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吴燃:艺术是生活的净化与升华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06日 22:45 中国网
陈英杰
怎么也想不到,站在我面前的就是仰慕已久的吴燃先生。瘦小的身材,黑黑的脸膛,带有安徽口音的普通话,听起来让人有些费劲,只是那两只有神的眼睛,仍旧透射着几分艺术家的气质,让人过目不忘。他形容自己是“半生荣辱已成翁,鋪纸落墨写丹青。”这是我刚刚调画院时拜访老同志,吴燃先生留给我的第一印象。
吴燃先生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已经是很有影响的版画大家了,他的作品比他的人留给人们的印象更为深刻。吴燃从小生长在农村,有过军旅生涯,他对大自然情有独钟,在他的版画中 “自然之美”是弥足珍贵、感人至深的,这不单单是因为他执着于对自然之景的描绘,而更应诠释为对人生的一种真诚、恳切的态度。1954年夏天,吴燃去内蒙骑兵部队体验生活,一行四人骑马向草原进发,烈日炎炎、马蹄嗒嗒,人马汗流浃背。遇到水井战士用水桶提水饮马,碧绿的草地像斑斓的大地毯,夕阳西下辉映出硕大无比的天幕,正赶上一个蒙古族姑娘用长竿提桶饮着自己的羊群。这些场景,让吴燃回到北京,夜不能寐,婀娜多姿的蒙古族少女和骑兵战士重叠在一起,构成新的军民关系,他拿起笔创作了套色木刻《饮马》,同年入选《全国第一届版画展览》,在全国起了轰动。《人民日报》在报道这次展览消息时说:“此次展览涌现五位青年版画家”,其中就有吴燃的名字;《美术》杂志、外文《人民中国》、香港《大公报》等,都发表了《饮马》,并有老版画家力群、王琦的评论文章和评介内容;朝花美术出版社印成单幅画在市面销售,民族出版社印成十二种文字的画集,接着又被选送到日本与英国展览,这一切对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画家是多么大的鼓舞啊!
吴燃的版画写实性很强,每幅作品都珍藏着他不同阶段的人生经历,生动而感人,每一个线条、一块色彩,都是他用铁笔木纸诉说的娓娓心语,悠远而细腻。看他的作品,如同一曲曲真实而感人的动情长歌:《哨所下岗后》那夜色中,休憩抽烟的工人脸庞上浮动着的一点微微火光,令人浮想联翩;《斜阳》中,从海平线投来落在海港战士身上的淡淡余晖,让观众感受了无穷力量;《夜》里,茫茫夜色与风雪呼啸中艰难穿行的骑兵背影,让人想到和平的来之不易;《田间午餐》中,农民辛勤劳作后闲谈的惬意、畅然……这些凝结着远去岁月中的珍贵记忆,无不渗透着吴然对普通劳动者的深厚情感。生活的沧桑与磨砺,在吴燃的心中留下了美好的种子,他通过对现实生活细心、敏锐的观察,从平凡中发掘、提炼不平凡的美,将自己对于至美人格的理解,以及对人性的深沉关怀,以现实主义的方式予以表现,这是吴燃先生追求的艺术内在精神,也是他希望在画中阐释的艺术真谛。
吴燃的作品充满诗情画意。他曾经说过:“如何从平凡、常见的生活中去发现美、表现美,并赋予它以诗的意境,使作品更生动、新颖、质朴、内涵,应该成为画家的执著追求。”在他的作品《汲水》中,一名小女孩侧身跪在溪旁提水,天与水融为一体的白色背景,巧妙的营造出了夕阳的光线效果,使处于逆光之中的人物与倒影在简单的画面中更加整体的突出、勾勒出来。整个画面恬美、宁静,使我们仿佛从中听到了淙淙的溪水声。另一幅作品《两个村落之间》,描绘了在水光山色掩映之间的村落小舟,在黑白色块大开大阖的对比中,构成了一首“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画中之诗,营造了一派天上人间的山水景致。
吴燃作品中的诗性之美,还表现为“以少胜多、以简胜繁、以淡胜浓、以朴素胜华丽”的审美取向。吴燃在谈到对于美的理解时,十分倾心于那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返璞归真,因此他在作品的形式琢磨中,也尽量去追求“以有限的画面,留给观众无限的想象空间。”吴燃惜墨如金,在他的的版画中,鲜少有繁琐堆积的构图与夸张炫目的色彩,多是在尽力营造天然、简约之美,让简单的画面产生气韵的流动,从而延伸出无限的臆想空间。他的风景版画《斜坡小道》,正是以独特的构图与表现方式,用寥寥几根大胆挥洒的线条和几块墨色,把连绵巍峨的群山和九曲蜿蜒的山间小路表现的淋漓尽致,仿佛让人能听到了山麓上骑驴的孩童那欢快的笑声和毛驴脖子上的铃铛声在山间回荡……吴燃画中“诗境”的营造,就是通过自然之景的描绘“托物言志”,以构图、用色等方式,揣摩“形”与“意”之间的微妙关系,在有形的画面中产生着无形的“弦外之音”,如同中国画追求的“象外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无画处皆成妙境。
吴燃先生说:“艺术,是生活的净化与升华。”他正是以这种淡然的生活态度与真诚的艺术渴望直面人生,才创作了许多不愧于时代的佳作。如今,吴然先生已经80多岁了,仍然孜孜以求,笔耕不辍,自得其乐,真是令人神往 。 (作者:陈英杰 天津画院党组书记)
注:吴然先生1928年出生于安徽萧县。天津画院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版画家协会常务理事、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美术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