炕案横空出世 开启家具史的新纪元

2017年01月18日 10:37 新浪收藏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译珍

  文/Ross E.Taggart 翻译/岳梦琳 编辑/陈盛娥

  译者名片>>>

  岳梦琳(Monika YUE),23岁获得巴黎高等工商管理学院艺术品管理MBA学位,24岁在巴黎建立自己的工作室,从事古董拍卖顾问、艺术品收藏咨询、艺术策展等工作。25岁至今担任法国华裔青年收藏家协会会长。

岳梦琳 副本岳梦琳

  上期我们谈到,中国最早的家具是商朝晚期迁都殷墟后出现的青铜礼器,到西汉时期则出现了折叠案。发展至唐朝时期,人们才开始使用高坐具,于是炕案便横空出世,登上历史舞台。

本文译自美国加州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会刊1992年夏季刊本文译自美国加州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会刊1992年夏季刊

  在汉墓中出土弯腿案

  用于盛放食物的木器,有腿足者称为案,无腿足者称为盘。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后汉书》记载,东汉贤士梁鸿的妻子孟光把装满食物的托盘高举至眉毛处,恭敬地侍奉丈夫:

  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后汉书·梁鸿传》

  文中“举案齐眉”的案推测为矩形矮脚,类似于河南省马王堆西汉墓一号墓中出土的彩绘云龙纹漆案,平底,四角有矮足,器表髹深赭色漆与红漆。出土时案上放置五个盛有食物的小漆盘,两个酒卮(酒杯)、一个羽觞(耳杯)和一双竹筷,漆盘刚出土时还盛有牛排遗骸和竹签,体现了汉代贵族轪侯钟鸣鼎食,美器珍馔的盛况。

  更有大型且弯腿制式的案也常在汉墓中出土,它们通常面对主台而放,宴会时盛以翠樽,酌以雕觞,用于招待宾客。平日没有客人登门时,这类案也可用作其他用途,如辽阳三道壕(原满洲地区南部)汉墓的一幅壁画中,曾出现两侧有围子的架子床,榻前有弯腿案,案上有卷,卷的一角有书写痕迹。而另一幅则是两为士人在两张相似的架子床上相对而坐,仆人从厨房用托盘端出食物,两人之间有长案,用于放置食物,席下还有圆托盘(图1)。由此可见,弯腿案可为书案或食案,甚至是刀砧板。

图1 辽阳三道壕(原满洲地区南部)汉墓壁画 副本图1 辽阳三道壕(原满洲地区南部)汉墓壁画 副本

  汉朝时期,中央政府在朝鲜北部地区、平壤附近进行“郡县”统治,考古学家将这种文化现象称作“乐浪文化”,其实也就是汉文化。这里曾出土一件1世纪末至2世纪初(中国汉朝)的弯腿大木案(长216厘米,宽113厘米,高36厘米)。在案的两短边各有五条腿,上端出榫,与面板格角相交,下端与横材明榫相连,腿足中间向外兜转形成类似明代鼓腿彭牙的造法。

  弯腿案原本常为小型,但中国进入高型家具时代后,它也随即成为书案的一种造型,比如日本阿部家族捐赠给大阪市立美术馆的《伏生授经图》(译者注:唐代王维所画)中出现的案几。

  ——James Cahill(高居翰)《中国绘画》

  在汉朝,除了东汉时期(二世纪中叶)绿釉陶六博俑(图2)中那类无腿足的六博案被放在低矮的平台上,其他矮型桌案通常只在地面上使用。位于山东嘉祥英山徐敏行夫妇合葬墓一号墓室北壁编号584壁画《徐侍郎夫妇宴享行乐图》,描绘徐敏行夫妇的宴饮场景。画上绛帐开启,悬垂于榻两旁,男左女右,正襟端坐箱式木榻上,榻有椭圆型透雕饰,夫妻并坐欣赏艺人以舞蹈姿态表演盘足踢球。圆毬跃起,飘然欲动,似为早期的蹴踘。侧边三人弹箜篌吹笛子为其伴奏。侍郎前方有一直腿小案,可推测其为汉代弯腿案在隋朝时的演变造型。这是桌案早期被置于其他家具之上的罕见一例。

图2 东汉时期(二世纪中叶)绿釉陶六博俑,河南省灵宝县出土,长19.2厘米,高24.2厘米。图2 东汉时期(二世纪中叶)绿釉陶六博俑,河南省灵宝县出土,长19.2厘米,高24.2厘米。

  直至历史发展至唐朝,人们摒弃了席地而坐的生活方式,改使用高坐具时,这种用法才频繁出现——于是炕案横空出世,登上历史舞台。

  炕案的叫法实具误导性

  时至今日,矮型小桌被统称为炕案。这种叫法实具误导性,因为它不仅仅只被用于炕上,也曾被用于其他宽大的坐具或者地板、地面上。尽管如此,牛津大学艺术史教授Craig Clunas(柯律格)仍认为“炕桌”已经深入人心,想替它更名正身怕是徒劳。王世襄将炕案分为三类:炕桌、炕几、炕案。他认为:炕桌须有一定宽度,一般超过它本身长度的一半。而炕几或炕案则窄得多,炕几指几型结体,由三块板构成,或腿在四角,如条桌之形。而炕案指案型结体,四足缩进,不在四角。但他的这种分类归纳方式在明代鉴赏文献或《鲁班经》中却从未提及。在明代小说《金瓶梅》中,“炕桌”一词特指放在炕上用于下围棋的家具,相反,在炕上盛放餐点的家具则被称为“小桌”,而在后来的清代小说《红楼梦》中被改称为“饭桌”。

  贾母歪在榻上,说话之间,早有媳妇丫鬟们抬过饭桌来,王夫人尤氏等忙上来放箸捧饭。

  ——《红楼梦》第七十五回 开夜宴异兆发悲音 赏中秋新词得佳谶

  一些不被用于炕上的低矮桌案有时也会被称为“炕桌”。在《红楼梦》第五十三回描写荣国府元宵夜宴中就有提到有三张炕桌被放在院内地上,用于搭台唱戏。

  炕是高式家具时代的产物

  桌案前加上“炕”字几乎就决定了它是小型的制式。而炕本身在中国家庭中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在中国北方,炕在寒冬为室内供暖,无论贫穷富有,都可以在炕上坐卧寝食、休闲小憩。不容混淆的是另一个“匟”字,它是在12世纪早期时被用于形容中国南方的一种三边有围栏的木榻或竹榻。

图3 明代画家沈周(1427-1509)手卷轴《村景图》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图3 明代画家沈周(1427-1509)手卷轴《村景图》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前文所提及的炕皆为北方的火炕,它们用砖块或风干土坯垒成,厨房的窑灶通过烟道向炕传送热气,窑灶一般设在炕毗邻的房间,但有时也会出现特例,比如明代画家沈周(1427~1509)的《村景图》中(图3)所描绘的那样,火灶紧邻炕的一侧。画中描绘的应是厨房的场景,两个厨师正在一张长高桌上切菜,屋中墙壁破损急需修缮。旁边的炕正是给两个厨师休息、睡觉用的。在乡村用稻草或秸秆作为炕的燃料,在城市则是煤炭。早在宋朝时期就有文献参考,如诗人朱弁的《炕寝》就是一首吟咏大同煤炭的优秀诗篇。山西省大同市,古称云中,有着悠久的煤炭开采历史。

  “御冬貂裘弊,一炕且踪伏。西山石为薪,黝色惊射目。

  只识绝可迩,将尽还自续。飞飞涌玄云,焰焰积红玉。”

  这种用煤炭取暖的方式让旅华葡萄牙神父Jesuit GabrielddeeMagalh?es(安文思)印象深刻,他在1660年左右写过这样一段话描述其高效性与危险性并存:

  这些煤炭从距离北京两里格(约等于六英里)的矿山运来,矿山看起来仿佛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北京城人口众多,但除此之外大部分外省居民也会使用煤炭,想象一下四千年的时间他们将消耗的煤炭量是不可思议的。没有任何家庭会因为贫穷而没有炕,因为炕是用砖块垒成的,它看起来像一张床或榻,三、四个手掌的高度,它所能提供的热量比木炭剧烈的多,而每个炕的大小要依据家里炕的数量决定。

  晚上铺上垫子或毯子它就变成了床,白天可以坐在上面,没有炕人们无法抵御冬日的严寒。炕的旁边有小窑灶,人们放入煤炭,燃烧的火焰可以将整个炕加热。在窑灶上人们烧菜、热酒、烧水沏茶,热茶是中国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品。就像西方的铁匠、面包师、染工一样,王宫府邸中的厨师既是技工又是商人,他们负责经营分配热能原料。无论冬夏都会使用煤炭,但它所产生的热量与烟雾有时会非常猛烈,甚至使一些人窒息而死;有时炕还会意外失火,导致正在熟睡中的人活活烧死。

  炕上一般会覆盖着席子,在富贵人家则是锦褥毛毯,有时还会有炕案、炕柜、炕架等,炕外沿常用一条长而厚的佳木镶边。炕榻旁有时会安置一组小型屏风,炕屛并非摆放在炕上,而是在后面或者三面围绕,作为装饰之用,在招待客人时装点门面。如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的描写:

  上面两席是李婶薛姨妈二位。贾母于东边设一透雕夔龙护屏矮足短榻,靠背引枕皮褥俱全。榻之上一头又设一个极轻巧洋漆描金小几,几上放着茶吊、茶碗、漱盂、洋巾之类,又有一个眼镜匣子。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 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

  在《红楼梦》中还出现过像架子床那样带有幕帘的炕,在晚上入寝时落下形成私密的空间。炕是高式家具时代的新产物,也是前所未有的温暖又私密的个人空间。当没有烟熏火灾的意外发生时,炕温暖了冬季的北方,冰冻三尺也尚可忍受。

  高式家具的普及也使炕越来越受到欢迎

  在12世纪的古籍中炕就已经被明确提及,考古学家论证,早期炕会出现在房间的两侧或三侧,而到了明朝时期,它们通常被置于南窗之下,从而更好得汲取冬日的暖阳。为炕加热的窑灶常常被置于室外,随后窑灶发展成为可移动的火炉灶,炕也随之发展为中空的形式,人们把火炉灶中的煤炭点燃后移入炕内加热。在巴黎国家图书馆收藏的一幅18世纪的水彩画中出现过这样的炕,学者们认为其是由中国画家应某位欧洲人要求所画。由Gustav Ecke(古斯塔夫·艾克教授)相关论述中的文字与图片描述我们可知,在一些小的会客室中,狭窄的暖炕会沿着墙面延伸至房间的三侧,用于招待宾客。

  炕有着古老的起源,最初的构造层是在室内地面下,它是古老的地下加热系统平移到地上并升高的版本,它包括外部的拨火孔、系统管道和排烟道。对其最早的论述是北魏晚期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即使在炕所普及的时代,发达的地下系统仍在宫殿或富贵人家中使用。它在《红楼梦》中就曾出现过并被称为“地炕”。在北京紫禁城中有不计其数的床榻,供各个禁宫御园的主人们使用,它们看起来很像炕,但却是木材制成,加热管则埋藏在整个房间的地板下。在这种情况下,地板充当着“炕”的用途。

  炕榻和地平床的出现

  炕榻通常临窗靠墙放置,其中,书房雅室中多长榻,而卧室闺阁中则多短榻。列举两例,三希堂是乾隆帝的书房,位于养心殿的西暖阁,一铺可坐可卧的高低炕设置在窗台下,高炕坐东面西,既乾隆御座,低炕墙壁上挂瓷壁瓶,瓶下有楠木《三希堂法帖》木匣,陈设幽雅,皇气逼人。而长春宫(图4)卧室中的榻则相对小很多,且有木制框架挂帘帐,使其具有私密性。

图4  北京紫禁城长春宫中的榻图4 北京紫禁城长春宫中的榻

  Gustav Ecke(古斯塔夫·艾克教授)还提到过紫禁城宫殿中的“地平床”,与炕式样相似,但为实木制平台,在大殿中央倚屏而设(图5)。地平床与壶门托泥式的方座榻、有腿足无围栏的榻、有腿足有围栏的罗汉榻(床)以及架子床都有所不同,它并不是独立家具。而榻、床亦或是炕,皆可供人坐卧,其中间或一侧可以摆放小案,作为书案、食案、欹案,或用于陈列香炉花瓶等文玩雅物(图6)。

图5  紫禁城内宫殿内厅示意图图5 紫禁城内宫殿内厅示意图
  图6  《道光帝喜溢秋庭图》,清道光年间(十九世纪中叶),纸本设色,纵181厘米,横202.5厘米。画面题“喜溢秋庭”,钤“道光之宝”“慎德堂宝”印。(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6 《道光帝喜溢秋庭图》,清道光年间(十九世纪中叶),纸本设色,纵181厘米,横202.5厘米。画面题“喜溢秋庭”,钤“道光之宝”“慎德堂宝”印。(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炕案家具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