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资炒作艺术品市场可以置之不理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16日 19:25 北京晚报

  盘点2010年经济,游资炒作成为一个热词,似乎从农产品到艺术品、从红木家具到奇石珍宝……市场上仿佛到处都有游资,这些钱盯住什么东西,什么东西的价格就如同中了邪一样变得疯狂起来。

  什么是游资?谁也说不清。有多少游资?谁也说不清。游资从何处来,将向何处去,更是谁也说不清。炒股票、炒房的游资怎么一下子就能去炒大蒜、炒生姜、炒土豆、炒白菜这有些说不清,严打之后怎么就去了上海邮票市场炒猴票、去了福建炒大红袍、去了银川炒奇石、去了深圳炒碧玺、去了湖南炒黑茶……统统都是说也说不清楚的事情。

  游资炒作年年有,今年似乎格外多。早年有人炒君子兰,2006年炒普洱茶,这几年一直未断炒红木家具。在这些炒作过程中,一些人赚了钱,但大部人亏损,一部分人甚至血本无归。《深圳商报》11月21日关于游资炒作报道的编者按说:“暴涨暴跌不但打击消费者信心,对行业也是一个很大的摧残。”

  新华社《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一位愤然退出红木家具业的业内人士,他向记者揭露“行业奥秘”时说:“(这个行业)只愿意谈价格升势,不愿意谈行业乱象;只愿意制造‘标准’,不愿意实施监测;只愿意囤货待涨,不愿意扎实创新;只愿意‘吹高’价格,不愿意警示风险。”“这个行业的产业链就是:‘老鸟’吃‘小鸟’,‘小鸟’吃‘菜鸟’,‘菜鸟’吃‘圈外人’。”

  有一点看来可以肯定:市场上的炒作之风表面上看起来是游资在兴风作浪,其实都是里应外合,是本行业的“老鸟”在作怪。你看,年底的电影市场在炒作陈凯歌、姜文、冯小刚、葛优。不也是几只“老鸟”和经纪人、制片人一起为了拉升票房在放声吆喝吗?

  搞市场经济,我们才搞了二三十年。在人人都梦想发财和炒什么都有可能发财的市场氛围中,鸡毛蒜皮都能吹上天去,就别说实实在在的王羲之《平安帖》摹本、乾隆粉彩镂空瓷瓶拍出天价了。没把天炒破了,已经够对得起老天爷。别看我们搞市场建设经验不多,搞市场炒作已经很有一套了,忽悠“圈外人”更是炉火纯青。那几只“老鸟”每次都能炒作成功,把大批观众忽悠进电影院里去,就是明证,不服不行。

  有人提出给游资出路的主张,认为对游资驱逐,不如让其“安身”,扩大游资的“生存空间”。具体地说,稳定物价“16条”与非公经济“新36条”一起发力,让游资这部分财富合理增值。这个主张看起来很美,不过游资这东西“游”性太大,挣的是快钱、热钱,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能不能乖乖地听话就难说了。周小川行长说他那里有个“池子”,是装国际热钱的,也不知道有没有地方把国内游资一起装进去。或者等国际热钱跑了,腾出池子再装这些游资。

  在没有更好的办法对付游资之前,我看最好还是和游资打个招呼:对关系国计民生的衣食住行和教育、医疗等市场,一律不许炒作。凡炒作者,必将严厉打击。对于不能吃不能喝不能住的君子兰、猴票、红木家具、电影票之类,有人愿意炒作,我们可以不理睬它们。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