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绍兴1月2日电(见习记者 吴平 通讯员 马丽萍)每一件艺术品都有它的文化价值,这种文化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位于浙江省嵊州市艺术村的收藏家张斌便深谙其中道理。
在艺术村,要找到张斌的“收藏场所”很容易,仿古建筑的庭楣,门口是一排古旧的石盆、石臼、石槽,养着三两花草。室内摆满了各地搜集来的古旧家具。一张长条茶桌,经年茶香氤氲,无论是特意走访还是偶然路过,都可以随意地坐下,品一盏茶,聊一会天。
最喜欢聊的,当然是收藏。从少年时代就不经意地进入收藏行业开始,几十年与收藏打交道的生涯,对张斌来说是最喜欢的事情。
收藏是一种放不下的瘾
张斌的老家位于嵊州市黄泽镇湖头村,13岁起,每逢节假日他便跟随亲戚走村串巷收购老物件,按张斌的话说,“从小对这些老物件有一种莫名的喜欢。”
2001年,张斌创办了家具厂,从事古家具修复和仿制。随着仿古家具需求量越来越大,市场上供不应求。然而,令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当家具厂步入正轨后,张斌却将其交给妻子一手打理,而他又干回老本行——收藏。他说,收藏就好比是一种瘾,放不下了。
说起来,每一件收藏品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上世纪90年代,张斌在仙岩镇的一个偏远小村的一户人家里见到一枚古印章,十分喜爱,户主开价200元,张斌欲还价到100元,未果。回去后,一直心心念念,不能忘怀,数日后他带着200元再去这户人家,户主却提价为300元。又返回。数天后,再去,涨价到500元。这个价格在当时的物价水平来说已不算少,但是张斌咬咬牙,几天后下定决心再去,印章却被一香港客人以1200元高价收购,而失之交臂。
这也成为他收藏生涯中的一个遗憾,给了他一个经验,遇到中意的藏品,不管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都要留下,这样才不至于留下遗憾。物与人都一样,一旦错过,就是永远。
与“红妆”结下不解之缘
形容初次见到“红妆”老家具时的感觉,张斌说:“惊艳”。
一件件朱砂红漆的家具,纵然经过岁月的洗礼与变迁,见证过一代代女子哭过、爱过和荣耀过、淡然过的生活和生命,依然散发着鲜艳而醇厚的喜庆气息。“那种红,就是中国人最喜欢的红,一眼就爱上了。”他说。
十里红妆,是江南一带古老的传统婚俗,女方家底几何,用“良田千亩,十里红妆”就可见一斑。旧俗在婚期前一天,红奁大至床铺、桌椅,中至提桶、果桶,小至线板、纺锤,都由挑夫送往男家,一担担、一杠杠都朱漆髹金,流光溢彩,洋溢着吉祥喜庆。送妆队伍浩浩荡荡,绵延十里。
吸引张斌的就是那一抹红。红妆家具以鲜红明亮的朱漆为主,而以天然的朱砂等矿物质作色料,则永不褪色。朱砂矿产存量稀有,因此当年有“一两黄金三两朱砂”的说法。
在工艺上,红妆家具集雕刻、堆塑、镶嵌、描金、沟漆、填彩等工艺于一体,无论是色彩和器物的品性,无不体现嫁妆特有的喜庆气氛,同时也包容了祥和、平静的居家追求以及多彩的审美特色。
张斌开始有意识地收集红妆家具。那时没有车,交通也不方便,经常是坐招手车,或骑破自行车游走于嵊州、新昌、绍兴、宁波一带,当时的收入也不高,可就喜欢老家具,怎么办?只好尽量压缩生活支出,用有限的钱四处寻购老家具。
有一次,一个偶然的机会,听说苍岩一带有户人家有一张保存很好的旧时红妆雕花眠床,他喜出望外,转几次车前去购买,但几次都没有碰到主人。他不死心,三天两头去守候,终于将这张床购买回来。这也是他所收藏的红妆家具中,最精致的一张雕花床。
至今,张斌已收藏了许多老家具,仅仅是床,就达一百多张。他有个计划,是建造一个“百床馆”,不仅可让人欣赏到各种传统工艺之美,也能对浓厚的人文色彩及传统社会文化提供一个实物模本。
醉心于浅微雕传统工艺
嵊州浅微雕是一项古老的传统工艺,在很浅的平面通过各类雕刻手法,形成层次分明、立体感强、灵活生动的画面感。因是微雕,一些作品要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方能观看到镂刻的内容,故被历代称之为“绝技”。只是如今,这项技艺几近失传,会工艺的匠人也很少了。
张斌想方设法要恢复这项民间绝技。他四处寻访艺人、翻阅资料,又与工匠合作,设计、制作出了不少仿古浅微雕作品。在他的陈列的近百件雕刻作品,有不少为大家称道,其中浅微雕《溪山雅集图》获第四届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特等奖,《斗酒图》获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金奖。
作为嵊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和民间工艺家协会副主席,张斌把很大一部分时间投入到艺术的传承中,他说,收藏、仿制是为了把物品和工艺更好地保留下来、传承下去,尤其是把其中的精髓传承下去。
虽然如今收藏行业很红火,但张斌的生活并没因此有多大的变化。他说,因为喜欢而收藏的原则到如今也没改变,喜爱的东西,就算人家出再高的价格,他也是婉拒。近年来,他更是只收藏,很少转手。他喜欢老物品,更喜欢时光沉淀在旧物之上的那份沧桑与岁月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