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师用驼鹿骨代替象牙雕出鬼工球
2013年08月23日 12:02 中国宁波网
“鬼工球”:学名叫做牙雕套球,又名“同心球”、“鬼功球”,是广州最有代表性的镂空牙雕技艺,也是中国的国粹。早在宋代,广州工匠已能制作出内有3层,且层层可转动的象牙球,到清代末期,已发展到20多层,现在可达60层。
奉化大堰的木雕师董孟飞,在一年之前迷上了微雕之后,一发不可收拾,自学雕刻出国粹“鬼工球”,曾在宁波市第五届工艺美术精品展的3000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还弥补了我省此类雕刻作品的空白。
木雕师迷上了微雕
董孟飞今年44岁,是奉化大堰镇后畈村的一名普通村民,有着20多年木工雕刻经验。平时,董孟飞做的多为大型的木雕活。
去年,一位朋友告诉董孟飞,有人能用小小的橄榄核雕出各种造型,有动物、人物,也有风景,看上去栩栩如生。
“我也能!”董孟飞马上买来雕刻用的橄榄核,并自制了一套雕刻工具,花几天时间雕了一件作品。当他把这个作品给朋友看时,朋友连连称绝,“你的手艺太棒了!”
“橄榄核大约成人大拇指这么大,我第一件作品取名《望子成龙》,是雕了一条龙围在一个婴儿身边,龙鳞、龙须、龙爪都很清楚。”
因为有多年的木雕经验,董师傅并未觉得微雕有什么特别困难的地方。
出于好奇挑战“鬼工球”
“真没想到,你第一次接触微雕,就能雕出这么好的作品。”朋友告诉董孟飞,微雕里还有个绝活叫“鬼工球”,目前没听说我省有人能雕刻得出。“广东那里还有十几位掌握此门手艺的,但也不超过20人。”朋友的这番话,激发了他的浓厚兴趣。
第一次听说“鬼工球”的董孟飞,出于好奇,他下了一番功夫找资料。原来,制作一个象牙套球要经多重工序,首先要选牙料,经过磨圆、钻孔,再以钩刀分层,最后每层套球均要雕镂出精美多样的纹饰。当球层少时,球层的空间较大,雕刻起来还比较容易,随着球层的增多,雕镂内层许多球体时,因空间的限制,就越来越难。
看了网上介绍后,董孟飞决定挑战这一工艺。
创作的“鬼工球”获了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董孟飞手边现有的工具都不合适,他决定再自制一套微雕工具。“鬼工球”最薄的地方还不到1毫米,因此刀具的厚度也不能超过这一数字,他选择了薄而且韧性好的钢片,大大小小制作了数件。
做“鬼工球”最合适的材料是象牙,但没有。经过反复思索,他最终选择用驼鹿骨代替象牙。
从网上买好材料后,他将自己关进小屋开始了创作。
“‘鬼工球’是球里套着球,不仅下刀要谨慎,球的弧度、角度都要事先计算好,下刀才能有数。”为此,只有初中学历的董孟飞,硬是凭着一股劲,计算出了每层球之间的比例,光草稿就打了一本。
3个月之后,“鬼工球”完工了。这件作品直径为4.5厘米,内外共7层,皆被打磨成球状,球内又套球,每层都镂空。最外面的一只球表面刻有5条龙,其余几层厚薄均匀,都刻有精细图案,最里面一只球则为实心。用牙签依次拨动,则里面的六球均能灵活转动。为了更完美,董孟飞还用牛角雕刻出精美的底座衬托,整件作品可谓精巧绝伦。
去年,董孟飞凭借这件“鬼工球”作品参加了宁波市第五届工艺美术精品展,并在3000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银奖,该作品也开创了浙江省此类作品的先河。
争取雕出更精细的作品
自获奖后,董孟飞对微雕工艺更加痴迷,一有空就会找东西练手,平时工作中割剩下的边角料,经过他的手,也都会变成一件独特的微雕作品。
董孟飞说,微雕这门手艺属于功夫活儿,心浮气躁是做不出来的,因材料小又硬,雕刻时,手指难免会被刀具弄伤,这就更需要有坚韧的毅力,否则只能半途而废。
“我了解到的信息是,目前最好的‘鬼工球’作品,每层球的厚度只有0.6毫米。”董孟飞说,接下来,可能会试着做10层的“鬼工球”,“这是个细致活,还得先练练,等完全准备好了再动手。”不过,董孟飞戏称这个时间不会太长,“过几年,眼睛就吃不消了。”
□记者 胡菲 通讯员 张巍 毛节常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