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真年代:80年代中国写实主义经典回望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8日 10:02 新浪收藏 微博
王丛卉
“中国20世纪八十年代”的在叙述的意味里,不是一个时间概念,而是一个永远值得回味的历史阶段。 她指向的是一段空前壮阔、深情和浪漫的社会文化形态。它所代表的,是压制的解除、人性的释放,以及预示着后来种种变化的巨大潜能,这是一个带有启蒙特征的纯真年代。只有在八十年代,一切都因为纯粹、率真、激情以及使命感而带着光辉的印记。它的整体面貌完全区别于充满着欲望刺激的九十年代,因为其纯真和理想化而成为之后至今20年里被不断缅怀的时光。
80年代同样是中国美术史的黄金时代。当艺术摆脱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30年的政治思想的束缚与牵绊,艺术家们得到反思精神和国际艺术领域新锐思潮的启发,出现了空前的艺术繁荣。
写实油画带着文艺复兴500年的辉煌向中国走来,在19世纪末初叩响了变革中的中国的大门,随着以徐悲鸿、颜文樑、林风眠等为代表的先驱艺术家们飘洋过海留学回归,他们播下了写实主义的种子,以毕生的精力投入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打造中国写实体系,并在后来的数十载中成为中国现代美术发展的主流体系。
80年代,在艺术创作空前繁荣的背景下,中国写实油画也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艺术家们将人文精神和真实生活与情感带进艺术创作中,中国艺坛开始出现一批具有民族、文化、乡土甚至浪漫特色的写实绘画作品,呈现出一派纯真清新的景象。
此次《纯真年代》的单元呈现正是在80年代这个黄金时期,作为80年代就开始在画坛最有分量的写实派艺术家们,包括王沂东、艾轩、杨飞云、孙为民、刘小东创作于1986-1990年之间的早期写实主义绘画的回顾。 他们的作品常被称为“新古典主义”,即对欧洲古典写实艺术的再认识和再发现——学习写实油画发源和硕果累累的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并结合中国本土的审美趣味和文化传统,创作在艺术本体上更为纯粹、在精神意境上更为永恒的油画作品。他们作为一个群体在90年代以前所呈现的这一艺术上的“归家”现象,是中国油画史上第一次真诚面对生活与精神情感的写实艺术。他们所代表的是中国当代艺术在面对西方现代艺术的观念和方法进行多元化发展和迷失的过程中,弥足珍贵的坚守与创新。
艾轩
在艾轩的写实作品中,人与自然是永恒的主题。80年代的艾轩独树一帜地把自然主义的抽象特质带入到写实绘画中,启蒙性的将中国写实油画带入一个新的层次。
创作于1988年的作品《有香客自路边经过》(LOT309)呈现的是艾轩最有代表
性的西藏孩童的题材。在创作题材上艾轩离开了中国美术的公共概念,把藏区即不可预知的世界与儿童即前途未卜的人结构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寓言结构与象征。同时,艾轩娴熟的运用写实技巧,将自然的生态环境、土壤、天空与现实的人物交融在同一个空间内,形成统一和谐的超写实语言,极致表达了自然与人性的纯真性。
艾轩作品中最重要的表达是人物的神态。艾轩对于人物的面部表情刻画是苛刻的:“我觉得表情这东西特别难掌握,分寸感很难把握,差一点点就不是我想要的那个东西了,极微妙。” 在《有香客自路边经过》(LOT309)这件作品中,小女孩的神情显然是整幅作品的焦点:在艾轩一贯的灰冷、孤寂的色调中,唯独女孩的脸上有温暖的光芒从栅栏的另一边射来,点亮女孩明亮的眼眸和期许的目光。这束自然的光线,似乎是写实的,因为这可能是在清晨中,而给观者的感受更是象征的和抽象的,使这件作品在表达冷峻的自然与单纯的人的关系中流露出温暖与希望的光芒,带给人为之一振的悸动。
王沂东
王沂东的独特之处在于从自然的乡土写实主义出发运用现代主义的理念来创造、升华古典主义美学,并发展为具有中国独特审美特质的浪漫写实风格。
出生于山东沂蒙的王沂东,一直用自己敏感而饱含深情的目光,捕捉家乡的人物、事件和文化中的微妙复杂的感受,创造一种能够表达人类共有情感的艺术。而在表达的语言元素上又是极其本土、极其中国特色的。创作于1986年的作品《遐思》(LOT 310)就展现了王沂东乡土写实与古典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
王沂东一贯的抒情和对传统文化符号的运用自然地呈现在这幅作品《遐思》(LOT 310)中。女孩身着典型的中国农村常见的浅色花布衫,微微褪色、朴素单纯。女孩靠在一堵已经皴裂的老墙上。墙上有一只在他的画中经常出现的鸟,好像刚刚飞来落在这里。整个画面结构及其简洁纯净,渲染出一种宁静的的氛围。这是一个看上去真实而又不完全真实的场景,艺术家运用了象征、对比等现代主义观念,凭借对写实油画的深厚功力,通过营造一个极端的场景,表达出了充满想象的情感空间。正如王沂东自己所说的:“我的作品不是完全的现实主义,我觉得带有浪漫主义,也带有一点理想主义。我心里有一种感觉或是场景,我常常自己制造。 造型、色彩都往脑子里设想的那个极端走。”
因此,与其说这幅作品是乡村写实不如说是更纯粹的浪漫主义精神气质,只是王沂东运用了他说一贯钟爱的乡村女孩的形象来完成这种细腻的表达。这中素净纯净的气息在王沂东进入90年代以后开始运用喜庆色彩的极富感染力的民俗红色渲染深厚的浪漫乡土情怀之后就很少再出现了,因此创作于1986年的《遐思》(LOT 310)是其80年代早期作品中的惊鸿一瞥。
孙为民
孙为民作为80年代另一位重要的乡土写实油画艺术家,与何多苓、王沂东、艾轩同样受到美国当代现实主义画家安德鲁·怀斯 (图1) 的感伤情调和乡土自然主义的风格的巨大影响。 孙为民在对于古典写实技巧的同时在精神层面上追求和谐与浑厚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创作于1990年的《冬日的阳光》(LOT 314)就具有80年代典型的“怀斯”风。辽远空旷的天地间仅有一人一马和几个草垛,但表达的内容却十分丰富,这得益于艺术家深厚的写实功力和看似统一的灰色色调下的色彩微妙变化的精细处理。艺术家在这里画的是天与地、瞬间与永恒、人与自然、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关系,他画中的乡土,已经是对经验过的生活的提炼,在浓浓的回忆感中,一种关系被建立起来。《冬日的阳光》(LOT 314)由于精深的写实功力,微妙丰富的色彩变化,以及在对日常的累积体验中所捕捉到的朴实生活的精神内涵,当之无愧地属于80年代乡土写实绘画发展鼎盛时期的佼佼者。
杨飞云
杨飞云无疑是中国写实画派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女性肖像一直是杨飞云创作的主线,与王沂东、艾轩等乡土气息浓厚的人物形象不同,杨飞云画笔下人女性通常在更为日常的城市生活的室内背景中展开。杨飞云作品的独特之处为其主角的灵动和纯真,以近乎摄影的锐利和非现实的平滑,反映了中国学院派训练的扎实功力。
在审美与精神性的追求上,杨飞云坚持古典艺术的追求,他始终在作品中试图表达在人性里寻找神性的品质。“我画画的时候更喜欢或者更期望自己能从真实的人当中去寻找他带有神性的品质,我注重令人崇敬的东西,喜欢带有超然的美感,或者是宁静的意境。 说神性品质可能不好理解,换成健康品质,或者真、善、美的品质更容易理解。”
创作于1990年的这幅《收藏家的女友》 (LOT313) 正是如此。这幅画仍然是室内画,一个美丽的女子静靠在沙发上,背后是一幅虚处理的古典绘画。无论画面的构图和人物的情态,还是写实技法的表现,都显示出它创作精神的来源——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物写实性。人物的肌肤柔美白皙,容貌端庄秀美,浓密具有的发卷梳出可爱的轮廓,两只大耳环的光泽显出它的质地和手感,主角散发出具有80年代时髦女性的气息。气氛安适,人物显得娴静又若有所思。
《怡然》(LOT316)创作于2004年.。淡墨绿的背景光线色彩和女子身后艺术家常常描绘的绿色大页绿色植物衬托着娴静的坐在藤椅上的女子。 光线柔和恬静,女子神态怡然,体态放松,身着白底绿边蝴蝶花样长裙,图案灵动细腻,和谐完美。作品中呈现的超然的美感正是艺术家的终极追求。
刘小东
中国当代艺术在80年代风起云涌的西方当代艺术新思潮及观念的影响下,轰轰烈烈的迎来了85新潮的艺术浪潮。在喧闹的观念冲撞和创作选择中,刘小东、喻红等青年艺术家依然坚持写实主义路线,但为其注入直面身边所见事物、用更为当下、更为自然的语言创造了写实的新生代。
同为中央美术学院写实油画的一脉,刘小东的写实品质和王沂东、杨飞云这一代画家的写实品质极为不同。他的创作是直接的、现实的、是不带过多思考的,他描绘的对象属于当下大多数人群的普遍生活方式。他的画面不刻意讲求细腻和匀整,不求唯美、浪漫或崇高等美学特质,并且极力排除外在意义对作品的注入。强调自己的现场感受出发,几乎不加过滤,笔触纷飞,很有纪实电影脚本或现场手记的意思,所有一切都是为了表达现场感的真实性和重要性。在摄影及影像等科技手段空前发达的背景下,用传统的架上写实技能来坚持现代性的真实表达,是刘小东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中难能可贵的坚守与创新,也使刘小东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家中最具有价值的实力基础。
刘小东创作于1989-1990年之间的作品《学者》(LOT 311)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强烈的真实感。
画中的女人体健壮但不做任何理想化的处理,脖颈处的一大片阴影、皱纹、腰腹部赘肉的折叠,在顶光的照射下,显示出非常丰富的光影和色彩变化,很好地体现了画家绝对的写实造型能力。艺术家用笔非常大胆而轻松,清晰的笔触可见其创作时饱满的激情,色彩的主观性提示出他对对象“现场”的感受力。虽然创作的是人体绘画,但画家只取了人物的上半身来进行描绘,并着力在面部表情和身体状态上,可见他所感兴趣的是人的精神状态。这件作品《学者》(LOT 311)极致的表达了刘小东在写实主义的道路上扎实而牢靠的脚步。也正因为这种坦诚、直率的艺术态度,成为中国当代美术史中最响亮的写实作品之一。
喻红是和刘小东一同出现在美术界视野中的“新生代”画家,在写实力度的表达上,喻红和后来成为她先生的刘小东的不同在于:作为女性艺术家,她更加沉浸在对个人情怀和个体在大环境中的自我情态的尽情表达上。她的作品从一开始就带有一种凝视自我、在自己的悠然静思中获得对周围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感叹、斟酌和面对。《粉色人体》(LOT 312) 用浓厚的粉色渲染人体所处的背景环境,人体背对观者, 沉浸在个人的情绪中。写实的笔触描绘了女性裸体的放松的形态、细致的发型描绘,呈现出80年代时髦的女性气息。 是喻红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的代表之作。
回顾中国写实绘画的发展,由西方文艺复兴的源头流入中国大地这100多年的历程来看,写实主义从生根发芽到百花齐发,俨然成为中国现代油画史中灿烂辉煌的一章。《纯真年代》单元展现的是80年代写实主义绘画在中国的经典回顾,再现中国写实艺术家在那个深情、壮阔、纯真的年代所带领的启蒙精神为其后中国写实艺术的发展所带来的深远影响。更重要的是,这批杰出的中国写实艺术家与中国写实艺术也将随着国际当代艺术的发展继续着其多元化探索的步伐。 因为他们相信中国写实表达的不仅仅是由学院派严谨的训练和技巧而带来一种强烈的视觉感受,更是具有强烈的本土意识及审美趣味的能牵动人内心感受,充满人文本质的真实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