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旗:古玉收藏市场将走向何方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5日 13:40 中国文物网

  茶香飘渺之间,经常与挚友交流古玉收藏方面的东西南北;现实生活中也拜会过形形色色的古玉收藏爱好者,面对良莠不齐的古玉收藏市场,往往感慨万千,可以用八个字概括目前的现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所谓“百花齐放”,也就是大江南北的爱玉人分成了若干收藏群体,比如红山的、良渚的、齐家的、巴蜀的;每个地域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管理和合理的交流,民间的交流和探讨也仅仅是建立在小范围之内,不被认可,也难成气候。一些大的古玉收藏组织也只是经济利益第一,很少举办专业的、能提升鉴赏水平的活动。收藏爱好者对古玉的全面认识和相互了解的缺失也就可想而知。

  “百家争鸣”,正是由于每个区域出土地的环境及玉质不同,对玉器影响而产生的表象也不尽相同,所以在鉴定古玉的方法和理论上会存在着种种差异。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自站在自己收藏的角度看问题,很难达成统一,这样势必会扼杀掉很多出土资料中没有或是地域特性很强的古玉,再加上某些学院派不正确的导向,所以造就了古玉鉴定知识和理论的众说纷纭。普通收藏者信奉学者专家,学者专家更容易得到媒体的推介,他们的理论也就会传播的更快,殊不知,某些学者的鉴玉理论是建立在代代相传的固有模式上的,而不是建立在大量的实践之上,他们有的不是从心灵深处喜好古玉,而是一种工作的安排,“学者”称谓,也就自然成了工资待遇机制中的自然产物。而民间藏品大多无据可考,虽然有之,也是避而不谈,怕惹火上身。这就造就了学院派和实战派的观点分歧。学院派讲究有据可考,无据可查一概毙之;实战派讲求实践出真知,符合出土规律,皆可看好。加上某些学者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而做出的违心行为,更让古玉收藏市场迷雾重重,雾里看花。

  如果某些专家学者真正的从实实在在地玩玉中得出经验,能与研究玉文化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那他们将会成为古玉鉴定界当之无愧的领袖。

  割据四方的局面,不正确的舆论导向,加上日新月异的造假技术,势必把众多的古玉收藏爱好者搞得晕头转向,不知所云;让人们谈玉色变,不敢越雷池半步。

  这就是不甚乐观、畸形的古玉收藏市场!

  正确的古玉鉴定知识和理念,是收藏者面临的一个最大的瓶颈。它不在于你读了多少本书,通晓了多少玉文化的内涵,更不在于你玩收藏的年龄有多老;而是基于你上手玩了多少件老玉而积累了多少的经验,以及你对古玉有多大的痴迷和悟性。

  古人言:“一岁不成驴,到老是个驴驹子”,一开始你鉴玉的的理念和知识是建立在不正确的思路之上的,再加上你对古玉鉴赏没有太大的悟性,所以你就会固执地把你的路子走到底,走到黑;更甚至会以你自己的思维思考方式去打击挖苦别人。

  鉴定古玉,首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就是古玉的新老问题,也就是古玉在当时环境里,几百上千年形成的各种特性在玉器上的表象。抛开这个前提,先去看什么玉质,形制,工艺,自然会本末倒置,只有把这些特征形成的原理搞明白,鉴定玉器,不会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就像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无论他穿什么时髦的装束,做什么最先进的美容,从后面看再怎么年轻,但无处不在的历史沧桑感,绝对会让他实际年龄外的伪装无处遁形!这一点,往往会被很多专家和学者忽视,现实生活中也接触过很多类似的人和事。

  知识不是永恒不变的,随着考古的发掘,你不断地实践、交流、探讨,从古人留给我们的遗产中吸收更多的营养和知识,辩证和理性的看待一切未知的问题,你的经验和水平就会水涨船高。有了更多的你,古玉收藏市场才会健康、有序、长久的发展下去……

  面对古玉收藏的如此现状,从一个古玉收藏爱好者的角度,提几点建议,希望被认可和鼓励,更希望得到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1、确立古玉在收藏中的地位。

  目前,古玉被列为杂项收藏之中,实在是觉得冤屈,感到深深地无奈和郁闷。

  中国玉文化绵延近万年,并且从没间断,它不仅呈现了古代的礼制与文化内涵,把儒家思想有机结合在一起,深深的影响着一代代的谦谦君子,还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其历史价值和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非同小可,不容忽视和漠视!!!

  铜器,出现在新时期时代晚期,书画,出现在汉代蔡伦发明了纸张以后……,目前还没有哪一种古代收藏品能取代它在文化中地位,把它列在大项之外,太不可想象了。国家和组织,不从舆论导向上正确引导和支持,古玉收藏将会雪上加霜,更加艰难。

  我严重呼吁:它不仅要单列一项,而且应该排在众多收藏类中首位。

  希望更多古玉收藏爱好者一起努力,也希望国家相关部门重视古玉的研究和收藏,让玉器收藏名至实归,让古人的聪明和智慧更好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发扬光大。

  2、重视民间收藏。

  民间古玉收藏,自古有之,虽然汉代以前礼制的限制,平民百姓无法满足收藏的欲望,但宋元以后古玉进入寻常百姓之中已是平常之事。现如今,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步开始重视文化品位的提升,由于这两年股票、期货、房产市场的冷淡,字画瓷器高仿品的泛滥,许许多多的人想涉足或已经涉足了古玉器收藏的领域。

  纵观古玉出土的数量,几个官方的数据可想而知:

  安徽凌家滩文化的一个墓葬中出土玉器300多件,层叠了六层;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一个妃子的墓葬里出土玉器755件,还不算玛瑙、松石之类;

  山西曲村西周的一个夫妻合葬墓里,出土玉器1000多件。

  从夏代开始,到清代结束,共有559位帝王,当然都是一把手,再加上历朝历代的诸侯王、达官贵族等等,不计其数,难以统计。大家都知道,自汉代往前推进,墓葬的藏俗,都是严格礼制进行的。你自己想象吧,地下到底会有多少东西呢?!

  我们已知的,到目前为止,发掘的25座汉代诸侯贵族墓中,其中18座已经被盗。汉代的防盗措施可谓是固若金汤,都能被盗,何况是其他朝代的墓葬呀!!当然,这种被盗,不一定完全是现代所盗,因为自汉代以来就有,宋代极致,80年代亦疯狂一时。

  然而,盗出的东西,真正走出国门的,与国内的民间藏品相比而言,可以说是微乎其微。这一点,大家从网上查一下美洲、欧洲等收藏中国文物之最的各大博物馆的藏品可窥一斑。

  所以,民间藏有大量古玉藏品,更不乏有很多精品、孤品!

  之所以有如此数量众多的古玉收藏,民间才有众多藏而不露的鉴玉高人,不是不愿意露头,而是害怕触及国家法律的红线。

  既然如此多的藏品和鉴玉高人,我们为何不放开政策,在国内任其发展和交流呢?只要文物不出国门,那就万事大吉,否则严惩!

  如何重视民间收藏的地位呢?

  其一,国家应大力宣传和弘扬玉文化,让更多的民间爱好者参入到古玉文化的研究当中;

  其二,国家应设立一个管理民间古玉组织的机构,制定相关的法规和措施,时刻保持两者之间信息流的沟通,必要时给予一些政策和经济的支持,鼓励和正确引导民间古玉收藏,让其民间组织发扬壮大。

  其三,可采取拿馆藏品实物和玉文化理论考试的办法,公开选拔一批民间鉴玉高手,让他们成为民间藏玉和国家研究组织间的一座桥梁,有必要给予真正的民间鉴玉高手一个合法合情合理的地位和待遇,让他们参入到学院派专家学者研究古玉的队伍当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巧妙地把民间收藏和官方玉文化研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势必会更有利的推进中国玉文化的发展。

  我相信,随着国家对文化的重视,民间有志之士对玉文化的推动,古玉的地位将会进一步提升,我坚信:国家对古玉藏品及收藏队伍的重视也就顺理成章、顺其自然。我们呼吁,也热切期待!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