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飘香的时光印记
桂花厅,一个带着芳香的名字,一座隐藏于枯藤、瓦松、青石板间的老台门,也许知道它的人并不多,但若要梳理丰惠的老宅第,则决不能遗漏了这一笔带着香气的古迹。
桂花厅位于丰惠镇东小街经家弄口,虽经数百年风雨侵蚀,内部结构已发生较多变化,但仍风骨犹存,蔚为壮观,走入其间,一种历史厚重感扑面而来。
桂花厅建于何时,原屋主是谁,如何身份,为何名唤桂花厅,这些已无从知晓,连居住其间者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但肯定是丰惠古城中最古老的台门之一,也曾开过当店,主院目前为七户人家所有。大家猜测之下,认为最大的可能性,房主姓吴,早年在外经商致富,后回乡造了这座恢弘的宅院。
一位姓杜的先生说,曾听家里老人提及,桂花厅的房产先前被他爷爷出资购得,大概在土改后,除留下自住的,其余都处理掉了。如今居住在桂花厅里上了年纪的人也说,他们的上辈也是从别人手里买的,有些则是公房改革时候购入的。
据老人介绍,桂花厅其实是一个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现今连在一起的周边的很多房子,原先都属桂花厅的一部分。在东小街,还能看到一个古朴精致的台门,那原是桂花厅的侧门,往东延伸,很多房子都属于同一个主人,楼屋、平房,主宅、辅房,布局紧凑,可分可合,分则各成院落,合则浑然一体,可谓匠心独具,思之缜密。
确实,桂花厅的构造十分讲究,柱子粗大,石作精细,砌筑严实,梁架端正,墙体坚固,雕刻精致。台门上方的砖雕和石雕至今仍然精细秀气,廊下、窗旁的墙壁,很多是青灰磨砖,平整划一,足见做工之考究,凸显主人的气派和不凡的艺术造诣。
桂花厅主楼坐东朝西,据说台门前面本来还有个精美的照壁,这既是风水学上的要求,也可挡一挡夏日西晒的烈日。台门有两道门,这大概是为防盗之需,传统的木门闩至今还在使用,当道道木闩落入木槽中,可谓严丝合缝,蚊蝇难入。进得门来,前面有个大天井,青石板铺就,不过这石板铺法与众不同,不都是一块块平行地铺陈,而是铺出了图案,铺出了花样,就像现代的地面斗花装饰。细看图案,乃是个八卦形,传说这是为镇宅辟邪挡煞气之用。据说在桂花厅改造的时候,好几次住户都想对其进行挖掘整改,但因有这八卦图形在,怕坏了风水而不敢动锄,故而让这一景观得以保存。
天井北首原来是个戏台,早先流行的“鹦哥班”、“滩簧”可随时上演,天井里可容纳很多观众,而南边和东边宽敞的走廊下,相当于戏院中的“包厢”。想当年,主人们边在廊下喝酒,边在“家族戏院”看戏,是何等逍遥惬意。如今戏台早已不见,只有粗大的廊柱可作见证。
桂花厅楼与楼之间都是贯通的,通过“脚门”能与后院相贯通,廊下架设楼梯以供上下,楼上也有通道相连。这种雨天不湿脚、晴天又遮阳的环形建筑,民间称之为“走马楼”。当然古城丰惠的“走马楼”并不少见,这里不算规模最大。
但桂花厅的另一个特色却不多见,即“地板下面有地板,柱子里面有柱子”。原来,为使居室冬暖夏凉,防水防潮,桂花厅建造之时,居室地面底层有闷砖,上面覆搁板,这便是住户口中的“双层地搁板”。而“柱子里面有柱子”大概是廊柱外面又用木板包裹,有增加牢固、防止腐朽和装饰之用,不少柱子因包上了樟木板,故常年有淡淡的、若即若离的香气丝丝缕缕沁人心脾。
据说以前桂花厅庭院内还有很多花草植物点缀,呈现出四时景色,给人以清朗、幽静之感。如今的住户,也多喜欢养花种草,院子里花叶丛丛,葱郁一片,日子在阳光、花香的点缀中变得恬淡宁静。
桂花厅,它的前尘往事已然说不清,恐怕再也难以刨根问底。然后不管世事如何沧桑变幻,走近这座老台门,抚摸粗大的柱子和古朴的石墙,仍如闻桂花香暗飘袭,让人陶醉,给人以“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之感。
来源:上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