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霍艾的中国古典家具集藏
文/汤石香
藏家名片>>>
Ignazio Vok,人称霍艾博士。国际知名的建筑大师和中国家具收藏大家,偏爱明式家具。2004年11月6日在德国科隆东亚艺术博物馆举办“Pure Form”展览,展示个人收藏的中国家具,于其后在全球各地展出,并将这些家具汇整为《极简之风——中国古典家具集藏》。
建筑师和家具,都为建筑空间服务,但二者的外在交集似乎交集不多。西方建筑师和中国家具,更是相差甚大,交集更少。然而,霍艾博士将这二者连在一起,铸就一个收藏中国古典家具的意大利建筑师。
建筑师如何看家具?霍艾博士这样说道:“我用双手触摸着家具的表面,把家具倒过来,跪在地板上,仔细的看着木质和结构,从它的颜色和磨损的状况判断保存的好不好,从近处再退到一个距离检视一番。”触摸,欣赏,是霍艾对收藏物的态度。对他来说,“取得一件艺术品的过程是生活中最大的喜悦”引用的巴尔扎克的话来说就是:“收藏家们拥有一个瞬间,或许是生活中最快乐的片刻。”
霍艾出生于1938年的南斯拉夫,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和父母移居到奥地利与意大利。20世纪60年代,霍艾于德国慕尼黑和意大利威尼斯学习建筑,并在这时期展现对古典与现代艺术的极大兴趣。中东的艺术,伊斯兰的文化,中亚的基里姆地毯是当时他最投注心力的东西,从他1984年与1898年出版的关于染织品的专业书籍中,可以看出他对亚洲艺术的极度喜爱。
1989年,霍艾遇上了他的第一件中国家具——黄花梨六仙桌,自此爱上由硬木材质所设计雕琢的中国家具。更向亚洲艺术经纪商John Eskenazi学习和研究中国家具,更将这些设计融入到自己的建筑设计中,并开始了他的中国家具收藏之路。
他不以收集各地区或各个年代的家具为目标,也不以拥有所有类型的家具为目的。他关注的是极简的设计,绝美的轮廓。他认为“家具自有其形式与内涵,形塑而外的体态不是为了形式本身,而是这些形式包含了文化与社会的意义以及实用的功能。”
在他家具收藏的第15年,也就是2004年,霍艾决定将自己的54项(67件)家具展出,向世人展示中国家具之美。地点选在德国科隆东亚艺术博物馆,展期从2004年11月6日持续到2005年3月28日,德国科隆东亚艺术博物馆为此还特别出版了一本精美的图录。
以适合于艺术的形式,来表达精神价值和概念是霍艾一直的追求,因此这个展会以形状、外形、轮廓为前提,展现的是一个西方建筑师眼中的中国家具——“Pure Form”,极简风格,以单纯的美为出发点。其风韵就如同明代文震亨所著《长物志》中言:“室庐有制,贵其爽而倩,古而洁也;花木水石,贵其秀而远,宜而趣也;几榻有度,器具有式,位置有定,贵其精而便,简而裁,巧而自然也。”
霍艾在一次采访中这样说道:“一件普通家具,或是一件中国家具,都可以是一件艺术品;而“艺术品”这三个字就是对这件东西最真实、最具意义的字眼。而这是我的收藏展中,最重要的讯息。”
于他而言,收藏并不是为了待而升值卖出,或是地位、品位的彰显,而是纯然的对美的享受。他能想象到久远以前,人们使用它,拥有它的感受;他能感受到它们随时间和对象的改变而呈现出的不同的氛围和气味;他享受这些家具所带来的气氛、心境;他一次次地欣赏、抚摸它们柔润的线条,美丽的轮廓,和它们身上散发出的岁月味道,以及之前无数任主人在它们身上留下的痕迹。
他的收藏以歌德的一句话作为座右铭:偶然遇见的崇高或美丽,不论多么抚慰人心或令人骚动,我们希望能以文字来陈述我们满腔的感觉和见解。然而为了这样,我们必须认清、了解并领会,我们开始分类、差异化、分等级……即使会遇到困难,却还能跨越“不可能”这条线。我们最终也能回到一种可以容纳的、有乐趣的位置。
这样纯然的爱应是所有藏家对这些艺术品应有的态度。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