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价:造个概念很给力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17日 08:22 东方网-文汇报
12月3日深夜11时20分,北京保利5周年秋季拍卖会“中国近现代书画夜场”开始拍卖齐白石画作《英雄长寿》。这幅长157厘米、宽55厘米的画上,一只松鹰傲立枝头,左上方写着四个篆字:英雄长寿。当晚,白石老人的拍品共有30来幅,这一幅估价200万至280万元人民币,价位忝列中游。看得人瞠目结舌的是竞价过程——
180万元的起拍价甫一报出,响应者争先恐后。这个价位的拍品,依照规矩,一次追加20万元较为合理。不料,拍卖师“200万”的报价话音未落,场下一位买家便急急举牌,高声喊道:“800万!”这一喊很是给力,价格立即被顺势推高,直到1800万元落槌。
当真如此“不差钱”?这份志在必得,究竟是冲着“齐白石”的名头,还是冲着“英雄长寿”的彩头?从200万一蹦而上800万的非常理出牌手势,不免让人疑惑,这样的狂热究竟与艺术有多大关联?
浮云易变,纪录一再刷新
这个秋冬之际,艺术品拍卖的成交价格纪录像粉笔字一样,总在短时间内被轻易擦掉重写。王羲之《草书平安帖》的一个高古摹本在嘉德秋拍拍出3.08亿元人民币,一字价值700多万,成就了“最贵单字”;宋徽宗御制清乾隆御铭“松石间意”琴在保利秋拍拍出1.36亿元人民币,不仅刷新古琴拍卖世界纪录,更成为首件价格过亿的乐器;中国绘画新纪录由徐悲鸿的《巴人汲水图》以1.71亿元人民币在翰海秋拍创下;清雍正御制掐丝珐琅双鹤香炉,在香港佳士得秋拍中以1.29亿港元改写了掐丝珐琅艺术品的世界拍卖纪录……
纪录只是一时之记录。11月20日在嘉德秋拍中以3976万元人民币创下黄花梨家具拍卖纪录的一对乾隆黄花梨云龙纹大四件柜,次日就被一张明代黄花梨簇云纹马蹄腿六柱式架子床以4312万元人民币超越;11月下旬,嘉德秋拍刚刚以高达41.3亿元人民币的总成交金额刷新中国艺术品拍卖单季纪录,十多天后,保利秋拍便以52.8亿元人民币的总成交金额交出一张令人惊艳的新答卷。
炒作概念,拿来股市“特色”
一位金融界人士分析道,艺术品市场火爆与当今世界的资金泛滥直接相关。与股票、债券、房产、大宗商品一样,艺术品成了一些人投资谋利的工具。今年以来,低迷而不稳定的资本市场无法像往年那样坚挺起投资热情,一部分资金便分流到艺术品市场,同时把国内股市追逐和炒作概念的“特色”带了进来。艺术品持有者和拍卖机构则很能看风使舵,当一位名家的作品的拍卖成交价创出新高,此人的其他作品就会马上被接二连三推进拍场,赢取“一路佳绩”。本来独一无二的一件件艺术品,被强行划分为一个个“板块”,生造出一个个“概念”,哪怕并非精品,只要属于热门板块、沾上热门概念,跟风的人就多,拍出的价格就高。
眼下最火的,非“乾隆概念”莫属。今年保利秋拍“咀英澄华——清代宫廷典藏中国古代书画夜场”中,多件《石渠宝笈》著录作品拍得天价,包括以1.68亿元成交的宋代佚名《汉宫秋图》、以9072万元成交的明代周之冕《百花图卷》、以5040万元成交的明代陈继儒《云岩萧寺图》。《石渠宝笈》由乾隆主持编纂,入选作品意味着“皇家宫廷收藏”,身价因此被炒到“不同凡响”。记者在现场还看到,一枝乾隆皇帝手绘的杏花,寥寥数笔,竟也拍得2352万元,而构图稍微复杂些的一株乾隆御笔汉柏,则被抬价到了8736万元。有位来自东北的老藏家说:“其实‘清宫曾经收藏’并不能说明作品艺术成就是高是低,甚至说明不了作品是真是假。那些人就是因为‘乾隆概念’大红大紫、‘钱景’看好,才敢如此出手。”
当李可染作于1959年的一幅水墨巨制《长征》在今年嘉德秋拍拍出1.075亿元人民币的天价之后,李可染作于1978年同样名为《长征》的另一幅画作便在十来天后的保利秋拍中现身,以9856万元成交。时下拍场的“大热概念”还有齐白石和张大千,据雅昌艺术网的统计数据,今年出现在大陆20家拍卖公司秋拍中的齐白石作品共477幅,张大千作品共474幅——数量如此之大,让行家不禁质疑其中有几多赝品;而截止到11月底,齐白石共有35件作品的拍卖价超过千万元人民币,其中4件超过了5000万元人民币。
“股市里炒作概念,本属旁门左道,事实上‘被扎堆’的那些股票,每一只都各有特点;艺术品更是个性鲜明,况且价格已被抬得如此之高,盲目跟风,很容易失手!”行家的话恐怕劝不动谁,炒家们心正热。
本报记者 范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