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炳亮:明清风格家具的作伪与辨伪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12月05日 12:13 中国红木家居网

图一:伍炳亮先生近照 图一:伍炳亮先生近照

  作者:大海

  按:该文已发表于2012年12月第251期《收藏》杂志上,题为《浅谈明清风格家具的作伪手段与辨伪方法》。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盛世玩收藏”的氛围越来越浓,而中国传统明清红木家具的收藏领域以其拍卖成交价格高、成交率高、行情走势稳、投资收益大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传统明清老家具的收藏热潮也随之繁荣兴盛起来。然而,真正到代的明清古董红木家具有限的藏品数量和市场上层出不穷的“黄花梨”和“紫檀”的“重工重器”形成了明显的反差,花巨额资金买来的“明代家具”却是当代仿品的新闻在收藏圈内也时有所闻。

  对传统红木家具的仿制,有二种情况,第一种是以文物复制或收藏为目的,用精工细作仿古如古的方式,来高仿家具款型,买家和卖家之间都清楚交易的红木家具是仿品,这种方式是合理合法的。另外一种则是用仿制的手段,将仿制的家具充当“明清时期的老家具”贩卖获取高额利润为目地,这种欺骗卖家的行为称为作伪,当然是非法的。当前作伪的行当也随着古典家具收藏的热潮而“蓬勃发展”,并形成了作伪、炒作宣传、销售或拍卖为一体的产业链,使得不少收藏者上当受骗。对明清老家具的鉴别,必须了解作伪的方法并掌握对应辩伪的手段。作伪的手段五花八门,大致可以从年代作伪、材质作伪等几个方面来讨论。

  一、年代作伪

  作伪者为了能让新仿的红木家具呈现出一种古旧的感觉,让一般人看了就相信是到代的老家具,往往会通过人为的方式来破坏新仿红木家具木材外表的质感色泽,强化木材表面的老旧感并作出古旧的包浆和皮壳进行年代作伪。

  1.包浆与表面皮壳作旧

  包浆是指一件老家具经过几十年甚至是上百上千年的使用,由于长期的使用,岁月磨砺以及氧化和风化,加上与人身体的长期摩擦而在其表面形成的一层光滑熟润的状态,包浆是判断家具年代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仿古家具作伪的第一个步骤,作伪者为了达到古典家具表面这种老旧包浆的效果,往往通过以下方式来进行作旧:

  (1)人为摧残

  为了模仿老家具外表古旧斑驳的痕迹,作伪者往往通过刀片等硬物划割、击打碰撞、喷灯火烤等方法对家具表面进行破坏,让人误以为这是长期使用留下的痕迹。这种人为破坏来做旧的家具如果做得比较细致,单纯去看,往往不容易看出破绽。用手去摸一边,就会发现作伪的蛛丝马迹,这些作伪残损的位置摸起来会有种粗糙刮手的感觉,而真正的老家具的手感圆润光滑,触觉完全不同。因为老家具即便是碰撞划伤的部位经过长期的使用,也会变得光滑顺手了。我曾经见过一件紫檀制的衣架,其外表和榫卯的包浆做旧水平非常高,这件家具还获得国外一些博物馆的认证证书,整体来看很难找出作伪的痕迹和破绽,我后来细致的检查几个腿足部位,发现有刀片和钢勾来制作的残损现象,用手在这些损坏的部位摸,明显的感觉粗糙刮手,因此判断是一件仿品。另外,对于包浆皮壳的判断,只有看多了老家具的包浆,才能更好的识别新包浆,这需要长期的琢磨和多看真品提高眼界才能做得到。

  (2)自然风化

  把新仿的红木家具放到室外、屋顶上或者菜园子里面,任由风吹雨淋,有的放上几个月,长的能放上好几年,使得家具表面的色泽变浅,火气消退,模拟老家具历经风霜的感觉,这种作旧的方法耗时较长,效果相对也比较自然,经过皮壳作旧后能够蒙蔽很多藏家和行家。但这种方式也同样会有破绽,因为正常情况下,家具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各部位的磨损程度和光泽度是不同的。比如椅类家具的扶手、座面和踏脚枨这些与身体经常接触的部位,一定会比靠背板反面等处磨损的厉害,前方踏脚的横枨也会比腿间的后枨磨损明显。而这种通过露天风化作旧的结果是,仿古家具各部件的陈旧程度会很均匀一致并没有太大区别,这显然与一件到代的老家具因长时间使用而自然产生的包浆变化相比,是很单调也大一样的。

图二:黄花梨福寿纹鼓墩(伍炳亮二十多年前高仿自藏作品)图二:黄花梨福寿纹鼓墩(伍炳亮二十多年前高仿自藏作品)
图三:黄花梨福寿纹鼓墩自然风化做旧局部皮壳图三:黄花梨福寿纹鼓墩自然风化做旧局部皮壳

  (3)药物浸泡

  药物浸泡可以分为整体浸泡和局部浸泡两种方式,就整体浸泡来说,过去在农村,常常是将整个红木家具全泡在石灰水或污水中,泡一段时间后再捞出来清洗然后再结合其他方式进一步做旧。现在的作伪为了缩短作伪时间,用化学药品来浸泡的比较多,例如强碱或强酸,高锰酸钾等等。例如一些桌椅类的红木家具做旧,有种浸泡的方法行话叫做“泡脚”。就是将桌椅的四条腿分别放在一个盛有强碱或强酸的碗里面,进行一段时间的浸泡,使得腿足部分被迅速腐蚀,模拟到代的老家具腿足的自然残损状态。因为以前的居室空间楼房较少,家具都是和地面直接接触,受地面湿气侵蚀和使用磨损,足底就会凹凸不平自然残损。这种作伪的方式也会有破绽,例如老家具自然的侵蚀和磨损是逐渐转化的,痕迹自然且过渡均匀,而药物浸泡过的部位,往往会在腿足部分留下相对齐整的“水线”,留下浸泡过的痕迹。另外,强酸强碱之类的化学药水经过一段时间后,药水残留在木质内部的会逐渐溢出并与空气氧化形成白色或黄色的细微结晶,这是家具经过“泡脚”后的典型特征。还有,生活中使用的椅凳类家具,前腿与后腿因为承重力不同,向阳与背阴的方位不同,磨损的痕迹也不一致,往往四条腿陈旧的程度都有不同,而做过旧的红木家具,腿足下部的磨损程度则都很相近,这也是不合常理的。但是,也有作伪高手,非常留意这些细节的处理,“泡脚”之后,还用雕刀在各个腿足底部雕刻虫眼和残损,也会使得几条腿有不同的区别,面对此类作伪的“精品”,要想准确判断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时候就应该综合其他方面的辩伪知识来进行判断。

图四:黄花梨花鸟纹万历柜(伍炳亮二十多年前高仿自藏作品) 图四:黄花梨花鸟纹万历柜(伍炳亮二十多年前高仿自藏作品)
图五:黄花梨万历柜腿足自然风化仿旧局部图五:黄花梨万历柜腿足自然风化仿旧局部

  二、材质作伪

  材质作伪就是用便宜的木材冒充名贵的木材,主要包括全部用材假冒、局部用材假冒以及用贴皮子的方法假冒三个方面。

  1.全部用材假冒

  这种作伪,一般都是用很常见和价格较低的木料,去假冒数量少而且价格贵的高档硬木。这就要求我们对不同材质的纹理、比重、气味等有准确的了解。去年过去有位藏家,买了一张画桌,请北京的专家鉴定过说是清早期黄花梨的,想请我再看看到底对不对。我看表面的纹理和黄花梨非常接近,但是感觉上又不太对劲,经过细致检验后我认为是老红木的,藏家对这个结论不太相信,后来我们就用很细小的电钻头在家具的腿足底部钻开几公分,发现钻出来的木粉果然不是黄的而是黑的,而且没有香味。老红木如果长期放在靠近窗户的位置,经常被阳光照射,时间一长深色就会褪去,外表会发白看起来就和黄花梨的旧家具外表很接近。

  另外,在黄花梨家具的仿品中,常见到用白酸枝冒充黄花梨,因为二者的色泽和花纹比较接近。但是白酸枝往往有明显的鱼皮纹,会隐藏在木材的花纹之中,大料又往往带有黑筋,这些都是与黄花梨的不同之处。另外黄花梨是有香味的,而白酸枝没有。比如像橱柜之类的家具,就可以通过闻柜膛或抽屉板的气味来辨别是不是黄花梨。而像桌案之类,由于长时间的外露,其表面的气味已经散发的差不多了,即使是凑近了也很难闻到什么气味。这种情况,我们常采取的办法是,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可以用刀片在面板背面或者腿足底部等暗处,刮去外面的皮壳,去闻裸露出来的木料和木屑,如果没有香味,那就可以断定是白酸枝。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用以假冒的木料和被假冒的木料都没有气味,又该如何鉴别呢?比如铁力(行话,指铁梨木)和紫檀的比重很接近,作伪者有时会以铁力木假冒紫檀木。我们鉴别紫檀的方法是,除了看牛毛纹等紫檀典型的特征,在可能的情况下,也是在比较隐蔽的部位削下一些木料表皮,然后用棉球蘸上酒精去擦洗木料裸露出来的部位,如果棉球变为紫色,则可以判定为紫檀,否则就是其他材料了。

  2.局部用材假冒

  局部用材假冒多是利用两种木料不容易分辨的特性,用其中一种较低档次的去补配较高档次的。比如一个黄花梨的桌子,其中有两条腿残损了,就可以用白酸枝来补配。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一般都会用手电筒或者木料对着光,来看表面的反射光效果。因为不同木质的材料和新旧不同的材料,他们对光线的反射都会有区别,例如一个暗一点,涩一些,一个光滑细腻一些等等。如果补配的是那些容易磨损的部位,那就要仔细观察整个部位的磨损程度和木料整体的颜色是不是一致。

  3.贴皮子假冒

  “贴皮子”这里有两种情况要先区别清楚,第一种情况是,如果是到代的家具,也就是说家具本身就是老的,那么即使用了“贴皮子”(在过去这叫“包镶”)的工艺,东西本身依然真材实料,不能算是假冒。第二种情况,是对现代高仿的红木家具而言的。里面用的全是便宜的木料,外面却用了名贵木料来粘贴作旧,以冒充全料老家具牟利,这就是作伪了。

  这里主要针对后一种情况来谈。“贴皮子”一般是用榉木等硬杂木之类的来做骨架,外面再贴上名贵木材。鉴别方法很多,可以看木料断面或拐角处的纹理走向是否整齐。无论怎么贴,都很难做到贴上去的木料纹理在转折拐角等位置,木纹完全对应一致。另外,还可以听声音,一件家具如果是用同一种木料做成的,其声音听起来就会比较“整”和“沉”,如果是贴皮子的,则敲起来声音往往比较“散”和“杂”。另外,平时看古典家具应多留意掂量下,对不同材质的重量有个大致了解,贴皮子做的仿古家具很难做到份量感的一致。

图六:黄花梨剑柄腿翘头条桌(伍炳亮二十多年前高仿自藏作品)图六:黄花梨剑柄腿翘头条桌(伍炳亮二十多年前高仿自藏作品)

  三、型制与纹饰的作伪

  型制的作伪,主要是指红木家具种类的作伪;纹饰作伪,则体现在纹饰图案或风格与家具本身所处的年代不符。

  1.型制作伪

  常见的做法,比如要想将较大的方桌改成琴桌或半桌,就必须把方桌的宽度变小,腿足的位置还要有所移动,同时面心的宽度也要符合相应要求。那么,我们就要注意看榫卯结构是否合理?各个部件的大小是否协调?还有像把高椅子截短变成矮椅子,它的问题是,高度降下来了,可是座面的宽度往往与高度不成比例,看起来未免有头重脚轻甚至是不伦不类的感觉。所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家具整体的比例是不是协调,这也是所有改制作伪最不容易做到的一点。

  对于改制过的红木家具,作伪者为了使改制后的区域木色与原有木色统一,表面一般会通过洗刷或打磨然后再整体做旧处理,如果做得细致往往很难看出破绽。这时候就要看榫卯的结构。比如将一件不太值钱的方桌,改为安有霸王枨的半桌,我们就要看它的榫卯结构有没有变动。如果能够拆解,则还要看几处榫卯的老旧程度是否一致。一件到代的老家具,因为年深日久,老家具的榫卯颜色往往会变暗淡,有明显的老旧感,与新仿的不一样。但是也有例外,有些到代的老家具,因为木工出色的技艺,榫卯处密封的非常严实,拆开来榫卯内部还是很新净,因此辨伪需要综合整体情况全面考量。

  当然,不是所有存在改制的老旧家具都属于作伪或者没有收藏价值,比如为了恢复老家具昔日的风采,对老家具进行必要的修配,就不属于作伪的范畴。还有就是,如果一件老家具改动的幅度在10%左右,也不能算是作伪,仍可以看做是老家具。如果改动幅度超过40%,就基本算是新的,价值也会因此大打折扣。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有些款型的古典家具,实际上是不适合作伪的,但由于作伪者往往不懂,也大加仿制。比如清代皇宫里的家具,像宝座龙床之类的,民间基本不可能有。可是曾经就有人找到我,说是花了好几百万买了好几件龙柜和龙床之类,请我去鉴定一下,这还用看吗?全世界博物馆里面清代龙床龙柜和宝座加起来都没几件,而且每件来源都是有据可查的,怎么可能全跑到他家里去了?这是收藏的基本常识,毫无疑问这些家具肯定是新仿的。

图七:黄花梨五足香几(伍炳亮二十多年前高仿自藏作品)图七:黄花梨五足香几(伍炳亮二十多年前高仿自藏作品)
图八:黄花梨五足香几采取室外自然风化5年高仿方式局部皮壳图八:黄花梨五足香几采取室外自然风化5年高仿方式局部皮壳

  2.纹饰作伪

  在文物鉴定学上,纹饰风格常常成为断代的一条重要线索。古典家具在装饰手法和纹饰风格上,也同样存在着时代上的差别。王世襄先生甚至认为,纹饰图案应是鉴定家具年代的最好依据(《明式家具研究·明式家具的年代鉴定及改制问题》)。比如麒麟纹,在明中期多参照龙子之一的狻猊形象,张嘴竖鬃,又加上匠人的想象,极具神采。而到了明晚期以后,麒麟的形象渐趋程式化,毫无意趣,从中更看不到创作者的个性风格。又比如螭龙纹,明中期其形象通常是体形很长,和蜥蜴差不多。到了明晚清初,又多画它的侧影。诸如此类,如果我们能很好的掌握不同年代、同一纹饰的细微变化,对于我们鉴别古典家具的真伪有着很大的帮助。

  有关红木家具的辨伪方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掌握的。平时多看些这方面的专业书,红木家具收藏耗资不菲,应该本着“多看少动、宁缺毋滥”的宗旨,平时多到博物馆、展览馆等地方去看看真正的老家具,有机会多向行家请教,只有这样眼界才会逐步提高然后再开始红木家具的收藏。

分享到: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