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美术报 作者:江凌
农民画总是给人一种审美上的冲击与愉悦,无拘无束的构思、大胆夸张的造型和鲜明热烈的色彩成为了农民画艺术的主要风格。
中国农民画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1958年,随着农民“诗画满墙”活动的兴起,农民画带着民间艺术的审美情趣,带着自然淳朴和真挚情感,传遍了全国许多乡镇。约30年前,“农民画”完成了“现代民间绘画”的名称转换,1988年文化部在全国首批命名了45个“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有学者认为,对“农民画”的重新定位及名称变更,符合艺术发展规律,有利于其持续健康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纯农民作者锐减。据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统计,秀洲区农民画创作群体里美术教师占58%,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占15%,企业务工人员占15%,纯农民占8%,其他(自由职业、私营业主)占4%,作者队伍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不能再以作者成分来界定这种绘画。
21世纪以来,中国现代农民画在经历了一个平稳的发展阶段之后,再度崛起。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的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实施,农民画家们握笔的手更有力,绘画的色彩更绚烂,农民画的构思也更富想象力。
日前,第七届秀洲·中国农民画艺术节暨2018嘉兴秀洲经贸洽谈会在浙江嘉兴举行。第七届秀洲·中国农民画艺术节以“乡村振兴·绘梦中国”为主题,举办了“2018中国现代民间绘画创作大赛作品展”和“2018秀洲·中国农民画理论研讨会”,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两个层面,为全国画乡搭建了艺术对话和交流借鉴的平台。
在新时代的影响下,全国各地新农民画乡对自己的艺术有了新的追求,无论是题材、内容和创作手法上,均呈现出了更加多元化的面貌。各级政府纷纷出台了扶持农村画的相关政策,在创作培训、宣传推广、展览展销、税收优惠等各个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中国农民画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在培训创作、市场开辟等方面,也出现了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郑土有指出,农民画作者队伍的新老更替,农民画作者身份的多样化,专业画家的介入,城镇化导致传统农村生活的消失等等,都导致了对农民画认识的模糊,对农民画的各种歧义也随之产生。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美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左汉中也提出了对农民画发展的几点想法:农民画的理论应当确定,还要有所发展;农民画的辅导作用应予重视;农民画可以与非遗保护并肩发展;要维护农民画的原生态等等。
本期,美术报聚焦中国农民画的相关问题,从农民画的发展脉络、现状问题等方面展开探讨。在农民画的美丽画卷中,相信观众可以领略到这个时代的新貌与风采,可以欣赏到中国农民画家的天才与创造,可以感受到农民之美、农村之美、农业之美、生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