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心醉的古代奢侈艺术品“剔红”

2018年11月26日 09:55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北京故宫藏剔红三狮图长方盒 北京故宫藏剔红三狮图长方盒

  来源:收藏快报

  剔红,古代艺术瑰宝。在中国漆工艺中,剔红制品的制作工序可谓最多,制作周期亦为最长,艺术表现力最为突出。雕漆颜色以朱红色为主,鲜红艳丽、喜气洋洋,中国历代帝王有用之点缀宫廷的惯例。历史上,明成祖朱棣和清代雍正、乾隆这三帝都酷爱剔红,剔红工艺在这三朝也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永乐帝特在北京果园厂敕建漆器作坊,将剔红工艺中心从南方移到北方,使剔红艺术达到历史巅峰。

  剔红,又称雕红漆、红雕漆,中国漆器工艺的一种。此技法成熟于宋元时期,发展于明清两代。其法常以木灰、金属为胎,在胎骨上层层髹朱色大漆,少则八九十层,多达一二百层,至相当的厚度,待半干时描上画稿,再雕刻出浮雕的纹样。一般以锦纹为地,花纹隐起,华美富丽。

  关于剔红,古代文献多有记述,如明代曹昭《格古要论·剔红》说:“剔红器皿,无新旧,但看朱厚色鲜红润坚重者为好。”明黄成《髹饰录·坤集·雕镂第十·剔红》中写道:“剔红,即雕红漆也……宋元之制,藏锋清楚,隐起圆滑,纤细精致。”

  正在石狮市博物馆举办的“丝路狮缘:故宫狮文化珍宝展”展品中,有一件乾隆款剔红三狮图长方盒引人注目。据北京故宫博物院器物部副研究员刘岳介绍,该器物制作于清代乾隆时期,长33、宽19.7、高10厘米。盒长方,木胎。盖顶部三狮舞动,戏弄绣球,形象生动活泼,雕刻精细,显示出清中期娴熟的雕漆技艺。顶部与侧壁四周饰缠枝莲纹与联珠纹。盒内有屉,显示其实用性,应为收纳物件之用。盒盖内部有器名款“驯狮宝盒”四字,盒底部有款识“大清乾隆年制”。

  根据漆色不同,有剔红、剔黄、剔绿、剔黑、剔彩、剔犀之分,其中以剔红器最多见。元代雕漆在唐宋雕漆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形成名家辈出的局面,张成、杨茂、张敏德均为技艺高超的制漆巨匠,浙江嘉兴为雕漆的制作中心。元代雕漆作品既有出土的,也有传世的,国内藏元代雕漆数量极为有限,有相当一部分流失到了海外。

  以花卉为题材的作品,均以黄色素漆为地,其上直接雕刻花卉,一般是在盘内正中雕刻一朵硕大的花朵,四周缀以小花朵及含苞欲放的花蕾,主次分明,层次清晰。以山水为题材的作品,一般刻有3种不同形式的锦纹,以突出自然界的不同景物,天空以窄而细长的单线刻画,类似并联的回纹,犹如碧蓝的天空点缀着朵朵白云;水纹由流畅弯曲的线条组成,似流动不息的滚滚波浪;陆地由方格或斜方格作轮廓,格内刻八瓣形小花朵,似繁花遍地。

  剔红在北京通称雕漆,即用笼罩调银朱,在漆器眙骨上层层积累,到一个相当厚度,然后用刀雕刻出花纹的做法。从剔红花纹刀口断面,有时可看出施漆道数,但不易数得精确。

  专家表示,早期的剔红,也就是宋、元时期,剔红纹样都比较浅;元末明初的风格,纹样逐渐加深;到了明、清以后,剔的就比较深了。从工艺上分析,纹饰逐渐加深,制作难度也在逐渐加大。剔红漆色有深红近于紫色的,有正红的,有色浅而略呈黄色的,自以颜色纯正、光泽明亮者为上。

  鉴别剔红真伪的主要方法有三种:一看包浆,一件剔红器作旧的手法无论多么高明,漆皮入手的感觉绝对不同:真品即使保养再好,几百、上千年的空气氧化以及烟熏火燎依然会在表面留下一层包浆;而用草酸作出的包浆触手轻滑浮躁,放大镜下观察甚至能看到鲜艳的红漆。二看底胎:时下伪剔红绝大部分使用聚酯乙烯之类的塑料为胎,这在古代是不可能的。三看款识:事实上,绝大部分剔红都无款,包括清宫造办处“油漆作”真品。有款识的分两类,明代宣德年以前是在剔红器底部用针划出款识,这叫“针划款”;宣德之后采用刀刻楷书年号,然后填金,叫“填金款”。(记者 尼松义 王国良)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剔红艺术品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