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季涛
原标题:拍卖场上还是有“漏”可捡
能在拍场上“捡到漏”有两种可能,一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捡漏者”能发现别人都不知道的交易信息;二是由于具备专业技能,“捡漏者”具有别人包括卖家没有具备的文物艺术品鉴定与考证能力。
由于拍卖场是一种信息比较透明的交易场所,因此在拍卖场上仅凭信息不对称很难买到便宜货,而更多靠的是专业技能。2013年6月19日,在法国一家小拍卖行拍卖会上,一件标明为唐代张萱《唐后行从图》的绘画作品从1500欧元起拍,经历45分钟紧张争夺,最终成交价达到470万欧元,价格飙升3000倍!被内地知名古代书画收藏家陆忠买到。这本来可以是拍卖市场上一个“大漏”,却在几位中国内地收藏家竞价下,谁都“捡不成”。
为买到便宜又难得一见的中国书画和古玩,不少人常年奔波于海外拍场。据古书画收藏家陆牧滔介绍,如今关注世界各地拍卖行里书画拍卖品的中国人或有数百人,他们有的人和陆先生一样,一直穿梭在各家拍卖行,一年中有半年在海外各国穿梭;有不少买家住在拍卖行所在国,往来更加方便;也有买家人在国内,通过拍卖行发来的高清晰度照片选拍品,然后通过电话委托参与竞买。陆先生认为,网络社会的信息传播已十分普及,如今于海外竞买已很难买到便宜东西,甚至拍出的价格比内地还贵。
如果将专业鉴定能力与掌握独有信息结合起来能否“捡到漏”?近闻,某书画收藏家在刚举行的2018春拍中买到便宜又心仪的藏品,这是一册明刻本《六臣文选》(也常称为《六臣注文选》或《文选》,见图)。《文选》是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选的文学总集,隋唐时期成为科举取士的必备读物。南宋文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语。所谓六臣注文是指唐高宗时的李善与唐玄宗时吕延济、刘良、张铣、李周翰、吕向等为《文选》所作的注文,是众多《文选》版本中最有代表性且流传最久的注本。
市场上明刻本《六臣注文选》也许并不稀见,但这册书内盖有“天禄继鉴”“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和“嘉庆御览之宝”印各两次,因而说明这是清朝嘉庆时期编纂的《钦定天禄琳琅书目》续编中的书籍。
清乾隆九年(1744),乾隆皇帝谕令于敏中、彭元瑞、王杰等十位大臣在内府藏书中选出宋、元、明朝的精品放置于昭仁殿书橱里,并御笔亲题匾额,命名为“天禄琳琅”,编为《钦定天禄琳琅书目》(简称《前编》),由此建立起一批皇宫内最精华善本藏书429部。所有书中都钤有“天禄琳琅”印章。嘉庆二年(1797),乾清宫大火,殃及昭仁、弘德两座配殿,《天禄琳琅》藏书都被烧毁。太上皇乾隆帝谕旨重建昭仁殿,并令参加过《前编》书目编纂的大学士彭元瑞领衔,再整理宫中珍藏,编纂《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后编》,共著录图书664部。后来,嘉庆皇帝又继续编纂《钦定天禄琳琅书目》的三编和四编。这些续编藏书也被称为“天禄琳琅”藏书,书中一般都钤有代表嘉庆帝的“天禄继鉴”印及乾隆帝三枚大方印。
拍卖这册明刻《六臣文选》的拍卖行春拍中没有开设古籍善本专场,因而将征集到的这本书放到古代书画专场里,估价9-11万元。那位藏家在翻阅古代书画图录时发现这册书,并在预展时仔细研究了拍品版本和印章。拍卖会上,他在起拍价9万元没人加价的情况下买到《六臣文选》,加上佣金,共花费10.35万元。
多位业内人士都认为这是捡了一个“大漏”!
国家图书馆善本室主任、著名古籍鉴定家赵前认定这是一册明万历二年崔孔昕刻本。赵先生认为,加盖有“天禄琳琅”或“天禄继鉴”印的古籍价格要比没有盖印的同种书籍贵十倍到几十倍之间!
著名藏书家王德认为:近几年国内“天禄琳琅”著录古籍的拍卖越炒越热,有著录比没著录的价格在迅速增加;有著录的失群单本价格也在增加,就是说整套“天禄琳琅”书的卖价不如拆散了按册卖得贵!王先生认为,这册明刻本《六臣文选》的市场价应在150万-250万元之间。
那位藏家凭自己的眼力和广博的知识“捡到了漏”!
一些拍卖行为方便管理单一委托人送拍拍品及专场的设置,常会将一些拍品放到其他门类专场里,比如,书法放进古籍专场,古籍搁在了书画专场,佛经摆到了佛像专场里,等等,这常常会被一般藏家所忽略,也就成为了“捡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