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边境的红木生意(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08日 09:26 《商界》杂志

在中越边境做红木生意的商人 在中越边境做红木生意的商人

  大清早,挂着越南车牌的大型运输车队运载着半成品的红木家具从中越边境1091号界碑旁的国门鱼贯而入。

  广西南部边陲的凭祥市,与越南交界,边境线长达97公里。这里是中国通往东南亚最便捷的陆路通道。而浦寨距离凭祥市区15公里,是中越边境线上最大的边民互市点,与越南的文朗县仅一山之隔。

  浦寨的红木交易以半成品为主。一位正在卸货的老板说,这批货都是上世纪70年代的。从越南人家里收过来再略微翻新一下,转到内地后销路都很好。“红木沙发用不坏,能用几辈人,越用越值钱。”

  1992年,凭祥市成为沿边对外开放城市后,商人吴星强看准了这里的优势——“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地位都相对特殊,越南的法律、政策也很不健全。”不过,刚开始买卖的不是木头。直到2003年,他才真正开始转卖红木家具。“慢慢就开始飞涨。1万多元进的货,出手时能卖十几万元。”

  吴星强眼中的“浦寨优势”的确不假。这座2平方公里的昔日山村,现在看起来更像一座市场。在这里,边民可以自由出入、自由交易,货物“进境不进关、出关还未出境”。从越南进入浦寨的货物在交易成功后才报关,与越南交易的货物也必须在中国报关后才能进入这个市场。

  南山 让卖价再飞一会儿

  凭祥的家具市场分为两大片,浦寨是一片,市内的南山红木市场是另一片,但半成品是不允许在浦寨之外销售的。从浦寨到南山,见证了从红木到家具,从半成品到精品的蜕变,也浓缩了一群商人的发财故事。

  之前,大多数商人都从越南人手里买回半成品,运到浦寨,组装好直接销售。南山市场形成后,一些有实力的店主在凭祥本地开厂,把买回的半成品再进行烘干、打磨、雕花、油漆,进行精加工。

  凭祥红木商会会长王宝田10年前带着几万块钱从浙江老家来凭祥淘金,数千元就能在越南当地订做一套家具。与现如今相比,当时的红木价格低得令人咂舌,当时黄花梨和红酸枝,每吨都在几千块钱左右,王宝田的生意经是按照义乌小百货的思路,“争取资金快一点回来,再继续往里投。”

  在凭祥,如今生意做得好的商人说起金融危机造成的市场低迷,个个表现得云淡风轻。南山红木家具市场里,每家店铺动辄都有几百甚至上千平方米的展示厅,里面摆放的家具总价也在数百上千万元。“资金雄厚,有固定的客源。”越南华侨徐昌彪信手摆弄着茶具,悠闲地泡着功夫茶,“那时生意是差了一点,但到了前年,市场很快复苏。”木材的稀缺让黄花梨家具有了自称“天价”的资本。

  徐昌彪的商店里,一套黄花梨制作成的17件套大宝鼎,标价为1.2亿元。选择花纹颜色相近的木材难、工人开料雕花的工艺耗时两年多,再加上黄花梨价格不断攀升,这套大宝鼎于是变成了店中的镇店之宝。

  同济 潜入越南的中国商人

  如果说南山是浦寨红木家具交易的产业链升级,另一群商人则沿着产业链追根溯源。

  从凭祥友谊关出境到同济村,这个在中国商人口中早已成为一个模糊的统称的村落。来这里帮老板验货的小伙子杜云说,附近有七八个村在做红木,“一村一品”。符溪村、同济村擅长做如意沙发、大宝鼎,金榜村主要制作套椅,还有几个叫不上名字的村落,被中国商人直接称为工艺品村、皇宫椅村甚至是大床村。有经验的中国人来这里买货,会直接扎到村里慢慢看货。

  此次来越南,除了订货,杜云还有一个目的是帮江苏的孟老板开厂、选木料。“当时有个越南人想把厂子顶出去,我第一时间通知了孟老板,要不然哪有这么便宜的好事。”加工厂有两百多平方米,里面还有基本的开料和雕花设备,买下来花费十几万元人民币。杜云还帮孟老板请来了一个中国的开料师傅龙哥,当然,杜云会收中介费的。

  孟老板一般呆在江苏做生意。“我要的是越南的木材、中国的工艺,所以请中国师傅过来,指导越南工人加工。”越南人力成本低,工人工资每天只有50元人民币,而中国的工人要300元,还不算加班费。如果从越南将货物运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价格翻个两三倍绝对没问题。

  除了加工厂,一些人也做起了物流的生意。中越两国文字撰写的大招牌上写着从慈溪发往浦寨,甚至是国内各地的物流路线。来做生意的中国人越来越多,脑瓜灵活的杜云自己也做起了生意。他盘下了一个6层、12个房间的小旅馆,只向中国人开放。

  “安全起见,不接待越南人。有些老板来买货,带三四十万元是经常的事。万一有个闪失,损失了声誉,这一年的生意就别做了。”

  据《商界》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