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赵蕊,笔名草头三心,1987年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现长期定居贵州茅台镇,中国电影鉴赏机构《鉴片工场》影评人,专访栏目《艺咖对话》主编。
古玩艺术品鉴定是鉴定人对艺术品的形体,包含材质、造型、装饰、艺术风格、制作工艺等进行分析或科技检测,以辨别真伪、判断价值的过程。对于老百姓来讲,因为收藏的目的主要在于愉悦生活和使资产保值增值,所以更着重对藏品经济价值即价格的评估。
目前全国从事社会古玩艺术品鉴定的民营中介机构有逾百家,分布在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多数未经文物行政部门批准及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其中开展鉴定业务的41家,进行科技检测的约10家,明确表示出具鉴定证书在45家左右[一般只对真品出具证书]。有的鉴定中介机构已经开始连锁化经营,在全国各地设立分支机构,或通过地方鉴定机构代理其鉴定业务。最多的一家已在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1个城市设立了地方加盟站。
据了解,一家中型的鉴定中介机构每个月鉴定的文物数量为200件左右,推算全国的鉴定中介机构每月鉴定的文物数量应在万件以上。由此可见,我国民间收藏古玩艺术品鉴定行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国有的文物出境鉴定站、民营的鉴定中介机构、以及鉴定专家个人为主体,其他鉴定资源为补充的格局,但由于发展不平衡,这一格局还存在很多缺陷和不合理的地方。
一方面,由于政策、观念等因素的制约,拥有最大资源,包含研究人员、标准器物、检测仪器的国有博物馆、鉴定站没能成为民间收藏文物鉴定服务的主要力量,造成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另一方面,部分鉴定中介机构既不具备必要条件又未经过任何合法注册审批,却号称拥有国家和省级“资质”的鉴定专家,“大大方方”地开展鉴定业务,令消费者难辨真伪。
对此,上海定古楼艺术品鉴定中心的创始人杨卫忠先生表示:“对于民营企业的鉴定机构来说,不一样的声音是允许存在的。在这个行业里,我认为所有的质疑都是对的,因为站的角度不一样,位置不一样,对问题的看法也就不一样,而且几千年下来,由于南北文化的差异,大家对文化的看法都不一样,角度也不一样,所以会有不一样的声音存在,我认为这些观点都是合理的。只有自己好好学习,让自己变得更充实,那不一样的声音自然就会变成良好的声音。这些声音在看到你不断成长了之后,自然会有另一种看法。”
上海定古楼艺术品鉴定中心,创立于2015年3月,位于上海,主要从事艺术品鉴定以及珠宝鉴定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展览展示服务,文化艺术交流策划,珠宝首饰、工艺品的销售。对于从小热爱艺术品和鉴定的杨卫忠来说,只有文化才能经得住时间的洗礼,最终留存于世。基于这样的认知,早在数年前,杨卫忠就在心里打下了坚实的想法,上海古玩艺术品文化圈子里的多宝楼和藏宝楼又给他带来了启发,于是他结合自己多年做鉴定的经验创立了定古楼。
杨卫忠,生于1972年,江苏南通人,国家级鉴定师,定古楼艺术品鉴定中心创始人。对于前两年的行业市场乱象,以及老百姓对古玩艺术品的认知界限,杨卫忠表示:“目前市场不健康的现状最明显的一块就是大部分老百姓希望知道这件艺术品值多少钱,但是听到答案后他们会失望,因为不是他们想要的答案。其实市场健康的状态都会有一个衡量的标准,所以有关部门也会重视起来,慢慢规范这个市场,让它更健康。任何艺术品,从专业角度来说,都不能用钱衡量,老百姓的认知也需要一点点改变,这样才不会真正陷入价格和价值的困惑。我们作为鉴定中心,对艺术品的究竟有多少的认知则更为关键,我们对这件艺术品的认知程度达到100%,才能对其进行正确的评估。文化都有缺陷,鉴定中心的文化也是存在缺陷的,需要时间去积累,不停地修正自己的缺陷。我们会首先对艺术品进行分类,分辨它的真假,然后再做出一个理性的评估。正确的做法就是,我们不会对任何一件物品做出价格上的判断,除非我们对其了解程度能够达到100%,才可能判断其目前的市场价值,如果我们对其认知程度达不到100%,是不可能对其进行任何价值评估的。我们是鉴定中心而不是评估机构,这个不在我们的鉴定范围之内。”
创立定古楼至今,杨卫忠遭遇过很多声音和质疑,尤其是在前两年行业发展偏离最初轨迹的时候,市场的不支持、老百姓的看法不一样等问题接踵而至,无一不考验着定古楼和杨卫忠的实力、眼力、学历、专业度,以及他对物品的认知看法和文字功底。由困难瓶颈到突破自己,逐步强大,杨卫忠回忆起这两年的艰难经历,感慨中带有欣慰,他说:“这两年政府也对这个行业慢慢地关注了起来。现在有很多古玩收藏题材的影视剧,具有一定的引导性,这类题材的播放也有利于文化自信。但是对于里面的很多内容,我只能说是故事,为了艺术的渲染会有些夸大的地方。故事里所说的文化,目前是比较符合社会现状的,但平时我们的工作跟影视里不一样,需要积累很多不一样的知识在身上,才能在这个行业里走的更远一些。我理想的收藏鉴定应该是自身学富五车,上通天,下通地。虽然说得有点大,但一定是知识越丰富全面,对鉴定的结果才会越准确,一定是不停地学习、看书和积累,才会有所放大。经过多年的沉淀和积累后,才能在这个行业里立足。”
定古楼以文化为核心,以鉴定为根基,是上海第一个拿到鉴定中心牌照的民营企业,其凭借鉴定方面的专业度和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在上海地区的艺术文化圈内获得了一定好评和关注度,也逐步扩大了影响力。除了在当地圈内小有规模的影响力之外,定古楼还为社会各界提供免费的鉴定咨询服务。杨卫忠表示:“这个行业是我从小就喜欢的。从我十几岁进入这个行业以来,就开始慢慢地累积,逐渐进入这个圈子。几十年下来,我也一直没有放弃过对艺术品的追求和喜欢,再难都没放弃过,放不下,就是莫名地喜欢。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高速运营,企业技术的突破以及技术的叠加已经不是问题,但是文化是无法复制的。某一件艺术品、某一件藏品,某一件祖先留下来的东西等都无法复制。我认为无法复制的东西,才是文化行业里的根基。所以即便我还有其他几个企业,但随着年龄增长,慢慢还是会在文化行业里沉淀下来。我认为最终留下来的应该是文化,而不是哪个企业,所以还是想把重心放在定古楼,把它做强做精,在上海立足,让鉴定发扬光大。多为收藏者把关,是我的愿景,我希望这个行业能够长久健康的发展下去。”
定古楼在创立初期就设下了一个愿景:打造一个百年老店。但是文化行业里的百年老店谈何容易?它需要从文化根基开始逐步强大。按照杨卫忠的思路,以文化为核心,以鉴定为根基是必然之路。只有当自己积累沉淀到足够强大,才会引起多方反响,才会被挖掘到更深厚的内涵和定位,以及鉴定中心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年轻时候的杨卫忠也和大多数创业青年一样,激情澎湃地干一番事业,随着年龄和阅历的积累,他的人生在逐步蜕变。现在的他,更倾向于由内扩散的养分和正能量。都说三年一规划,五年一转变,杨卫忠在经历了3-4个五年的光影后,最终选择了文化行业去挖掘自己生命的意义。现在的杨卫忠每天过着极简的生活,淡泊名利,对人对事泰然处之,言谈之间带着感恩和知足,豁达与乐观,很难相信他肩上扛着几个企业的责任和使命。
每到一个人生转折期,杨卫忠都会遇到好友的点拨和启发,使他在每一个拐角都清晰自己将要去往何方。按照他的想法,吸取养分和正能量,是一种明朗而睿智的生活状态,他很感谢身边的朋友,能够让他明白人生需要及时的筛选和清除,为人生做减法,为沉淀积累做加法。文化积淀是一个漫长而孤独的过程,只有自觉而警醒者,才能时刻平衡舍与得,才能在万千繁华的艺术品中找到最为光辉闪亮的点,为其点一盏明灯,让其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