、夔kui、蟠螭chi……

  2、植物纹:蕉叶……

  3、几何纹:云雷、环带、钩连、涡纹、水波、鱼鳞……

  三、铭文

  青铜器上的铭文称为金文,或曰钟鼎文。有的是成器后雕刻,有的是成器时铸造。内容有简单的如人名、族徽,有复杂的如叙事、寄语。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