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市场:拍藏品还是玩藏者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28日 07:27 北京商报

  “市场上现在95%的所谓藏品都是假的,如果藏家明知自己手中的东西不对,还希望通过上拍卖公司甚至是印在图录上等方式把东西‘洗’对了,因此事先交点服务费对他们来说不算什么。”

  股市中常说,只有等潮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而在拍卖市场持续火爆的当下,却已经出现了“裸泳”的参与者。日前,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声明,安徽汇德文化交流有限公司1月上旬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举办的所谓的“2011年上海站大型艺术品拍卖会”,事前参与拍卖的116位收藏者向安徽汇德支付了高额服务费,约定一旦流拍服务费不退。其后绝大部分拍品流拍,一场纠纷难以避免。对此事件,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在声明中表示“痛心”之余,再次提出整个行业应保持自律。

  但这似乎只是冰山一角。近年来,拍卖界假拍、假鉴定事件不在少数,拍卖市场不仅对藏品感兴趣,同时也将收藏者变成“把玩”的对象。

  盛世收藏

  谁导演了闹剧拍卖会?

  纵观“安徽汇德拍卖事件”,细心的人不难发现事件本身就疑点重重。公开资料显示,今年1月9日,安徽汇德以承办方的名义在上海举办了一场收藏拍卖会。但最终买家少得可怜,大量藏品流拍。此后,数十名藏友认为安徽汇德“以拍卖名义骗取藏友大量服务费”,要求退还款项。这期间有几个让人记忆深刻的案例:一个是某藏友带着一件清乾隆年间的掐丝珐琅和其他4件藏品到安徽汇德去鉴定,当即公司给这5件拍品定价6000万元,拍卖估价1亿元,该藏友很快向公司支付了10万元服务费;还有一位参与者,她手绣的“清明上河图”被该公司估价50万元,其随即支付给公司1万元服务费。

  “拍卖公司都是后置收费,为什么这些藏友在拍卖之前就把服务费付了,还签订了合同?”针对整个事件中的核心问题,国家注册拍卖师季涛这样对记者表示。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中也明确规定,拍卖公司的收入只能是拍卖标的成交后一定比例的佣金。拍卖公司在拍卖前虽然也有鉴定的环节,那是由拍卖公司自己或者聘请的专家进行的,鉴定的目的是为了确定该标的是否能够满足上本公司拍卖会的要求,如果可以,与委托人协商,就拍卖保留价达成一致,才能进入签订委托拍卖协议阶段。一旦达成协议,拍卖前拍卖公司只收取保险费、图录费,除此以外没有其他费用收取。拍卖成交,拍卖公司按照约定的比例收取佣金,一般在成交额的10%-12%之间,不成交不收取任何费用。而海内外拍卖公司也没有拍卖前收取巨额保证金、手续费的案例。

  “安徽这家文化公司的做法完全不是拍卖公司的行为,它之所以屡屡得逞,在于对方即委托方不懂拍卖、不了解拍卖程序,对艺术品一知半解,并不具有真正的鉴赏能力,却又盲目追求经济利益,指望快速致富,于是,为文化公司实施诈骗埋下了伏笔、敞开了大门。”上海国际商品拍卖有限公司副总裁范干平为此表示。但是,事情会如此简单吗?

  真假难辨

  藏家甘心被“把玩”?

  对于收取高额服务费的问题,拍卖市场中却有另一番理解。“如果认同条款,出现任何问题责任自负。如果不认同条款,就不该签这份合同。难道你自己不知道一个十字绣值多少钱吗?一个金元宝,即便有上百年的历史,它也不可能偏离黄金应有价格很多倍啊。这里面,藏友心里也同样有‘魔鬼’。”对此,一位拍卖业人士表示。

  而在季涛看来,很多收藏者明知道拍卖公司先收费不对,但还是愿意给。只不过是交了钱东西也没拍出去,这个时候利益平衡被打破了。范干平也认为,安徽这家公司的手法其实并不高明,遗憾的是,藏家在发财理念的驱动下,一次又一次的前赴后继上当受骗,成为牺牲品。

  事实上,在火爆的市场中、在几乎每一场拍卖会都能制造出“天价”的背景下,收藏者如何保证自身利益不卷入“阴谋”的漩涡,成为行业内关注的焦点。

  诚然,立法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措施。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闫振堂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目前有关部门正在考虑进一步起草市场管理的内容,以期更有力度地规范市场。“现在是无法无天的时期,尽管有《拍卖法》,但有些拍卖公司为了自身利益做一些铤而走险的事情,把拍品本身的价格做高,收藏者会错以为自己的东西很值钱。”对于天价鉴定服务费的问题,闫振堂表示,真正的鉴定家只会说物品的真与假、好与坏,不会说价格。因此,正常的收藏拍卖市场中不存在所谓的天价鉴定书。“而且,一般文物专家的鉴定意见,拍卖公司有时未必会采用,但如果是拍卖公司指派的鉴定师,他们一般都会估价,这个估价和拍卖公司的切身利益密切挂钩。”闫振堂表示。

  在中国收藏家协会理事江培洲看来,市场繁荣的前提是健康有序。“中国几千万收藏者队伍中,有人藏而不露,有人就是要走市场,因此拍卖市场必须不断规范,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但从现在的情况看,拍卖公司太多,市场里有人玩‘花活’,有人当托儿。”江培洲表示。

  行业反思

  监管何时真给力?

  资料显示,此次事件在全国范围内发生已经不止是第一次,此前在北京曾发生过类似事件,但有所不同的是,在北京是由拍卖公司直接接触藏家,以先行收费的形式拉拢客源,欺骗藏家。而在其他省市,现在已经发展到出现了专门的所谓“文化公司”充当中介,欺骗藏家。这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欺骗升级”。

  既然此类事件频繁发生,为何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拍协”)直到这件事才发出声明?为此,中拍协副秘书长王凤海表示,这主要出于两方面的原因。“首先,尽管之前发生过多起相关事件,但中拍协作为行业监管机构,并没有掌握足够的证据。”王凤海解释,在北京由拍卖公司直接以提前收费的方式欺骗藏家,这在鉴定上有难度,“很难判断拍卖公司是主观故意,还是自身也被蒙骗”。

  其次,王凤海说道,中拍协作为行业监管者自身并没有最后的决断权。即便发生了这样的事件,中拍协所能做的也只是把相关的调查结果和意见发给有关部门。最后由有关部门进行最终的裁决。“安徽汇德拍卖事件”则是中拍协第一次掌握了完整的证据,包括从法律上确认该文化公司违法。

  此外,全国的拍卖公司目前已经达到了6000余家,而中拍协旗下的会员仅仅1500多家,近3/4的拍卖企业游离于协会之外,这也是市场混乱的原因之一。“这件事情对我们也是个警醒,我们在此再次重申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的立场:绝不姑息迁就拍卖企业中出现的任何违规行为,一经查实,协会将在行业内外进行全面通报,并主动提请相关部门依法进行处理。”王凤海表示。

  商报记者 崔吕萍 陈杰/文宋媛媛/制图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