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口头联合购买天价艺术拍品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07日 07:48 大洋网-广州日报 [ 微博 ]

  艺术品投资

  天价拍品频出 艺术品金融化初级形式虽逐渐增多 但艺术品市场金融化程度不高。

  2010年冬,秋拍大潮落幕,亿元拍品频出,天价买家的资金来源成为市场“热门搜索引擎”。有市场行家透露,不少超亿元拍品都不是由单一买家购得,如拍出5.5亿元历史新高的瓷器买家正是多位来自浙江的买家集资购买。

  “随着‘天价’的标准越来越走高,这种艺术品金融化的初级形式将逐渐增多”,见证本季多件天价拍品成交现场的行家表示,艺术品市场中还是多停留在“口头联合”的方式,艺术品市场的金融化程度还远远不够。

  文、图/记者 林琳

  多个买家:

  联合购买天价拍品

  “说好听点,很多天价拍品的买家是私募基金,说通俗点,就是多名买家凑钱竞拍。”曾经见证本季多件天价拍品成交现场的行家透露,以5.5亿元天价品为例,当时拍卖现场中至少有90%是华人买家,只有几名是本地买家。最终“折桂”的是来自浙江的多名投资者。不过,记者向多名市场行家了解这投资者的数量和资金方式,却没有结果。

  德美艺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董艺认为,这种“凑钱”的方式是艺术品市场金融化的初级阶段。

  “这种联合购买的方式更多出现在国内买家到国外竞买的时候。”广州市文物总店总经理曾波强近年游走于国内外的艺术品市场,他认为,随着国内天价拍品的价格和出现频率的激涨,联合购买的方式将更多出现。

  艺术品市场:

  只有“散户”在零散操作

  然而,从市场中可以了解到,作为特殊的商品,艺术品的资金构成方式往往是口头的、不具有合同的,甚至可能随机性较强的方式。曾波强表示,这种方式看似不可思议,但真正互相信任的行家却认为这种方式最为稳当。当然,如果“乌合之众”就难以成事,而曾有“不良记录”的行家再也无法“翻生”。

  近几年,艺术品市场中的金融产品不断推出,特别是多个银行都曾推出各种艺术品理财产品,但最后却出现“雨点小”的情况。董艺认为,无论是抵押贷款、融资、文化产权交易所还是艺术品基金等方式目前现状如何,都不能否定艺术品金融化肯定是大势所趋,但是艺术品金融化的难题众多,除了艺术品市场历久形成的旧传统难以改变外,艺术品的确真环节、评估环节、完成评估后的管理、保险,储存保管等都未得到有效的解决途径。

  “尽管艺术品需要的资金量很大,但是不能跟其他资本市场相比。”曾波强认为,如果有大的资金入场,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把资源垄断起来,而目前拍卖市场的货源反复出现,证明了资源并未掌握在大的集团手中,只有“散户”在零散操作。

  有人担忧艺术品市场的过度金融化,曾波强却认为:“艺术品市场的金融化程度远远不够。”有收藏者认为,正是艺术品市场的“靠信誉”、“靠眼力”这个特殊性,导致艺术品市场的金融化程度很难提高。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