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文化年鉴之逝者华君武评点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3日 13:10 南方都市报 [ 微博 ]

华君武画像 华君武画像

  6月13日逝世

  为政治服务

  可讽刺才讽刺实在讽刺

  对历史负责

  该反思就反思方为反思

  华君武(1915-2010),当代著名漫画家,曾任中国美协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华老君武先生的漫画,最可贵的特点在于“幽默”。

  画漫画要引人发笑,利用一个夸张的造型或者设计一句笑话可以办到,但“幽默”不在这一层次内。

  一幅漫画称得上“幽默”,固然要有令人莞尔的效果,但最本质的标准还在于“有意境”。追求“意境”曾经是中国漫画创作的主流意识,涌现过一批卓有成就的名家与大家,华君武无疑是其中最佼佼者之一。

  今日的漫画潮流早与华君武的时代不同。而这截然的变化也不过发生在短短十几二十年间。由此亦可折射中国社会在二十世纪历经多少剧变,造成几代人成长历程的巨大差异。他们对事业、理想等人生命题的理解与抉择也因此形成了对比鲜明的各自特点。今日,在中国向产业社会急速发展的大环境里,画漫画要行时,首先必须符合成为“商品”的要求。基于漫画并非奢侈品的传统与现实,商业经营漫画采取薄利多销的原则。为了最大量地招徕消费者,漫画必须成为大众的取乐工具,充分强调其“娱乐性”。于是追求轻松、刺激就成为今日漫画的潮流风格。

  而在华君武的时代,中国既闯过生死存亡的关口,又经历政治风潮的动荡。作为文化人,无法不对这堵在眼前心头的沉重现实进行思考。他们将这一层思考寄托在漫画中(当然还有其他文艺形式),漫画遂因此成为一代文人的思想载体,其“观念性”得到特别的凸现。

  从审美机制的角度,漫画其实有别于一般绘画。一般绘画由调子、造型等绘画元素组成画面“节奏”,由这节奏表达出“意境”;漫画却不然,它的“意境”是在对“观念”的表述中传达,观众在读懂漫画意思的过程中进入其意境,漫画的“画”(还有文字)的任务就是让观众明白一个“有意境”的“意思”。用一个曾经“新潮”的字眼来说,漫画是一种“观念艺术”。丰子恺也曾指出:漫画是简笔而“注重意义”的一种绘画。

  从理念上说,漫画由观念达至审美,一般绘画由节奏传递美,这是艺术的两种形式,放在一起比较优劣没有意义。但在一般成见里,却常常侧重在一般绘画的标准,用节奏审美的眼光评判漫画,得出漫画不如一般绘画“高级”的结论。许多人因此轻视漫画。有学者研究丰子恺,说:“……他的那些被冠以‘漫画’之名的中国画……”(漫画之名虽是他人“冠以”,却得丰氏认可。事本末见其文《我的漫画》)把丰子恺的作品和“漫画”撇清,归之于以节奏审美的“中国画”,以为这样才是“抬高”了丰子恺。产生如此偏见,主要因为对漫画与一般绘画的区别不够了解。

  用“观念”制造“美”感,必须在观念上“创新”。华君武就十分强调“创造”,曾说画漫画一味模仿的不叫“创作”叫“跟作”,他们那辈人初学漫画,都有模仿某一位外国漫画家的经历。他自己的“老师”是萨巴乔,他连签名都学萨巴乔。后来觉悟到要摆脱萨巴乔的影响,这个过程就很困难,学萨巴乔学了几年,摆脱用了十几年。画漫画其实没有多少“技法”可以讲究,全靠“点子”打动人,一个点子人家画过了你再来画就没意思了。所以“观念”能否成为“艺术”,和它是不是“新的”很有关系———第一个在美术馆展出的马桶是艺术,第二个就只是马桶而已。

  当然,“新”只是观念艺术的特定要求,“意境”才是一切艺术的终极追求。评判漫画不应使用一般绘画对“节奏”的审美标准。不过漫画和一般绘画同样追求“意境”,只是一般绘画重用“节奏”,而漫画则借“观念”导入“意境”,因此评判漫画优劣也应围绕“意境”表现的效果定标准,能够表现出“意境”的为优,否则就是平庸的作品。何谓“意境”也许只可意会,永远无法用语言清晰完整地描述。画画的人常挂在嘴边的“修为”,究其本质,就是一种开拓思维、获得“意境”的能力,是一种思想力。有人觉得艺术家只搞艺术就行了,思想还是思想家的“专业”。这其实是受现代分工规范的狭隘观点。人区别于其他动物,正是因为有思想。无论在什么行业,要达到“大师”的层次,首先都要成为思想家。思想家的境界就是有洞察世情的能力、对世界有高瞻远瞩的看法。思想家并非都要写出大部头才能表明他是“思想家”。思想是本体,不拘于用何种方式表达,可以用学术,也可以用艺术。

  一个人的思维达到“意境”所要求的深广程度,需要不懈的思考。华君武把他的“漫画生涯”分为:上海阶段(1933-1938)、延安阶段(1938-1945)、东北阶段(1945-1949)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北京阶段”。这四个阶段展现的其实是华君武在思想上不断追求不断发展的完整过程,在这思想的修炼里,华君武由对社会现实一知半解的热血青年,成长为深刻的思想者;由漫画的“小伙计”,成为中国漫画的一代大师。可见“意境”的获得与思想能力的提高密不可分。华君武也说过:画漫画是要懂得一点社会、懂得一点人生的。华君武正是用毕生的思考与创作,为漫画界树起了一个成功的标杆。

  华君武的“意境”除了来自对社会人生的探索思考,还源于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能够不断开发出新境界的思想方法。这也许是更为重要的基础。在先生那种中国文人悲天悯人、济世救弊的传统情怀激励下,这方法得以生发和完善。华老说过:我们中国人在国难当头的时候,总会表现出强烈的爱国心和民族自尊心。正因有这一高尚人生观的引导,他才得以突破“观念”的局限,把思维拓展至开阔宽广的人文关怀的境地;他才能把观察冷酷现实而得到的种种“观念”,转化为有“意境”的幽默;将漫画这一表达观念的“工具”,升华成幽默的“艺术”。

  华老这一襟怀,固然体现在其讽时喻世、充满社会责任感的作品中,也可由人品得知,听我的父亲说:在他画艺未臻成熟的年代曾与华老同席,两人素不相识,不知华老从何看过他的人物画,竟特意提起,大加赞赏,令他深受感动鼓舞。戴敦邦先生曾有一语评华老:居屋思君华先生,同病相怜护后人。前贤风节,令人思慕不已。

  □刘一行(艺术家)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