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画:读书是天下第一美事

2018年11月23日 09:40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来源: 收藏快报  作者:江苏南京 胡剑明 

图1图1
图2图2
图3图3
图4图4
图5图5

  在古瓷片上,无论是青花或是粉彩的器物上,我们都可以较多地看到关于“读书”的画意,可见,古人非常看重读书的意趣,包括这些绘制瓷画的窑夫工匠们。

  关于勤奋读书的名言有许多,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等。

  图1是一块清中期的官窑瓷片,笔触细腻,画工精致,穿着官服,当然是一位官人,正坐在松树下读书。古人读者强调先从“四书五经”开始,一位老先生曾说,你每十年读一次,理解都不同。所以,过去私塾教学起初不会要求学子说出《论语》是怎么回事,只要会背就行。历史上凡是要科举的人,四书五经全部要背下来。比如乾隆皇帝、雍正皇帝,在当皇子的时候都能把四书五经倒背如流。史有记载,和珅也是能把四书五经全部背诵的。有人曾说,今天在全国范围内,可能没有一个学者,或者官员能把四书五经流利地念一遍。

  图2是清代康熙年的青花碗底。一个穷书生在月光下读书。此瓷片上应该是“映月读书”。是读书人在生活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读书。事出《南齐书·孝义传·江泌》:“(江)泌少贫,昼日斫屧(做鞋子),夜读书,随月光握卷升屋(登上屋顶)。”此典流传甚广,主要有“映月、趁月亮、月下读、对月影”等,真是清苦又浪漫!

  图3是“囊萤苦读”。此画为我们展示了一位寒士苦读的场景。“囊萤”典出《艺文类聚·续晋阳秋》:车胤字武子,学而不倦。家贫不常得油,夏日用练囊盛数十萤火,以夜继日焉。”是说,寒士因为家贫,买不起灯油,夏日捉来数十只萤火虫,装在一只鱼泡囊内,悬于树枝之上,用以照明,夜以继日地若读圣贤书。类似的还有“映雪”,典出《初学记》“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囊萤、聚萤、照萤、读书萤、映雪、照雪等,也是这类瓷画经常表现的画面。令人感叹!还有“凿壁偷光”。是说“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又可写作“凿壁借光、凿壁借辉、穿壁借光、偷光凿壁”等。另外还有,悬梁刺股、牛角挂书、韦编三绝、下帷读书、三余读书、挟策读书、三十乘书……感叹古人的丰厚,真的无法一一列出。

  图4是同治粉彩瓷笔筒上的画面“吟诵图”。一位小姐在丫环的陪伴下,在宅院里“举书吟诵”的画面,非常有趣。古人把读书分三阶段:吟诵,学贯,涉猎。侧重“诵读”。

  图5是清后期的粉彩瓷盘的“背诵图”。过去读书先是从相对简单的启蒙读物入手,如《三字经》《百家姓》等。私塾先生要求在读的基础上,能不看书“句诵”“句读”“背诵”,对一些文本不要求理解,而是要求你把它背下来,背下来就过关。

  正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满朝朱子贵,尽是读书人。”古人以“学富五车”形容书多或学识丰富。用“开卷有益”勉励人们抓住大好光阴去读书。而不能将书“束之高阁”。传说,李白少时爱读书,夜不释卷,有一天夜里,他梦到自已的笔头上生出花来,后来他坚持写作,下笔如有神助,久之,名闻天下。

  今天我们收藏这类瓷片,是分享古人这些动人故事,像先贤一样懂得“开卷有益”,坚持读书。南京百岁翻译名家杨苡女史说“读书是天下第一美事!”不虚也!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读书瓷画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