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80后拍卖人徐东聊行走拍场这六年
文/刘玲芳 图片提供/北京传是
人物名片>>>
徐东,北京传是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古董珍玩部总经理。
拍卖人总给大众一些既定印象,是西装革履的“空中飞人”,又是能言善道的“说客”,有时候还得是连续加班不喊累的“钢铁侠”,反正是没有停下来的时候。作为艺术品拍卖大军中的一员,现任北京传是古董珍玩部总经理的徐东,对这些身份一个都不陌生。但现实是,大多数人只看得到他的人前风光,却不知道背后有着怎样的繁琐日常。
因为热爱
2008年,徐东从保定师院“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毕业,初出社会的他毅然决定从事拍卖工作。虽然家族中并没有人做过相关领域的工作,但从小就对“收藏”分外着迷的徐东,算是随了自己的意愿做了个绝对不算轻松的决定。
从“库房”做起,是大部分拍卖人的起点。原本以为徐东会对这段时间遇到的“苦”感触颇深,没想到他自己却很淡然,“虽然大家可能都觉得库房又脏又累,但这确实是个能磨人的地方”。他认为,在拍卖圈混,一是要靠理论知识的积累,另一个就是看阅历。在库房“可以接触很多东西,包括瓷玉、木器、杂件等,能够很快又很好地锻炼眼力,经手多了,阅历就会随之增长。”而在坚持了一年半的库房工作后,徐东还接触了一段时间的业务,亲身经历买与卖,积累了不少的实战经验。这些经历都为他之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2012年,徐东进入北京传是,第一次跟拍的家具专场就是反响不错的“物得其宜——黄花梨精品专场”。在这个专场中,徐东和他的同事第一次尝试了将新家具与老家具结合,充分考虑到各个阶层不同的口味需求,最终的效果也超过了预期。
虽然目前负责着传是整个器物部的征集工作,但徐东还是反复表示更喜欢古典家具、木器这类器物。因他觉得不论是老木头还是新木头,随着保存、使用时间的推移,经过你的把玩、整理,能看到明显的变化,它的皮壳、包浆会越来越美,这种内心的成就感是其它类别所不能比的。他甚至语带兴奋地说:“比藏家‘捡漏’还高兴!”
游山玩水把钱赚?别想得太美好了!
对于拍卖人来说,“披星戴月”的工作节奏是常态,徐东也不例外。按照他自己的描述“在中国过美国的时间,过着过着也就习惯了”,但就是这样的习惯,在他刚进入拍卖行业的初期,没少让父母、女友以及身边的朋友抱怨。
一次,徐东本已和家人计划一同出游,机票都订好了,最后还是因为工作的关系没能陪着他们一起去,而与女友的约会因临时的一个电话“泡汤”更是家常便饭,类似的事情在生活中常常碰到。他们的工作安排都得跟着客户的时间走,“如果今天不去,可能就会错过一件很好的拍品。”虽有些无奈,但责任使然,兼之看到徐东的认真投入与事业前景,家人的态度也逐渐转为理解与支持。
“要会喝酒,重要的是还得保持头脑清醒。”
“就算可以早点休息,晚上12点前也很难睡着!”
“干的时间长了,都会有一些神经衰弱……”
在谈到拍卖人的压力这个话题时,徐东的感慨明显多了一些。当记者问起拍品征集周期与非征集周期的生活状态是否有所区别的时候,他笑着纠正:对拍卖人来说,是没有这样一个时间区分的,只有短暂调整期,大概是拍卖结束后一周左右的时间。而所谓的“短暂调整”并不意味着可以彻底放松,时不时还要应付买货、发货,确认家具是否安全送达等工作。
随身携带充电宝、电话24小时保持畅通是必备技能,此外,日常工作中与客户打交道也是徐东无法避免的任务。如果遇到钟爱喝茶、聊天的客户,那是享受。要是碰到喜欢喝酒的,躲是肯定躲不过了,只能努力在觥筹交错之间保持清醒。因为他要对买卖双方负责,要保证能拿到好东西。“有人说拍卖人是‘游山玩水把钱赚’,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的。我还没做业务的时候,觉得跑业务多好啊,不是什么问题,但时间长了,真成了一个负担。”
这个不是太甜蜜的“负担”压垮过不少拍卖人,就在今年4月23日,华夏国拍总经理玄鹰因心脏病猝发去世的消息,再度引起人们对拍卖人士健康状况的担忧。“其实拍卖人真的很辛苦,我们的生活并不全是自己的。”谈及此,徐东也深感痛惜。
“要想死得快,你就干拍卖!”这是拍卖圈内流传甚广的一个说法,类似的还有很多。或许,在这些带有“自黑”色彩的玩笑下我们可以窥见拍卖人的心酸与坚持。徐东的大学同学大都已经转行,有的回家考了公务员,过起相对稳定的生活,而他还在默默坚守。问起缘由,他回答得云淡风轻:“可能还是和自身的喜爱、选择有很大的关系吧。”
与家具拍卖有关的那些事儿
忙碌之余,徐东选择的放松方式,大多是和北京古玩圈的朋友踢踢球,或是参与公司组织的一些体育活动,在他看来,征集拍品也可以说是“体力活”,尤其是家具。据徐东讲述,他曾经为了一位老先生手中的一件方角柜,登门拜访了不下十次才谈成。
老先生并不是专门搞收藏的,那件方角柜也只是祖传下来的东西,保养得很好。虽然先生很有文化涵养,但因为对“拍卖”一无所知,徐东第一次前去拜访就吃了闭门羹。俩人隔着扇门聊了大概十多分钟,最后还是没让进屋,东西瞧都没瞧见一眼就走了。第二次登门,一番好说歹说,才答应进屋聊,至于这次谈话的主题,则和家具一点关系也没有,徐东给老先生详细地讲了拍卖公司的运作方式、拍卖的流程等等。
之后又去了数次,经过反反复复的价格拉锯战,最后才定下来家具的运送日期。如果故事的结局只是这样,好像也没什么值得多费笔墨的。令徐东哭笑不得的是,约定的那天去搬运方角柜,结果老先生来了句,东西都要拉走了,可以付钱了吧,把他惊得够呛。最后只得退了定好的搬家公司,继续做工作,次日才将家具运走。
这样的情况似乎并不少见,“如果是和行内人士打交道会轻松许多,大家都潜移默化地知道拍卖行的一些规定,至少不会在拍前跟你要钱。”徐东苦笑。当然,这只是征集难的一个侧面,家具征集与拍卖市场的冷热变化关系很大,征集者的压力也会随之时起时伏。
古典家具市场这几年来最大的变化在徐东看来是更加“平民化”,也就是更接地气了。之前通常是“旧”藏家购买老家具,现在不论是拍品还是买家,都多了许多新面孔,这是值得高兴的现象。同时也要求拍卖公司要负起责任,甄选货真价实的东西,材料是底线。
这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拍卖就像打战,你在前方拼杀,后方得有后勤保证吧?”徐东觉得在拍卖行业,不管是做哪一个类别,团队的配合都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
奋战一线的业务人员签了东西,一般由库房前去提货。物品到库之后,摄影师进行拍照,这个环节看似微小却极为关键,如果没有好照片,在做图录、对外宣传的环节就会彻底“哑火”。团队中还有专门负责文案的业务助理,对拍品进行具体描述。图录印刷完成,需要客服与客户对接寄送,跟进反馈。同时,市场部的宣传工作也不能少,想把拍品的价值最大程度地挖掘出来,就要让更多的人知道拍卖行有好东西,吸引更多人竞买。除了这些,团队的合作还体现在各个方面,例如展场的布置也要请设计师协助一起完成等等。
徐东还打了个比喻,“现在的拍卖机构都是由很多零件组成的机器,并不是一个人就能够启动的。”他很庆幸自己所遇到的团队,虽不敢说完美,但都各司其职,共同努力。
对于这份干了将近六年的工作,徐东依然充满了兴趣与热情。但他也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古典家具拍卖行业虽然已经达到了一个很大的规模,产生的泡沫也是空前的。尤其还有一些不法商人在材料上费尽心思投机取巧,这就需要拍卖人不断修炼自己的“内功”,学习更多的知识,更深入地研究,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而这,确实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后记>>>
采访徐东之前,记者先将拟好的提纲发去,在回复邮件里他叮嘱,若是内容不够,欢迎电话联系。后来补充采访末了,他在电话那头又认真强调:“只是拙见,我还很年轻,还要学习,有的地方谈得不恰当,请您谅解。”这份谦虚是他行走拍卖江湖这些年来都不曾丢弃的,也正因此,我们或许有理由期待下一场战斗,他的凯旋。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