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书房的文房摆设
文○ 帝言
清初中西文化交流,西方的地理学、测绘学传入宫廷,康熙帝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先后制作了大小不一的地球仪,以随时认知。康熙朝地球仪,既是宫廷室内的陈设物,也是清帝了解世界的一扇窗口。
球体的中腰处为地平圈,上刻四象限。与地平相交的铜圈为子午圈,上刻360度。球北极附时刻盘,上刻十二时辰。球面上绘黄道、赤道、经纬度,其中赤道用红色绘画、黄道用黄色绘画,经线每隔十度画一条。黄道标有二十四节气名称、南北回归线、南极圈、北极圈。球面绘大陆行政区域,标注一些大城市名称,如中国的“北京”、“太原”、“宁夏”、“兰州”、“南昌”、“苏州”、“厦门”、“武昌”、“汉口”等。西南太平洋上的“澳大利亚”、“菲律宾”、“爪哇”、“马来半岛”、“新几内亚”等。还标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如中国的“长城”。球体下端的一部分表现的是宽阔的海域中,有奇形怪状的水兽、大小帆船及航海线。地球仪安放在工艺精湛的紫檀木雕花三弯腿支架上。
桌为紫檀木包镶。光素桌面,采用四角攒边框,打槽镶装板心。面沿起双阳线。面下带束腰,描金地子上镶嵌蝠纹及缠枝花纹螺钿。四方材直腿,回纹马蹄。桌四面腿间,装有宽大的曲形牙板。桌面沿及腿、牙板均有描金诗文及花纹。诗文有七言、五言,花纹有梅、兰、竹、菊及灵芝,落款有张照及其字号。
圈椅通体为紫檀木质地。椅圈以销钉榫连接,从搭脑蜿蜒前伸,至扶手回卷,并镂雕缠枝莲纹。弧形靠背分为三节,上节镶中部镂雕缠枝莲纹绦环板;中节以实木光素板心镶装;下节为亮脚,有如意云纹牙子。靠背上下均有镂空缠枝莲纹角牙。座面系四角攒边框镶藤席,席下有硬板加带。面下有束腰平直、光素。鼓腿膨牙内翻马蹄,马蹄上有一木连作并镂雕的缠枝莲纹。腿下有托泥,四角为龟式足。
圈椅靠背与扶手下的镰帮棍,一改明代家具的S形曲线形式。但其整体仍不失明式家具的造型与特点。无论在质地、造型及工艺上,都达到了上乘标准,为清早期家具的经典之作。
康熙帝自幼喜爱自然科学,尤其酷爱数学。他请法国传教士白晋、张诚用满语讲解算术、几何、三角、对数等。这部《几何原本》即是专为康熙帝编译的进讲教材之一,也是唯一一部满文译本。
盘式手摇计算器由法国科学家巴斯加于1642年在巴黎成功制作。
清初的来华传教士将计算器及其理论带入宫廷,康熙帝对此很重视,旨授清宫造办处仿制。
计算器上面为数盘,下面为齿轮装置。使用时算者手拿拨针,拨动数盘上银圈内的小孔以带动下面齿轮的转动,随之数盘上的数字不断变化,按顺时针方向拨动,数盘体现进位数,即可算加、乘法;反之逆时针拨动,则数盘体现退位数,可做减、除法。
屏风边框、底座系紫檀木制成,共九扇。屏扇采用四角攒边结构,打槽镶装板心,板心正面漆地镶嵌乾隆御题草书《千字文》玉字,后署“怀素草书千字文。庚寅小年夜 御临”。玉字之后有三枚印纹,全部为阳刻上红漆。中间一枚字迹已脱落,上一枚为“乾隆御笔”,下一枚为“养心殿”。边框边沿起双阳线,下端用双抹头留出裙边。裙板为落堂踩鼓式,镶嵌有黄杨木雕成的梅花图案。须弥座式屏座,呈一字平直。中间束腰处,亦为黄杨木雕梅花图案。束腰上下端雕有仰覆莲花瓣托腮。
紫毫笔头,竹制笔管、笔帽,朱漆底色,以描金绘出精美的夔凤纹饰,为明代佳制。它追求的是热烈喜庆的气氛与精致的工艺,是明清时期宫廷御用物品的共同特点。
紫毫笔头,根部饰浅黄色毫毛,其“兰蕊”造型是清代流行的毛笔式样。笔管、笔帽均为竹胎漆艺,黄色漆地,朱、绿彩绘缠枝莲。笔管末端及笔帽两端描朱色几何图纹。笔顶、帽口镶饰象牙。此笔为御用之物,纹饰精细,寓意子孙绵长。
提笔是明清时期流行的笔式之一。笔斗纳束紫毫,笔头根部装饰红、蓝、黄等彩色毫毛。青金石笔顶。此笔光素无琢,突出玉材之美。
笔筒口沿嵌银丝勾连菊花纹,近口处以螺钿镶嵌狮纹及葡萄纹,外壁镂雕山水人物,底座雕作岩石状,与筒身景物相呼应。器身纹饰所表现的是“会昌九老”故事,为唐会昌年间(841 ~ 846)白居易等九位文人在洛阳龙门香山寺宴集的情景,明清时已演化为一种固定的装饰题材,有吉祥祝寿的寓意。
此器以高浮雕和圆雕为主,刀法锋棱快利,磨工颇为粗犷,螺钿装饰较为厚重,其造型设计、图纹刻划等都带有鲜明的明代紫檀雕刻风格。
皮料质地。笺为白色,通幅为泥金冰纹所覆,点缀梅花朵朵,清新中有柔美。笺右下角朱文隶书“梅花玉版笺”,界以勾云纹长方栏。
纸是纤维不规则交叠的薄片,初成原纸,纤维间的缝隙使纸张透光,表面凸凹不平,在书写或印刷的过程中会有渗水现象。为了改善纸张的物理性能,美化纸容,聪明的先人继造纸术后,逐步发明了添粉、砑光、涂蜡、印花等加工技术。梅花玉版笺表层填白色粉料,既填补了纤维间的缝隙,也是纸张的呈色原因。粉层之上涂有石蜡并施砑光工艺,具有纸表光洁,质地坚韧的特点。
梅花玉版笺系清代宫廷御用纸张,康熙、乾隆时期均有制作。图纹由宫廷画师设计,通过印刷手法表现,是清代工艺性、艺术性兼备的纸张精品。
松花江石制成,绿色上隐现微淡的刷丝纹理。砚面上方,中间凹处嵌多彩的蚌壳一块,周围浮雕海水云纹,两螭穿游其间,构图有寿山福海之意。下方平坦,磨出圆形硭理,为受墨处。砚背阴刻楷书“寿古而质润,色绿而声清,起墨益豪,故其宝也”。文末阴刻“体元主人”、“万几余暇”连珠印、砚盒黄色,亦为松花江石制。盒面嵌两块玻璃,周边雕夔龙绕饰。
松花石本名“乌拉玉”,亦称“松花玉”,产于东北的松花江畔。初为砺具,因产于清朝始祖发祥地,圣祖康熙擢其为砚材,并撰《制砚说》以志此事。此后制作松花江砚逐成清代宫廷的定制。清康熙、雍正、乾隆朝均制作了较多的松花江砚,嘉道以后,松花江砚的制作日渐衰落。
墨床作长方形,下承铜镀金錾花座。通体饰掐丝填彩釉的花纹。顶面饰正面蛟龙一条,身躯蜿蜒遒劲,威风凛然,四周布以朵朵祥云。四壁环饰缠枝的花卉纹。整体为典型的宫廷装饰风格。铜座底部中心阴刻双方框,内起地阳文“乾隆年制”双竖行楷书款。
掐丝珐琅工艺并非源于我国,而是在元代的时候由西亚传来的。由于它具有富丽堂皇的装饰效果,很快地被中国的宫廷所接受,并在明早期的时候就完成了中国本土化的过程,从而使这门外来工艺在中国的文化土壤中扎根成长。乾隆时期是掐丝珐琅工艺发展的繁荣时期,产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该墨床便是其中之一。
洗为白玉质,局部略有褐色浸。雕作一片凹起的荷叶形,荷叶极薄。采用镂空雕刻的技法将三支莲梗系为一束,并缠绕在四壁外,一部分则形成笔洗的足。其间还分别镂琢有荷叶、荷花及鱼螺。下配以镂雕树枝状的红木座。
玉洗乃文房用具,清代玉洗的式样极多,除荷叶式外,还有贝叶式、蕉叶式、葫芦式、云龙式、双鱼形、瓜式等,不可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