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家具回购:开花如何结善果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24日 17:55 每经网
近日,名佳红木承诺凡购买51型交趾黄檀(老挝大红酸枝)美龄款卧房家具,自付清全款满四年起,都可在家具未受到损坏、污染且不影响二次销售的情况下进行溢价45%回购。一石激起千层浪,名佳红木重启曾经销声匿迹的回购模式,此番能否结出“善果”?
回购理念诞生于金融领域,如股票回购、债券回购、融资融券回购等。如今,黄金、钻石等物件都建成了完善的回购机制,甚至一些奢侈品皮包、手表、服饰等也能回购。红木家具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珍稀程度堪比黄金,更何况建成“内循环”机制有利于行业长远健康发展。
其一,家具回购开创了资源节约型发展模式。红木家具所需原材生长周期至少须数百年,属于不可再生稀有资源。我国并非红木出产国,所需原材几乎全靠进口,限制出口措施加剧了行业“泡沫化”生存的状态:2005年交趾黄檀仅1.8万元/吨,2008年达4.5万元/吨,目前已升至12万元/吨。回购,能节约大量原材和人工,一定程度缓解“木荒”与价格不断飙升的“虚热”。
其二,家具回购打通了旧家具变现的渠道。购买家具时,营销员都会告诉消费者,红木价值值得收藏并有巨大价值空间,现实生活中仅有少量红木家具通过拍卖、典当方式来变现。溢价回购,则让消费者白白使用若干年后还能选择“低吸高抛”,让家具自身的价值空间得以回归。
其三,家具回购甚至能成为企业的“第二生产力”。企业溢价回收红木家具,经过细致处理后继续销售给客户,成为最快捷的赚钱门道。家具经过几年使用,会慢慢形成一层包浆让颜色更有光泽、更耐看,深受消费者喜爱。作为企业,虽然付出不菲的溢价,可是比起红木家具长期涨势而言还是“小巫见大巫”。
既然家具回购是一项“双赢”的举措,那么实施数年来为何没有结出善果?笔者认为,关键还是溢价回购的承诺难以兑现,消费者面临“回购无门”的窘境。夯实“回购”的基础,市场呼吁主流企业、监督机构参与进来,才能把这件利民利己的好事真正办好。
首先,应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回购要想走向成熟,必须建成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以市场为导向的运作机制、监督执行机制等。企业,作为运动员固然是构成回购市场的主体。谁来充当裁判员?回购的游戏规则怎样制定?裁判是否能公正执法,将严重违规的运动员红牌驱逐?如果出现“黑哨”,谁来制约裁判?只有上述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家具回购才能真正走上正轨。
其次,参与回购的企业主体须成熟。成熟,包括“生理”、“心理”两方面。“生理”成熟,即企业具备兑现溢价回购的能力,有相当的规模以及严格的工艺流程,并能坚守品质标准。“心理”成熟,即企业的回购不是短期行为或噱头,只想着把家具价格炒高后出货,而是在保证明价、低价前提下回购。以往,红木家具回购企业良莠不齐,很难撑到承诺兑现之日,行业领军企业更是鲜有涉足;此番名佳介入,以亲民的价格打通回购渠道,并以强大的企业实力为后盾确保兑现。惟有将消费者利益放在第一位,红木家具的回购才能实现与市场的“无缝拼接”。
最后,应建立合理的回购价值体系。红木家具回购溢价多少,溢价的依据是什么?眼下,这些都由企业决定,走上正轨后必须建立起科学的价值依据。(作者 谢康 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工艺设计分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