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斌创作谈:人性的阳光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8日 10:45 新浪收藏 微博

王国斌作品:时刻准备着 王国斌作品:时刻准备着

  王国斌

  文革这段历史在人们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痕,尤其是我们这代五十年代末出生的人正好赶上并目睹了这一切,我们属于生在大跃进,长在红旗下的孩子。从小家里最大的事就是吃饭问题,留在记忆深处的也是这件事,这可能也是当时大多数国人最大的问题。因为吃不饱饭,所以“吃了没有?”这句话成为国人最普遍和经典的见面问候用语也就深有意义了。年龄稍长又亲身感受了史无前列的文化大革命,这十年时间使无数中国人蒙受了更大的灾难,知青一代即是打上这些苦难烙印的国人代表。我大学毕业创作画的就是中国的农民,题目为《天长地久》,画中的两代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祖辈耕耘的场面,具有象征意义。参加全国第二届青年美术展览的作品《红色年代》表现的则是文革时期好人蹲牛棚被改造的故事。这两幅油画创作仿佛是我儿时和青年时期记忆深处情结的再现,至今似乎我的创作思维仍或多或少地受历史烙印的影响。

  《旗帜》的主题创作很直接地反射文革时代,这种素材或叫做静物本身带有很强的象征性和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刺激性,我不想很表面地直观地去描绘一幅文革时期的旗帜,因为那样处理显得简单化,也太符号化了,空间和时间的力度也显得太小了。所以我在上面加进了透过窗格子阳光的投射,这样在画面中增加了一个新的因素,新的层次,减少了画中的“火药味”,增加了一丝亲切久远回忆的感觉,我们像坐在一个地方细细品味下午茶一样。这样给予了画中主题不同滋味的感觉,作品的内涵空间也大了许多。画面在色彩和光的处理上由于有了新的元素。而显得复杂起来了。

  我画文革历史画的宗旨不是想直接反映当时的历史真实­---即直接不加修改地利用历史照片素材进行创作,而是根据这些真实的史料背景再加进我们这个时代人的思考,加进一种更客观的审视,让历史有种被“拉开”的感觉,这种距离感和“审视”会成为一个新的视点。

  近几年我的创作精力主要放在创作以“知青”为主题的作品上。“知青”现象在文革时代占很重要比重,几乎从开始贯穿到文革结束,是我们这代或比我们年长十几岁的一代人谈起就为之动容和落泪的心底隐伤。

  我自己也赶上了下乡劳动的尾巴,所幸的是劳动两个月后即被抽到省市美术创作组搞创作,比起陈丹青、沈加蔚、陈宣明这些老知青来说,只能算知青看客。去参加上海“知青画展”,在座谈会上听他们当年的亲切和沉痛的回忆,使我至今仍感动不已。

  也许由于经历上的多少不同,所以我颉取的“知青”题材跟传统主题性的表现方法有所不同。首先,我想拉开些距离,有种时光回照的感觉,这样能更客观地清晰地看待那段故事,也能加进艺术家本人对这种历史性的知青悲剧故事的理解。每当我看凤凰卫视录制的“知青系列”节目时,心一直被感动和刺痛着,多么美妙的青春岁月,每个人都怀着一腔理想的热血,却被现实粉碎和磨砾的变了形。然而我观察有个奇怪的现象,虽然那段日子留在每个知青心里都是抹不掉的痛楚,但他们却深深怀念着,直到现在每年都有组织起来“重返知青点”的活动,重返旧地继续追忆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为什么呢?其实就为了爱,为了那已被奉献了的、消逝不再的青春记忆,为了理想,曾经有过的轰轰烈烈的理想,历史使我们拉开了观看的距离,虽然有痛,但不失为美。知青命运虽很悲惨,但人们记住了那逝去了的青春,这留在每个人心中永远是美好难忘的,这跟贫富无关,跟政治也无关。我抓住了这个感觉,我认为自己抓住了人性中最普遍共性的这种因素特点来画我的这些“知青”题材作品。我画中的女青年笑的很天真澜漫,的确她们是怀着“革命”理想去“战斗”的。她们绝无先见之明,也不能预知自己的青春年华会白白消溶于这荒辟之地及伟人无稽的游戏之中。结论永远是现代人和历史学家给的,就像只有过了几十年或上百年才能解密评价历史中某段史料和人物一样。在当时“身陷此山中”的她们却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所以画面形成了一种让人落泪的“喜悦”效果……。我画了《让我们荡起了双浆》、《紧握手中的钢枪》、《我的大学》和《如花岁月》等反映知青生活的作品。

  《如花岁月》是今年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的作品,画面构图是两个女孩子,一个是穿红衣的新娘,一个是穿旧军装的赤脚医生女知青,是两个正值豆蔻年华的美丽女孩,在一间典型的陕北农村窑洞里,节日喜庆气氛被渲染的很浓。我把“新娘”安排为正面,知青是侧面。表面是新娘为主,知青衬托新娘,但知青也是旁观者:也许“新娘”亦是知青呢?生活气息很浓:陕北的“花馍”和红花褥面;墙上宣传画恰如其分的点明了时代;姑娘们的身上撒满了阳光,显得很温暖,是冬日里让人心里很舒服的那种阳光。作品中的情节隐藏在直观给人温馨冲击的审美情趣中,画面朴素喧闹而又宁和,是那种典型的乡间民俗画气氛,但细琢磨,它的时代背景,它创伤式的凄凉感则令人油然而生……

分享到: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