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收藏:玩的是文化

2014年12月17日 11:24   新浪收藏  微博 收藏本文     

  市场越热,人的头脑就越要冷静,正因材质的稀缺,我们才更不能只关注材质。“黄花梨也好、紫檀也罢,哪怕是低了几等的红酸枝又如何,我们不能把目光只盯紧在材料上,一定要把眼睛与头脑放在红木家具所附加的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上。收藏,归根到底玩的是文化,万不能本末倒置。” 

  消费与收藏是两个概念 

  诗仙李白的《静夜思》流传至今已1200多年,一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妇孺皆知。有专家考证,李白诗中的床绝非今天睡觉的床,而是胡床,简单地说是类似躺椅、马扎之类的坐具。“过去我们是席地跪坐,后来是垂足胡坐,说明椅子已经出现了。家具的演变,首先明确地反映出中国人千百年来起居方式的改变。“古代家具的发展演变过程,也可以说是我国几千年文明发展史的一个缩影,反映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乃至人们思想意识的转变。特别是在明清时期,社会稳定,贸易发达,大量名贵木材从南洋诸国进入中国,促进了中国传统家具的发展。” 

  今天,喜爱红木家具的人太多了,又因市场“钱景”异常明朗,爱好者迈入这个圈子的步伐未免变得急迫起来。消费与收藏是大相径庭的两个概念,“收藏的本质是积累知识、积累财富的过程。”建议每个收藏爱好者都应该有两个准备: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多看多听不会错,然后再找个正经的好老师或好朋友。 

  红木并非全都是舶来品 

  明成祖派郑和七下西洋,曾到过越南、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和苏门答腊、斯里兰卡、印度和非洲东海岸,给这些国家带去了中国的丝绸和瓷器,而带回来的,主要就是红木,因为红木分量重,正好做压舱之用。于是,有人说,红木是舶来品,这样的说法并不准确。“在明朝郑和下西洋之前,甚至是更早的朝代,咱们国家也发现过红木。像福建地区古时就出产交趾黄檀(现今俗称老挝红酸枝)和鸡翅木,现今最为名贵的红木品种就唯一产自海南岛。所以说,红木并不全部都是舶来品,咱们国家也出产,只是量少。” 

  生长在热带、亚热带雨林地区的红木因木质坚硬,细腻、纹理好,吸引了大批能工巧匠,竞相制造出在坚固程度和美观实用等方面都超越了前代的家具,从而促进了明及清代前期家具制造业的空前繁荣。“可以说,红木家具是从我国古代家具逐步发展演变而成的。明清时期,一批能工巧匠、文人墨客乃至帝王将相都十分热衷于家具工艺的研究和家具审美的探索,从而形成了明清家具独特的风格和韵味,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收藏家具绝对是收藏文化。”家具从形制到工艺的改变,无不记录着古人生活最真实的一面,反映着当时时代的审美取向。据《造办处各作成作活计清档》中木作的记载:雍正元年,曾做紫檀木边豆瓣楠木心套桌一张,紫檀木膳桌八张,花梨木膳桌三张,包镶银饰紫檀木边楠木心桌二张,赤金饰件紫檀木边豆瓣楠木心桌六张,包鋄银饰件花梨木边楠木心桌三张。红木,理所必然地成为了皇家御用品。全世界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中国人这样使用紫檀、黄花梨、红木等这样不易加工的贵重木材做家具。更为关键的是,红木深受皇族喜爱,成为高贵的象征。 

  中国传统家具的材质是两大类,一类称之为“硬木”,主要有紫檀、黄花梨、鸡翅木、铁力木、乌木等;一类称之为“软木”,有楠木、榉木、柏木、核桃木等。仅仅是材质的名字,就从某种角度反映了国人的旖旎文学情怀。“现在大家都知道,红木是硬木家具的重要代表,熟知的木质有黄花梨、酸枝木、鸡翅木,而紫檀还有个别名叫青龙木。这些名字全是老祖宗们起的,它不像软木的名字那么科学,比如楠木、榉木、柏木、核桃木,人们凭借名字就能找到对应的树种。而红木不是,没有一棵树叫红树。这是不是很奇怪?”表面看是藏套家具,可内里还有如此多的故事与文化韵味。“大多数人只看到砍伐下来的树干,没见过树种,于是只好根据木材本身赋予其名。文人墨客们起名向来讲究,所以才出现了如此文学化的名字。红木,一是木质本身发红,二是红代表了吉祥。” 

  红木家具蕴含文化意境 

  “中国古典家具自有其底蕴。”在研究、收藏、制作古典家具的过程中,中国古典家具作为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经过几千年的沉淀,已形成了一门独特的艺术体系。 

  红木家具市场的火爆,即便有逐利的因素在内,也不能否认它的兴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复苏起到了作用。中国的传统文化许多地方都是相通的,中国古家具与传统水墨画一样,都是文人精神的外延和器物化。“红木家具重、稳、美,是中国人真、善、美情怀的物化表现,体现着中国文化的意境与民族精神的内涵,它所给予人的是精神养分。从造型审美到工艺制作,其中都大有玩赏回味之处。

  来源:中国红木家居网

文章关键词: 红木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