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思远:浮云散尽锦瑟年华永成追忆

2015年07月02日 10:40   新浪收藏  微博 收藏本文     

陈仁毅 陈仁毅 佳士得全球总裁特别从伦敦赶来为这场拍卖执槌(图片提供:Tina) 佳士得全球总裁特别从伦敦赶来为这场拍卖执槌(图片提供:Tina)

  聚焦纽约>

  浮云散尽,锦瑟年华永成追忆

  文/程香

  人物名片

  陈仁毅,台湾雅典襍艺术品管理顾问公司董事长,著名明清家具行家,古董家具从业经验逾25年。

  一个“锦瑟华年——安思远私人珍藏”系列,7个专场,1400件拍品,5天的日夜举槌,总成交额1.4亿美元(8.99亿元人民币),多个“白手套”佳绩,4个世界纪录——这场前所未见空前绝后的世纪大拍,3月17日在纽约轰轰烈烈地拉开大幕。

  自2014年8月3日安思远逝世后,一代“古董之父”的旷世藏品,在身后何去何从,便成为一个谜。时隔半年,这个谜底在2015年3月终于揭开了。

  雁过留声,槌声尚响,一代巨人已经去了,但他留下的故事将永远流传。

  本刊记者专访了亲临拍卖现场的著名明清家具行家陈仁毅先生,透过他对这场世纪大拍多角度的总结回顾,重回那声声槌响的现场,再忆安思远的锦瑟华年。

  现场:空前绝后,盛况空前

  记者:陈先生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和安思远结识,十几年的交往积淀了很深厚的感情。这次去纽约送别,有哪些直观的感受可以分享的?

  陈仁毅:安思远在纽约中央公园的家,就已经非常大了。预展前,佳士得做了一个展前展,地点就在安思远家中,把部分重要客户和藏家带过去导览。到了正式预展时,佳士得腾出了整个拍卖大厅,放置安思远藏品,数量和规模,也达到了空前的盛况。

  佳士得在拍卖大厅门口,立了一张安思远的巨幅照片。每一个到现场的人,都会和他合影。熙熙攘攘的人群,把现场挤得水泄不通,以至于在拍卖的当晚,主办方要对人群分流:有号码牌的可以从快速通道优先进场,没有牌的要排队依次进场,很多人没有排到,只能在大厅外等候。这种场面在拍卖史上前所未见。

  佳士得非常聪明,预料到现场会爆棚,事先在拍卖大厅外做了很多电视墙,拍卖过程通过视频全程直播,满足那些挤不进去的观众。可见安思远的影响有多大。

  拍卖公司:卯足全力,干得漂亮

  记者:陈先生拥有二十多年古董家具从业经验,每年的拍卖季,全世界的拍场都能看到您的身影。请您从拍卖公司的角度谈谈这次专场的背景。

  陈仁毅:这次佳士得能争取到安思远的拍卖专场,真的是一次空前绝后的机会。拍卖前我曾和苏富比的朋友聊起过,为什么他们没有争取到这次的专场。去年9月,安思远的追悼会是纽约苏富比承办的,按道理,他的专场拍卖继续交给苏富比,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尤其是时间仅仅相隔半年。可是,安思远的继承人权衡两家拍卖公司给的条件之后,最终还是选择了比较大方的佳士得。

  当然,这个选择也没有错。佳士得为了这次拍卖,卯足了全力,提前半年就在全球卖力宣传,找了很多国内外的藏家进行推荐,带了不少重要藏家到安思远的华丽大宅参观导览。最后制作印发的拍卖图录,就有厚厚的六大本,寄发到全球藏家手中。

  在拍卖规则的设置上,也可以看出佳士得的用心。这次专场的所有拍品都是无底价起拍,而且特别规定如果有买家应价,价格就往上走,如果没人应价,价格就往下走。这个规定很明显表现了卖家要把拍品全部卖掉的意愿。

  送别的人群,90%是中国面孔

  记者:安思远的国际影响力,佳士得全方位的策划宣传,是这次拍卖成功的两大重要因素。但是,一场成功的拍卖,也离不开藏家的支持。陈先生如何看待这次大量涌现在纽约的中国藏家?

  陈仁毅:照理讲,安思远是西方古董圈的教父,他的专场应该是西方人来纪念他。反常的是,现场的西方人只有10%,90%都是千里迢迢赶去送别的中国人。佳士得这次的操作太成功了,把安思远包装成西方的王世襄,引得无数中国人前去膜拜。“在北京飞往纽约的航班上尽是似曾相识的面孔,以至于连乘务员都会问:您是去纽约参加拍卖的吗?可见这架飞机上的同好有多少了!”

  以前参与拍卖的人群,主要有三类。一类是藏家,一类是行家、艺术顾问,一类是看热闹的。二三十年来,每年春秋拍卖季节,我都在各个拍场中穿梭,但从来没有见过哪一场拍卖有这么多的中国面孔。

  所以总结下来,参加这次拍卖的人群结构非常特别,有安思远的老朋友,以美国波士顿博物馆为首的多位博物馆馆长和研究员,为了凭吊安思远来到现场送别。还有很多的媒体,以及很多很多的千里迢迢慕名而来的“粉丝”,90%来自中国。

  中国藏家:从投资晋升到收藏,还需两代时间

  记者:从这次纽约涌现的大量中国面孔也可以看出,中国藏家近年来在国际收藏圈的活跃和崛起。您如何看待中西方藏家的差异?又如何评价中国藏家的生存现状和前景?

  陈仁毅:收藏是一个丰盛的时代过后积淀下来的知识、财富、修养和文化,是一个品位过后的开始,也是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更是对文化的向往。这方面,西方的收藏教育和人文美术的修为上,与中方有很大区别。

  在西方,有一个很常见的现象,老师常常领着一群学生在博物馆上课,博物馆成为教育的一个环节,是老百姓可以亲近、休憩的场所,甚至是生活的一部分。从这几年上映的好莱坞系列电影《博物馆奇妙夜》也可以看出一二。而中国目前的艺术教育还在萌芽阶段,多在封闭的课堂里完成,为了应试而死记硬背,缺乏亲临现场的体验,更不用说老百姓去美术馆散步了。

  在西方,一个真正的藏家一定会知道为什么去买这件艺术品,关注的是艺术内在的价值。真正为收藏而收藏,不考虑投资回报率,因收藏而享受生活的人大有人在。在国内,这个比率大概只占1%,形成巨大的反差。除了藏家本身的品位,西方还有非常多学院出来的艺术品顾问,他们有丰厚的学院知识,又积累了多年的实战经验,代替藏家在购买之前对艺术品进行全方位的专业评估,配合藏家做理性的收藏。在西方,艺术品收藏应该是低调、优雅的,很难见到藏家亲自去现场举牌,多是委托艺术品顾问。而中国藏家近些年在拍卖市场的表现却多是“土豪”式的,不止是能买,如果你给他掌声大一点,他会买得更狠。所以有人形容当下的拍卖市场是“瞎子领着瞎子走”。

  中国藏家的生存现状,从这次的安思远专场可以很直观地观察到。在拍场,很多人在冲动性出价。如果你问他,“为什么出那么高价?”他可能会回答说,“因为买回去过段时间再卖,可能卖出更高的价格。”关注的都是投资、价格、买卖、获利。投资客和投机客,是当下的主要买家。冲动在前,冷静在后,陶醉在“干杯!恭喜!”中忘乎所以,等到买完之后才清醒过来,开始思考是不是买贵了,或者买错了。所以国内拍卖市场有越来越多拍后不付款的现象。

  客观地说,如果按照西方藏家的品味要求中国藏家,是不太公平的。毕竟西方是几百年来累积下来的经验和成就,而我们的藏家可能刚刚才富裕起来,他们赚到钱,愿意走进拍场,这已经是很好的进步。从投资晋升到真正收藏,可能还需要一两代的时间。接下来还要再多给他们一些时间,多一些包容、鼓励和引导。

桌上的茶杯余温尚存,但主人已经离去了。一去不回的,还有那个艺术品收藏的辉煌年代。桌上的茶杯余温尚存,但主人已经离去了。一去不回的,还有那个艺术品收藏的辉煌年代。

  谁是下一个安思远?

  记者:这场拍卖引起了艺术圈对安思远的大量追思,也有很多人猜想,谁将可能接棒成为下一个安思远。陈先生怎么看?

  陈仁毅:在西方要找到第二个对中国艺术审美收藏有他那般高度的人,太难了。

  安思远的角色很多元。他不仅是一位藏家,更是艺术品行家、玩家和生活家。所有这些元素都融入在他的生活中。这就是西方人对精致生活的概念,真正用艺术品和自己的生活发生关系。更重要的是,安思远经营古董的时间超过60年,踩上了收藏中国古董最好的时机,无论是吞吐量、经营时间,还是艺术贡献、收藏高度,都很难再找到第二人。

  近一百年来,大量中国艺术品都流散在西方,随着经济面的提升,中国现在有很好的条件可以把一些好的艺术品通过拍卖或者流通,又回到中国。下一棒,该中国人自己接手了!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拍卖安思远艺术品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