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明馆:二十年东西方文化的诗意双栖

2016年08月17日11:34   新浪收藏   微博收藏本文     

  文/重弓  图/受访者提供

  人物名片>>>

  明,弘明馆男主人。北京人,现居瑞士,开业中医师、诗人。

  弘,弘明馆女主人。北京人,现居瑞士,曾任国内某杂志编辑近十年,现为全职主妇、自由职业者。

  明和弘出国二十年了,喜欢古色斑驳的物件,经意不经意间也得过些许。数年前在瑞士东部的小城购置间老屋,修茸整理了——这就是弘明馆。

弘明馆弘明馆
1 . 自主设计、按自行绘制草图打造的现代化厨房自主设计、按自行绘制草图打造的现代化厨房

  屋里屋外,简单而朴实,基本就是个标准件,没有附加任何的装饰符号。房主人也不热衷于社交。他们相信再精美的建筑装饰,久居熟视也会引起审美疲劳,不如用家具与艺术品赋予起居空间以性格。因为家具在被使用中与人互动,艺术品具有生命,它们与居者一起活在同一环境中,也因为它们,让今天的弘明馆有故事可以说。

  古董文玩,成了在异国他乡纾解乡愁的良药

  女主人弘从小接受中国美术教育,幼年即在著名工笔画大师王叔晖先生的指点下,习字学画,又曾有幸得赵家熹、李铎、欧阳中石、刘炳森、冯亦吾等著名书法家亲炙,对中国传统艺术有着一种直觉式的感悟与本能似的亲近。男主人明则及由中医专业的关系,浸淫传统文化亦甚深,而尤耽于诗词曲赋,尝有旧体诗词在《诗刊》等报纸杂志上发表。他们相识以后,北京的琉璃厂就是两人常常流连的地方。

  恰二十年前,因工作需要,夫妻二人流寓瑞士,携来的古董文玩,就成了他们纾解乡愁的良药。

  这些年来,他们从不同管道,以不同方式,力所能及地收集了部分散落在欧陆的东方工艺珍品。厅堂里陈设的就多是穿越了时空,满载着历史,深藏着故事的中式古典家具与瓷器杂玩、古书字画。每一件,都有着自己不同寻常的经历。如一架清代屏风,能收藏它,就颇费了些时间与周折。

  明回忆说,多年前,有一次在从苏黎世进修回来的路上,经过某小城,偶然瞥见一家地毯店中隐约竖着个屏风。因当时诊所正需,二人就泊车进去了。走近一看,发现是东南亚风格的,不理想。正准备离开,女店主过来搭讪。弘看到还摆着有佛像等东方工艺品,就顺口问道:“有亚洲古董吗?”女店主摇摇头。失望之下,正要告辞,她突然说,“后面有个东西,据说是中国的,你们要不要看看?”

  之后,弘明二人随店主到一储物间,看到了她说的东西。虽然室内灯光昏暗,可他们还是眼前一亮。搬出两块到店堂中,果如二人所料,是木雕丝绣屏心的中式屏风,细细一数,有十扇。这真中了台湾作家李敖在他的节目上常讲的那句话了:“文物有灵,在你想不到的时间,想不到的地方,碰到你想不到的东西。”弘明与这张屏风的缘分就是如此。

弘明馆客厅弘明馆客厅
  被称作“中国房”的一角,清代屏风、黄花梨圈椅,岭南画派居廉的扇面,广作酸枝木圆桌上民国名家瓷塑。  被称作“中国房”的一角,清代屏风、黄花梨圈椅,岭南画派居廉的扇面,广作酸枝木圆桌上民国名家瓷塑。

  看后询价,女店主说要问正午睡未醒的男主人。等了好一阵子,出来了,波斯人,上了几岁年纪,留两撇上翘的弯胡,操着带浓重口音的徳语,嘴里尚含三分酒气,倒也爽朗热情,让茶让酒。问价,却答,没打算卖。但仍继续攀谈,言中强调,他有朋友常年在北京,了解中国文物市场行情,这屏风是出自紫禁城,上面还有长城(其实只是个拱桥),最终才吐口,但开了天价,还坚持毫厘不让。

  “我们只好说,再想想。悻悻地离去了。”明忆起那一刻的心情,也难掩失落。“不想,第二日(周六),一早,弘突然说,好不好再去看看?于是,一小时后,我们又在店中了。搬出所有的十扇屏风装起来,还拍了照,但还是谈不拢价。因当时正有别的大笔开销,我对弘说,先等等吧,这么大的家伙,放哪儿呀。如果你三个月后还忘不了,再说。”

  三个月过了的第一个周六,弘明第三次出现在店中,终于还是将屏风纳入了囊中。“本来付了200法郎运费,由店家运,试了试,我们的车也能装下,就自行拉了回来,运费却忘记了要求返还。再想起来运费的事,已是‘屏风热’烧过的数月后了。”明笑说。

  四堵墙中的两个世界,中西方文化在不刻意中贯穿流淌

  “四堵墙中的两个世界:他们不但热爱中国古董,而且西方现代设计师经典室内设计作品在家中也占有一席之地。”这是曾采访过他们的一位当地报纸记者描写弘明馆的话。他们中西兼顾、古今混搭而和谐的居室布置,也使所有来过的瑞士友人,惊艳不已,甚至资深的建筑业内人士,见识过不少“豪宅”的,也连连称好。

  其实,他们本着的是一种不刻意的理念。不刻意矜持某一种,而是满足于有什么过什么,能过什么过什么的生活方式。但也希望东方的古典元素能生动地活在西方的文化环境中,而欧陆的物质与精神资源又可与中华传统相辅相成,互滋共长,融汇无间。中式器物能用的就都用了起来,在使用中那些老物件才重现价值,再获新生,它们构成了居室的主基调。

  为使得现代西方设计与之相协调,他们想了各种办法,如稍作加工,在一款壁灯两侧增饰了彩绘木雕小鸟,使其既有了东方情趣,又与下面悬挂的,以白鹇为主图案的“补子”,形成了很好的呼应。最重要、本也是最简明的,是他们重视“色”“质”的统一。为与中式古典沉稳的深色调相适应,他们谢绝了建筑师厅堂地面用大理石或其他当地天然石材的建议,而选用了深咖啡色、正方型、大尺寸,让人联想到中式古建中“金砖”的瓷质楼板装饰材料。西式家具则是以棕、黑、紫色为主,为与硬木的典重相平衡,也多是以沉稳的实木、金属、皮革等高品质传统材料所打制,如核桃或桃花心木的桌柜,铜或金属电镀灯具及全真皮手工缝制的坐具等。

  提到坐具还有个小故事。弘介绍说:“沙发出自荷兰名厂,其中的一只靠背椅,背和座是两色的。家具公司只有样品,厂家为顾客根据定单特制。我发现座用左中右三块皮子缝就,便突发家向厂方提出了。但回答是,他们的那位名设计师还没有提供过这样的方案。我们也就只好作罢了。可大概一两年后,在不同的家具店,竟都看到了这种三色座椅。”

  “你说,这和我有关系没有?”弘面带微笑地问道。

明 泥金佛像、清 象耳方尊式铜香薰明 泥金佛像、清 象耳方尊式铜香薰
中国晚清民国人偶与德国名产19世纪玩具娃娃比肩拾阶而立中国晚清民国人偶与德国名产19世纪玩具娃娃比肩拾阶而立

  对话弘明馆

  问_程香 答_弘明馆主

  记者:你们是如何理解东方美学的?在你们看来,到底什么是东方美学,东方美学有哪些内容?

  弘明馆:什么是东方美学?大概是指关于东方民族,主要是中国人民对美的判断的系统研究与理论阐述。应包括在哲学层面的思考,艺术层面的表达,设计层面的体现及生活层面的实践等内容。

  与西方现代美学的理性基调相较,东方美学的最大特点是感性,即含情。著名的美学家李泽厚先生曾提出过“情本体”论,撇开哲学上的争论不谈,其在美学上还是很有意义的,本来“情本体”论就是“从审美始,以审美终”的。他拈出这个“情”字,的确概括了中国人传统审美活动的主要特征。单就工艺设计而言,中国古典家具成就的高峰之所以出现于明代,绝非偶然。明代是一个重情的时代,在哲学上、文学上都有充分的表现,甚至反映在医学上,如两位著名医家张景岳和李士材就分别写了同一题目的文章“不失人情论”。考察至今为人津津乐道的,明式家具对人体工学的先知先觉,可以发现,它的出现,既不是因之高明理论的指导,也非来自精密的科学实验,而是经由明代文人、工匠深富人情味的考量。

  概括言之,西方现代工艺设计简洁、清晰、理性;东方古典则是简约、含蓄、感性。以比喻言之,一件西方现代工艺的优秀作品就像一道简练优美的方程式,追求形式上的精准、合理、完美,是数学性的;相对地,东方的经典,则犹如一幅精美的书法,讲究的是超越形式的韵味,是诗性的。

  然而事物总是辨证的,在对用具象的形式表现抽象的思想方面,二者正好反转了过来。现代西方的设计,设计者把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及其美学理念无形地融化在了整个作品中,而东方古典设计,往往特别愿意使用明显的隐喻符号,最典型也是最普遍的就是对所谓“吉祥文化”的表现。

  记者:请用对比,谈谈20年前你们刚到西方,西方对东方美学的理解和态度,如今又是什么样的理解和态度?

  弘明馆:有意思的是,近20年来,恰恰是西方人对“吉祥文化”似乎有了更多的理解,甚至开始有点接受了。比如,一种由饺子变形的空心饼干,內装着写有吉祥话的小纸条,就越来越多地在餐后余兴节目中出现了。而且有不少人不信佛,是基督徒,却也在居室或园子中摆上了佛像。可总体上大众对东方美学的陌生与神祕感并没有多大的改变。

  记者:你们怎么看东方美学未来的趋势,尤其是在西方的发展趋势?

  弘明馆: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了新艺术(Jugendstil)、艺术装饰(Art Deco)、包豪斯(Bauhaus)的风潮以来,西方艺术,特别是工艺设计艺术,自觉地大量吸收了东方美学思想精髓和表现元素。因此东方现代美学要有所发展,特别是想要在西方发展,复古与追风这两大误区,似乎应着力避免。复古包括所谓的“新中式”,追风则主要指出于对北欧风格的简单理解而自觉不自觉的模仿。两者皆造成雷同。如“新中式”的作品,总让对西方近现代设计有所了解的人有似曾相识之感。原因即如上述,西人的设计,已包有了“新中式”从“古中式”中提炼的诸多因子。如何摆脱这种“西欧新学珠还椟,东鲁微言火绝薪”(近人刘尔炘诗)的窘境?清代学者梅文鼎总结徐光启的话,有“会通以求超胜”一语, 其实今天应倒过来讲,“超胜以达会通”。

  总的来说,一个具有当代中国精神、全球视野、超前意识,“新先锋” “新未来”派姿态的新东方美学,才可能于西方现代美学之外,独树一帜,自成一军,别开生面,引领潮流。

  记者:听弘女士说,明先生特意为弘明馆撰写过赞词?

  弘明馆:是的,就不怕献丑了,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并作为此文的结束语吧:

  弘明馆本是土屋三层。所谓馆者,非谓离宫别馆,而拟之於旅舍馆驿。因其主人,东土西来,实乃久住之侨民;况有古言,人生如寄,雪痕鸿泥,孰非行脚之过客?居处称馆,宜其自警,或亦含不忘故土之意。

  弘明者义亦三层。馆非广厦,然不憋屈,亦非华堂,却足阳光,宽敞明亮,尚可当之,有陶之爱,谅不致招夸耀自诩之讥; 弘道明教,古德成语,心虽追慕,吾何人哉!惟与夷共舞,弘扬习得之文化,昌明传承之学术,力固绵薄,责无旁待,知者当不以僭越诳妄诮之;又男女主人之名,适各镶弘明一字,天机恰巧,语不凿空,额之门楣,名至实归,是庶可解攀扯附会之疑。

  乾道高明,坤德厚弘,覆之载之,人居其中。吾爱吾馆,弘明自封。悬之门首,名正字工。瑞我宅山,永葆长荣。沐三星光,浴四季风,与天地同!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001 微信号-放页尾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诗意美学设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