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三十年中国艺术历史的大展

2010年11月04日 13:33   新浪收藏  微博 收藏本文     

  “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历程”:

  从更大的文化视野总结三十年中国艺术历史的大展

  中国当代艺术经历了30余年曲折光辉的历程,研究并力求不埋没这段历史中更多精彩的史料,是民生现代美术馆首先追求的责任和义务。这段历史,将显示其在中国重新站上世界舞台中文化和艺术的先锋作用;这段历史,将成为中国美术在世界上具有先进价值贡献的里程碑;这段历史,对中国现在和未来的艺术充满启示。民生现代美术馆发起《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历程》大型展览,既是一次客观公正的历史呈现,又是中国艺术当代性建构的重要新起点。

  ——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何炬星

  2010年4月18日,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正式开幕,同时,“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历程”大型展览隆重开幕。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将“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历程”大展作为开馆展,展览立足于从中国立场和中国艺术的当代性建构的学术视角,客观、真实而全面的反映和展示19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和作品;展览对三十年来中国当代艺术脉络、思潮和史实进行系统梳理,可谓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来规模最大、最为系统综合的一次研究呈现,从更大的文化视野来看待这段具有文化发展史意义的艺术历史,关注中国当代艺术的产生、文化身份、在不同历史时期承担的社会责任等重要的理论课题,得到艺术家、批评家、媒体及各界人士也给予了广泛关注和普遍认可。展览既是对三十年来当代艺术历史的梳理和总结,同时也是对未来艺术多元与无限可能性的展望。

  以开放的架构,重塑具有广度和深度的中国当代艺术史书写

  从2009年开始,随着“30年”一词的大热,对于文化领域的三十年发展和成就的讨论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在很多总结中国三十年艺术的文章里,艺术批评各执一词,在观点与判断什么属于历史事实等方面甚至出现了具有根本性差别的判断。民生现代美术馆将讨论中国艺术三十年发展历程的大型展览作为自己的开馆展,自是有着独立的思考和判断,也试图通过这一重要的展事,思考和讨论——我们在总结中国当代三十年的发展的历史的时候,什么是我们要关注的基本的历史事实? 什么能成为我们判断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基本和客观的依据?对待历史和历史判断,重要的文化视野和思考是什么?面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历史,我们需要从什么样的角度和立场出发去建立历史叙述?

  民生现代美术馆在筹备展览期间,与很多中国艺术历史的写作者、参与书写者、艺术家等进行了观念的交流和讨论,以图客观地展示这三十年中国当代艺术的基本事实和对中国艺术发展的判断。中国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邵大箴、范迪安、栗宪庭、高名潞、许江、尹吉男、刘骁纯、巫鸿、朱青生、易英、侯瀚如、费大为、王璜生、黄专、温普林、吕澎、高士明、殷双喜、赵力、贾方舟、彭德、李小山、王林、廖雯、鲁虹等,作为当代艺术三十年重要的参与者,从各自学术角度为大展提供资料和线索文脉,从而使得本次大展成为集体智慧的展现,成为三十年客观公正宏观概括和独立思辨讨论的舞台。

  展览在结构上以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时间线索分为五个部分,讨论中国当代艺术中的绘画在描述社会思潮和反映社会现实:

  第一部分称为“现代主义思潮及实践”对于八十年代的优秀作品进行了回顾;第二部分“‘85美术运动”,展示了1985到1989年之间的优秀作品;在第三部分“后89思潮及其余续”对于中国艺术的新发展做出了详尽的展现;在第四部分“微观探寻于多元突围”和第五部分的“个性写作及未来”单元则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多元个性未来发展趋势作出了展望。

  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中国艺术三十年的发展历史中,中国的艺术机构从来没有将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历史发展给予全面的、具有自己独立历史观的呈现,其原因在于至今我们仍然存在着的完全不同的艺术价值观和艺术判断标准。这次展览,大家的讨论中具有共识的是,中国当代三十年的艺术始终是在各种思想和现实问题交锋与协商的复杂过程中变化和发展的,所以,中国艺术的三十年历史也是一个在思想、观念领域甚至意识形态领域生成的艺术发展历史。我们今天书写这段艺术历史的时候,要依据哪些发展和变化中的问题作为我们观察的基本历史事实?怎样以中国的艺术史写作态度看待中国艺术发展的学术观?我们究竟应从哪个方面思考和看待中国艺术的现状和未来?在展览中,这些问题也被一一提出。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何炬星认为,“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这段历史,将显示其在中国重新站上世界舞台中文化和艺术的先锋作用;这段历史,将成为中国美术在世界上具有先进价值贡献的里程碑;这段历史,对中国现在和未来的艺术充满启示。

  通过对中国本土的收藏研究,思考和建构中国当代艺术史的研究和展示体系

  在对中国当代艺术历史进行梳理时,是否有被忽视的历史性作品?哪些作品能够为我们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进行判断提供依据? “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历程”展览也为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提出了问题:收藏什么和如何进行收藏将是我们在文化艺术发展中的重要课题,对于一个国家的艺术史,收藏的公共权力如何在国家美术机构的收藏架构和资源分配上能够充分地体现出来,是当代艺术作品演变成一个民族历史叙述的“公共财富”的前提和条件。目前这个问题是被严重忽视的,国家艺术机构的收藏架构和线索有着明显的问题,收藏经费的分配和使用也存在着严重的忽视,而在市场机制下,在国内的民间美术机构、个人不断增加投入进行收藏的情况下,用什么制度能够保障和推动当代艺术的发展变得很重要。

  三十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当代艺术家作品被很多国外藏家收藏,也有很多国内收藏散布在各地。我们只能通过画册、美术史书籍、印刷品、复制品或展览来建立当代艺术史和图像观。本次大展在国内多位权威美术史学家们的学术梳理和策划执行小组的努力下,使得如此大规模、跨越三十年的绘画原作得以跟观众们近距离接触。

  展览展出的80余位艺术家的近百件重要作品,是对于三十年来当代艺术的全面梳理和总结,也是对当代艺术多元发展趋向的展望。展览的作品在结构上突破了以往展览的单一价值选择,全面、多维、立体的将中国当代艺术呈现给观众。1980年代前期,写实主义在欧洲早已是“过时”的艺术方式,但在中国,力图摆脱苏联式艺术观和教育下的中国艺术开始重新追溯油画的正本根源,并以这种貌似“过时”而实则在中国艺术情境中却是具有意义的艺术创作语言。这些在中国艺术和文化语境中具有影响力的作品,被许多国外人士拒绝于中国当代艺术概念之外,中国当代艺术的本土研究中也因种种原因有着不足和缺失。在“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历程”展览的开放框架下,一批重要作品得以首次呈现,陈丹青的《西藏组画》就是其一,他以类似法国画家米勒的深色调,抛弃了对西藏“欢歌笑语式”的意识形态描绘,注入以人为本的真切关怀;靳尚谊的《青年女歌手》开启了中国艺术家平光下立体造型的新课题,开创了当代人物与中国古典山水画有机结合的模式;罗中立的《苍天》,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久旱逢甘霖的状态;程丛林的《1944年中国沿海口岸——码头的台阶》,关注的是中华民族百年苦难和不屈不挠的宏大诗篇;杨飞云的《十九岁》力求表达出古典主义“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的理想美并且曾在1988年的“人体艺术大展”上引起过轰动。很多国外艺术界人士和国外媒体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史西方价值观的拷贝,而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何炬星并不认同,他认为中国当代艺术确实借鉴了西方的艺术语言,但通过这次回顾发现,绝大多数当代艺术作品是对中国人、中国社会的思考和情绪表达,描绘的完全是中国现实和问题。重要的不在于借鉴什么语言,关键是看它所关注的是什么内容,中国当代艺术关注的是中国的社会环境、社会变化中的心理感受,何谈对西方的拷贝?

  三十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当代艺术家作品被很多国外藏家收藏,也有很多国内收藏散布在各地。我们只能通过画册、美术史书籍、印刷品、复制品或展览来建立当代史的图像观。本次大展在国内多位权威美术史学家们的学术梳理和策划执行小组的努力下,使得如此大规模、跨越三十年的绘画原作得以与观众见面。

  展览展出的80余位艺术家的近百件重要作品,是对于三十年来当代艺术的全面梳理和总结,也是对当代艺术多元发展趋向的展望。展览的作品在结构上突破了以往展览的单一价值选择,全面、多维、立体的将中国当代艺术呈现给观众,这种丰富性的作品线索,也为对中国艺术三十年历程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具有档案意义的展示。

  二、广受社会关注的艺术展览

  大展从严肃的历史观出发,客观学术地首度全面梳理、回顾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的成就。大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响应与支持。

  民生现代美术馆自4月18日开馆以来,美术馆共接待中外观众20万多人次,成为上海市重要的文化活动。国家文化部部长蔡武、副部长赵少华、王文章等,国家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中央候补委员,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等国家部委领导人都前往参观展览并予以好评。在认真参观完三十年大展后,蔡武部长对展览予以了高度肯定和赞扬,王文章副部长不仅全程关注、指导本次展览,并亲笔撰写文章,刊发于展览同期推出的学术图录。欧盟副主席薇薇亚娜•雷丁女士、德国总统世博会代表团、加拿大总督先生一行、世博会数十位国家馆馆长,以及世界最著名前二十位美术馆馆长专程前来参观,并就民生现代美术馆现象展开讨论。

  展览期间,民生现代美术馆举办了一系列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活动与讲座,艺术类媒体广泛关注此次展览,大众传媒也对此次展览给予高度评价。批评家、艺术家等专业人士对于此次展览业给予了肯定,同时政府、娱乐界及各个阶层的艺术爱好者对于此展也表达了广泛的关注。

  艺术家、学者陈丹青先生高度评价了三十年大展,陈丹青表示,这是他第一次在上海看到水准如此之高的当代艺术展,更称自己最偏爱当代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他提到“从我们这代人到1990年代末,都是很土的中国当代艺术,我刚才看了一下70后艺术家的作品,是我此前没有看到过的,看后除了认同还很得意。艺术上,世界上发生什么我们也在发生,国际上有什么说法、想法和观念,我们也懂,也能迅速做出回应。这些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和我在国外看到的区分不是很大了,说明我们国际性的步伐非常快。”艺术家刘小东对于民生现代美术馆的建立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在中国民生美术馆的建立,是金融界的第一家吧。金融这种银行系统办美术馆,会引起更大的社会反响,因为金融在今天社会里面扮演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做这件事我觉得非常正确的吧。因为艺术离不开经济的支持,它只要一个美术馆有一个健康的心态,为中国整个艺术,不仅仅当代艺术,中国整体的文化做出它的贡献,为整个中国文化的生态园的建设,做出它的贡献,我觉得这就非常了不起。”中国美术学院张培力对于民生现代美术馆的发展方向充满期待:“前几年开始组建,我们就给予很多的期待。所以我在想,毫无疑问,民生现代美术馆的建立,会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往前的发展。而且我想到了这个时候,也真的是应该有一个中国国内自己的非常有学术的,有一定规模的,这样的一个美术馆。非常及时。”艺术家王广义谈到民生银行与民生现代美术馆的举措时心情很复杂,他说:“在民生美术馆做这样一个展览,我作为经历了艺术发展的见证人,我还挺激动的。在这个意义上,我挺感谢美术馆能够做这样一个,具有历史价值的事情。应当说我们现在看这个东西我不知道年轻一代,像我作为一个经历者我现在看,和以前不太一样了。虽然是我年轻时创作的东西,由于它有漫长的这种历史过程,或者说称之为历史的尘埃,我对它的感受心情很复杂。”艺术家谷文达认为:“我感觉银行的行为是很前卫的概念,作为一个银行、作为一个资本,怎么样来赞助文化事业。我想它做了一个很好的,像领头羊一样,特别对当代艺术,我不说,笼统说一个对艺术,对当代文化的一个介入,一个支持。这在中国的银行界、企业界是一个先例。那么我希望这样的资本卷入来推动我们中国的当代文化,对中国的文化是一个很大的促进,希望大家都像民生银行一样来卷入,来推动中国当代文化,这是我感觉,从这个展览得到的一个很好的一个想法……假如资本能够卷入文化的推进的话,自然而然大家都会卷入文化的那一部分,它起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著名策展人、批评家栗宪庭说:“我觉得这个展览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很胆大的一个想法,因为这样整个三十年的,从七十年代末到现在,这三十年是整个中国的一个,五四以后在艺术革命上一个非常大的节点。但是这个是在整个艺术史,在艺术家里面,一直封闭在小圈子里面,没有真正去总结它,也没有展示到社会上,如果国家做这件事,问题比较大,因为国家美术馆要做这件事的话,那要讨论了,很多意见要争论了。但是作为民间资本来做这件事,省去很多麻烦,也没有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它能做这件事,做的比较有意思。”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认为中国的银行应该承担起推动文化的责任,对于民生银行来做美术馆的看法他谈到:“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个可以通过收藏、研究、推动,或者说树立一种文化形象。其实更追求的是,应该承担起这种推动文化的责任。

  策展人朱朱认为:“当然我觉得民生银行是开了一个好头,因为在所有金融机构里面,民生是第一个用美术馆的方式来进入到当代艺术中的一个金融机构。而且它的起点非常高,从运作上给我们的感觉是非常专业的。我相信由它开始会带动很多金融机构,包括其他的一些资本会进入到当代艺术中来。”

  肩负文化责任:媒体报道中的民生现代美术馆

  展览同时吸引了海内外多家媒体的争相报道,其中,央视新闻联播、央视晚间新闻、凤凰卫视、美联社、法新社、彭博通讯社等媒体对展览都做了重点报道,全球互联网最高转载量达112万条。上海本地的主流媒体更是对展览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各类相关报道上百篇。这么多媒体对一家民间美术馆开馆展如此大规模的报道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一些媒体甚至认定此次大展注定将成为中国美术史上最重要的历史大事件之一。

  通过这些数字也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民生现代美术馆的这种重学术、挖掘历史的态度得到了艺术专业人士与非专业大众的认可与支持,同时也是对于民生现代美术馆这项举措的认可。

  民生现代美术馆,是中国民生银行基于其自身长远发展规划和事业梦想而成立的,是一家立足民间、回馈社会、服务大众的公益性艺术机构,以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健康持续走向纵深发展、以在中国大众中普及新美育为理念。虽然第一次正式展览尚未开幕,但民生现代美术馆业已成为民生银行品牌架构与品牌梦想的重要元素,成为这家14年里资产迅速由十几亿元发展到上万亿元的大银行结合中国国情借鉴国际成功经验的优异成果,是民生银行高瞻远瞩、宏图阔步地建设百年老店的重要步骤。

  艺术,正成为民生银行日益受到社会尊重的新因素,同时也符合国家文化发展的大趋势。民生现代美术馆开馆展与世博同步开展,是对世博的献礼,也是彰显民生银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举措,展览期间开展了如下一系列活动:

  免费赠票,向社会宣传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

  民生现代美术馆先后向高校、机构、社区等人员赠送了门票达30万张,展览期间有效观众20万人次。同时,还组织了学生参观大展并有志愿者对展览作品开展讲解等活动。此外,由于展览的高品质和在世博期间的积极影响,上海市外事办已将民生现代美术馆作为上海市世博会期间的外事定点参观单位,至今已接待了三十多批重要外宾,美术馆提供的专业讲解等公共服务赢得了来宾的一致好评。由于良好的服务,民生现代美术馆还被评选为上海市文化行业服务窗口的先进单位。

  开放夜场,方便观众

  为方便上班族和学生观看展览,美术馆将观众参观时间延迟至晚上9点,是全国首批夜间开放的美术馆。为响应广大观众的要求,美术馆决定将三十年大展截止日期由原来7月18日延长至7月25日。这些举措不仅拉近了公众与艺术之间的距离,也使得民生现代美术馆增添了人性化的魅力。

  举办讲座,增进观众对展览和当代艺术的了解

  为了给公众提供了解、欣赏当代艺术平台,民生现代美术馆配合展览推出10多场三十年系列讲座,如陈丹青《在当代艺术发生之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丁乙《艺术与设计》、周国平的《尼采与中国80年代文化思潮》等,听众几乎场场爆满。从听众反响、社会效应等方面均收到良好效果。除此之外,美术馆还积极与瑞士联邦政府科技文化中心合作,推出《艺术•科学•社会》系列讲座。该系列讲座不仅为美术馆观众带来了全新的教育体验,也使民生现代美术馆成长在上海的一处身肩国际间文化交流责任的美术馆。

  重视研究和出版,为中国当代艺术

  民生当代艺术研究中心在大展开幕的当日同挂牌成立。研究中心以支持理论家、青年理论学子的项目研究和项目出版为出发点,旨在保障中国学术研究的独立公正,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理论研究、学术出版等工作的持续性和深度性。

  民生银行对于艺术事业大力支持,使国民素养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此外民生现代美术馆上述一系列诸如夜间开馆、免费赠票、组织讲座、支持学者一系列重要举措,既注重了学术的深度挖掘,也彰显了民生的企业责任与事业理想。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