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艺和文化造就中国古典家具
2014年03月24日 10:21 和讯网 收藏本文
(匡彧)
技艺和文化造就中国古典家具
德国学者G·Ecke曾在《中国花梨木家具图考》中总结红木家具的制造方法:非绝对必要不用木销钉;在能避免处尽可能不用胶粘;任何地方都不用镟制,即不用任何铁钉和胶粘剂。
刘刚证实,中国古典红木家具确实有如此高超的制作工艺。中国传统家具最讲究自然美,在结构方面不用钉、不靠胶,以榫卯斗合方式组成一体,不仅有控制木材变形、缩胀的功能,更有经久耐用之功效。“榫卯技术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很成熟了,而用竹钉,鱼胶(鱼膘)来粘合,家具100年不开裂。”他说。这种非凡的工艺和艺术也正是收藏家喜爱追捧红木家具的原因。
好的硬木才能制作出好的红木家具。刘刚介绍说,大叶紫檀、小叶紫檀、酸枝等硬木是天赐良材,它们颜色深、密度大、入水能沉,用这种硬木做出的家具不必担心虫蛀,因为虫子根本咬不动。小叶紫檀、黄花梨比较爱出油,这种材质的红木家具用过一段时间后,木质表面会十分油润,自然形成一层保护膜,可大大延长家具的使用寿命。
“红木家具最好不要经常搬动,22摄氏度的室温、65%的湿度最利于它们放置。”刘刚补充说。
为何明清时代中国古典家具能制造得如此优雅华贵?刘刚认为,家具做得美,在很大程度上和建筑有关。欧洲建筑以石为主,中国建筑以木为主。长期对木材的研究使用,逐渐培养了中国文人、工匠对家具的感知。他们不停思考,如何做出最和谐的木质家具,以与所建木质房屋最为相宜匹配。另外,中国古代书法线条艺术也对家具审美有巨大助力。文人们自然地将书法的审美眼光带到家具中去,进而影响家具制造者。无木结构建筑技术和书法线条艺术支撑的西方,自然在家具制作方面不能和中国走同一条路。
家具更应归入工艺品范畴
明清古典家具在收藏市场位重价高,常年走红不衰,从而也带动各种所谓的红木家具一片蓬勃,打着红木名头的家具动辄标出骇人天价,究竟应该怎样认识红木家具和这个热闹的市场?
作为专家的刘刚对此保持极其客观的冷静。他的一个鲜明观点是,红木家具并不是艺术品,只能归入工艺品之列。为何市场地位尊崇的红木家具被上博专家决绝地踢出高大上的艺术品圈子?刘刚解释说,家具首先要具有实用性,它的这一自然属性决定了它必然从属于工艺品范畴,而不是人们惯常认为的艺术品。在这一点上,家具与毛笔、砚台、服饰是一样的,这也是它与书法、绘画等艺术品的区别和界限。
刘刚的另一个观点也非常大胆独特。他认为,花重金从海外回购中国古典红木家具并不是值得大力鼓而呼的做法。因为历史原因,很多明清优质家具流失海外,近年来,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开始涉足国际拍卖市场,一掷千金拍得中国明清家具使其回流国内的案例比比皆是。但在刘刚看来,这样做无异于被二次掠夺。“当初,这些古典家具被侵略者抢走,是我们第一次被掠夺;今天,我们再用惊人的价格把它们买回来,主动付钱给对方,客观上形成第二次被掠夺,也助推了红木家具市场日趋离谱的价格。对于我们这个并不能称为富裕的社会,将大笔财富用于赎购曾丢失的东西,这个问题很需要大家思考。”
追捧中国古典红木家具的人士都有一套自己的收藏理论,而红木家具的升值潜力则是大多数人下投资决心时最看重的一点。对此,刘刚提醒大家,保值和升值是两个概念。他认为,人们现在普遍存在保值和升值概念混淆的问题。升值其实是相对的。以红木家具为例,3年前买的红木椅子如果花了5万元,今年它的市场价为6万元。如果这3年中其他商品都没有相应的价值增加,那可以说这把椅子升值了1万元。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如果其他商品在过去3年中价值都在不停增加,那就不能认为这把椅子升值了,它最多是保值。所以,收藏红木家具,大家应该构建一个合理的心理预期,一味追求升值并不是理性之举。刘刚最后说。
本版图片均由
上海博物馆提供
来源:深圳特区报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