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老师陈宝琛旧居古木雕被盗
2014年03月27日 17:49 法制晚报 收藏本文

法制晚报讯 (记者 崔毅飞)西城区灵境胡同33号院是末代皇帝溥仪老师陈宝琛的旧居。前天,文物爱好者发现,老宅里的垂花门多处装饰性木雕遭盗毁。
国家文物局出版物记载,末代帝师旧居在灵境胡同19号院。不过2013年有文保人士经考证33号院才是真正的帝师旧居。西城区文委经调查,认定陈宝琛曾“租住”在33号院,并启动文物保护程序,但现在却出现被盗事件。今天上午,西城区文委称已经报案。
探访
精致木雕遭拙劣盗毁
曾经的末代帝师旧居,如今是一片与拆迁工地为邻的大杂院,主体建筑为乾隆朝遗存,但其风骨几乎被各种现代平房掩藏。被盗的古木雕位于老宅的垂花门处。
昨天,发现盗情的文物爱好者乔女士说,去年她走访时,门楣间的绦环板尚且完好,而前天她发现,五块绦环板仅剩下了一块,周围还能找到零碎的残片,偷盗者手段拙劣。
同时,垂花门一侧的花牙子也被贼盗走。垂花柱出现金属利器撬动留下的硬伤,所幸并未丢失。
资料图片显示,绦环板和花牙子同为卷草造型,镂空的木雕优雅别致。
一位居民告诉记者,这院子里经常来小偷,连住户家的高压锅都不放过。
讲述
被盗木雕系建筑精华
对于末代帝师旧居,乔女士也是颇有研究。
乔女士谈到,这座垂花门是整个33号院的“点睛之笔”,是这个院子最重要的文物之一,凝结了好几代人的记忆,而且是林是镇先生亲自主持维修的古建筑。
林是镇(1892-1962),字志可,十七岁赴日本留学,二十五岁毕业于建筑专业,回国后任教于北平大学工学院,编著了《旧都文物略》,主持了故宫及中轴线古建筑测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建设局顾问等职。
乔女士介绍说,林是镇的父亲林开謩,是陈宝琛的连襟,两家人同住灵境胡同33号院。保护好这座垂花门,对北京的古代建筑修缮史来讲也有重要意义。
进展
文委已报案 将加强巡视
据了解,就陈宝琛旧居木构件被盗,西城区文化委员会已经得知此事,并进行了现场查看,确认被盗木构件有保留价值。
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西城区文委已和当地街道联系,加强对此院落的巡视力量。
目前,西城区文委已联系产权单位向公安机关报案。
链接
陈宝琛(1848-1935),曾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
民国二十一年,陈宝琛专程赴长春探望试图复辟的溥仪,呈密折劝他迷途当醒。1935年3月5日,陈宝琛病逝于北京灵境胡同寓所,享年88岁。
文并摄/记者 崔毅飞
闂佸搫鍊绘晶妤€顫濋鐐闁挎柧鍕樻禒娑㈡煥濞戞瑧鐓柟骞垮灪閹峰懘寮撮悢鍛婃瘑闁荤姵鍔曠紞濠囥€傞埡浼卞湱鈧綆浜滈崗濠勭磼娴i潧濡虹紒鍙樺嵆瀹曘劌螣閼测晜鎯eΔ鐘靛仜閻忔繈骞夐敓鐘冲剭闁糕剝娲濈粈瀣偣閸パ呭ⅵ闁绘稏鍎甸弫宥呯暆閸愭儳娈查梺鍛婃礀閵囨ḿ绮崒婵勪汗闁瑰灝瀚壕锟�闂佺粯鍔楅幊鎾诲吹椤旇姤浜ゆ繛鎴灻鎶芥偣閸ョ兘妾柛搴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