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高古家具遗存原因分析

2016年05月24日14:42   新浪收藏   微博收藏本文     

蔺明林 蔺明林

  晋作高古家具探析

  追根溯源

  ——山西高古家具遗存原因分析(上)

  文、图/蔺明林   编辑/吴少菊

  开栏的话

  目前学术界对家具的研究和探讨大多只围绕家具本身的造型、做工、年代等展开,事实上如果能进一步挖掘其背后涉及的地理、历史、经济和文化等信息,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那么我们对古代家具的理解和认知将变得更全面而深刻。

  然而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只知其一难知其二——时下懂历史、地理的学者未必很懂家具,而长期搜罗家具的一线人员,虽然对家具的属地及风格有着极熟的把握,但限于自身的文化水平,对当地的历史文化等又不太了解,难于落实到书面传播出去为众人所知。

  现任职于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文保中心的中国明式家具学会会员蔺明林先生,经过长期的实地考察与研究,认为山西境内是早期高古家具分布最多的地域。为此,他结合历史、文化、地理等多方面的知识,追根溯源,展开对晋作高古家具的探讨与分析。

  人物名片

  蔺明林,本科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就读于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传统家具学专业,师从原明式家具学会会长、清华美院教授陈增弼。现任职于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文保中心,为明式家具学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检验认证集团艺术品评估专家。

  迄今为止,我们所见的大部分明代以前或者有宋元风格的早期高古家具,大都出自陕西以东的黄河沿线以及黄河以北大部分地区,尤其是黄河沿线的那些历史文化名城,比如永济、芮城、灵宝、平陆、济源、洛阳、孟州、焦作、郑州、开封等地,再向北的濮阳、邯郸、邢台、南宫、正定等历史名城,包括胶州半岛一带,高古家具的身影也都时有发现,分布涉及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多地。

大同华严寺辽代薄伽教藏殿内的供案,其造型与雕刻风格透着浓郁的辽代气息。大同华严寺辽代薄伽教藏殿内的供案,其造型与雕刻风格透着浓郁的辽代气息。

  虽然分布范围很大,但出现最多的地方还是在山西境内,尤其是临汾、运城、晋城、长治一代或与其接壤的邻省部分区域。晋北大同一代亦有发现,而出现频率最高的还是集中在晋南以及晋东南区域。

  笔者认为这一现象绝不是偶然,肯定有其背后的深层原因。经过长期的反复思索,结合对当地的考察以及对历史地理的分析查阅,笔者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找出答案,希望读者也能从中有所体悟。

供案局部雕刻的早期飞天人物供案局部雕刻的早期飞天人物

  自然环境较为封闭,形成一定保护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考察分析家具的历史发展,也必须将其放在当时的历史地理条件下进行。注意地理因素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才能对山西家具的发展有一个比较科学和正确的认识。

  (一)人口流动少,家具制式变化缓慢

  山西是一个夹在黄河中游峡谷和太行山之间的高原地带,辖区山峦起伏,沟壑众多,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且地处内陆,气候干燥,交通比较闭塞。从地图上看,其轮廓呈由东北倾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在高原中部,分布着一列雁行排列的断陷盆地,把山西高原斜截为二,东西两侧为山地和高原,使山西的地貌截面轮廓很像一个“凹”字型,地势两边高,河床低。所以历来山西遭受自然灾害较少,更少有大量难民逃荒的现象。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流动较少,地理环境较为封闭,家具的制式因而能在某一些区域代代相传,变化缓慢。

  也正是由于地形地势的原因,“每当分裂或战乱时期,山西往往成为北部中国的战略要地或政治中心,因而既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也成为大批难民的庇护所,从而出现一个经济相当繁荣的阶段。”(葛剑雄《家山何止大槐树》)所以在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屡遭兵燹荒疫之时,山西基本上没有遭受战乱之苦,也没有发生过大的水、旱、蝗、疫,而是风调雨顺,连年丰收,人丁兴旺。再加上外省难民大量流入,使山西人口更加稠密。《明太祖实录》卷一百四十载:洪武十四年,河南人口一百八十九万一千人,河北人口一百八十九万三千人,山西人口四百零三万零四百五十四人,可见山西人口比河北、河南两省人口的总和还要多。

山西南禅寺大殿,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唐代木构建筑。 山西南禅寺大殿,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唐代木构建筑。

  自然环境的条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的发展,但也促成了社会的稳定和人口的繁荣,进而催生建筑与家具制造业的繁荣与发展。所以地理环境是造成高古家具在山西遗存较多的重要因素,我们不能忽视。

  (二)适合木建筑留存,庇护家具

  下面我们再着重从建筑遗存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来进行分析。为何要分析建筑而不是家具?因为家具依附于建筑,古建筑遗存多,家具留存的概率自然就高。建筑的完好保存是家具能够延续生命的重要条件,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一旦古建筑遭到损毁或坍塌势必导致内部家具的损毁或流离失所,即便随人迁移到新的环境,其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也大大增加,或被置于恶劣的环境,或被不当使用等等,这样就很可能在数年后走向消亡。

  山西省地处大陆东岸中纬度的内陆,东距海岸虽只有300~500千米,但由于省境东部山岭阻挡,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弱,在气候类型上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总的特征是:四季分明、干旱少雨。再加上地形地势的原因,很适合木建筑存留。而家具自始就与建筑相伴而生,因此一些远至宋辽金元的家具都能幸存下来,而明早期的家具更是在这些建筑内时有发现。在概念上我们也可以把一座建筑看成一件巨大的家具,而一件家具也可视为一座精巧的建筑。

山西省地势图山西省地势图

  最新的统计显示,山西境内的古建筑有2.8万处,其中元代及以前的地面古建近400座,占到全国总数的80%以上,比另外30个省总和的4倍还要多。而实际上山西高古家具的分布与图中古建的分布契合度很高,大部分都在晋南和晋东南一带(有关山西高古家具的分布区域笔者将另行论述,故这里不做介绍)。中国现存可考的最古木构建筑唐代南禅寺大殿在山西,最大的单体唐代木构建筑佛光寺也在山西,而最古最高大的辽代应县木塔也在山西。

山西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布图之古建筑山西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布图之古建筑

  合理的设计和坚实结构固然是这些建筑能历尽千年而不倒的重要原因,但不能不说山西的整个地形地貌和大环境气候也为古建筑的保存创造了先天优越的条件。而古建筑尤其是寺庙建筑的完整保存恰恰成为了古家具的庇护所,使大量宋元风格的家具得以流传至今。

  政治环境相对稳定,少有战乱破坏

  在历史上国家大环境风云巨变的时期,山西地区的政治环境也是相对稳定的,这也是为何很多古建筑连同其内部的家具等没有遭到劫难而能保存至今的原因。

  由于唐朝始于龙城太原,其北都也设在此,所以在那个时期,山西地区社会较为平静并无大的波澜。五代时期,山西境内政权更迭,战乱频繁,短短的五十余年,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这也是为何目前我们在山西境内所能见到的地面文化遗存几乎到了宋辽就戛然而止,而再稍早前的唐五代时期地面遗存却很鲜见的原因所在。

  北宋时,太宗为收复燕云十六州,兵分两路,大举伐辽,揭开了宋辽交战史上最大的一场战争——雍熙之战,以宋太宗惨败告终。战后,辽仍占有山西境内云、应、寰、朔四州,其后虽有多次南下侵扰,但在山西境内与宋形成相峙格局,社会生活基本稳定,直至辽亡未变。自契丹正式接受石敬瑭所献燕云十六州,至保大五年(1125年)辽天祚帝耶律延禧在应州被金将完颜娄室俘获辽亡,契丹统治山西北部地区算来长达187年。

  金代统治山西的一百二三十年间,大同为西京,自绍兴和议(1141年)后100多年的和平,给双方都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这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民族融合的重要时期,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稳定确保了大量建筑和室内家具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能够长期保留下去。

山西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布图之元及以前早期木构山西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布图之元及以前早期木构

  元朝末年,中原地区战乱、水旱蝗疫连年不断,而邻省的战事很少波及山西。山西的大部分地区不但没有水灾蝗灾,反倒社会稳定,经济繁荣。

  正是由于自宋以来山西大的战乱少有发生,加上受制于地理环境的复杂和封闭,虽偶有战争,破坏性和波及面也不大,一些“角落”中的古建及内部的家具仍会得以完好的保存。尤其是战争往往不会对寺庙宫观这种地处偏僻、远离喧嚣的神圣之地造成破坏,这是大量寺庙内的家具器物等能够留存至今的重要原因。而且这种风格一旦形成于相对封闭的地理空间内,即便改朝换代,其制作风格也可能会在这一地区被仿照,依样复制延续下去,鲜有改变或者改变很慢。

  此外,在近现代历史上山西地区的战乱很少,也是促成高古晋作家具保存下来较多的重要原因之一。彼时国土遭到外强铁蹄的践踏,一些重要的大城市都未能幸免。而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战争多发生在沿海省份,山西地处内陆,前期只是出人出力支援战斗,战火并未波及这里。

  1911年在阎锡山被袁世凯任命为山西都督后,掌管了山西38载,其实行的是韬光养晦、保境安民政策,且多次拒绝参加军阀混战,使山西维持了数年的和平与安定。从这个角度上讲,在军阀混战的那个风云岁月,阎锡山的政策也是众多古建筑保存下来的积极因素。在动荡的地区创造出一片相对安静的土地,这是众多古建以及建筑内的家具得以保存下来的重要原因,我们亦不能忽视。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家具地理建筑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