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诸番识贡图》摹本疑伪(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29日 10:31 新闻晨报

  □紫檀

  自2001年春乾隆癸未年《天下诸番识贡图》摹本在上海面世以来,关于真伪的辩论始终未息。以发现者刘钢为代表的“认真派”将此图拔高到“郑和发现美洲大陆乃至南北两极”的高度。“认伪派”从字体、落款以及古地图常识诸方面,条分缕析地指出谬误。2009年年底刘钢把此图的研究心得写成一本书,名曰《古地图密码》,大量引用古代天文、地理、算术、方志之类典籍来论断地图的真实性和科学性。此书一出,坊间一片哗然,几位学者也加入真伪之争,致使一场普通的民间藏品“真伪拉锯战”演化成一股“古地图收藏热”。笔者无缘一睹摹本真容,对古书画专业更是一知半解,但仔细研读随《古地图密码》一书赠送的八开纸本《天下诸番识贡图》摹本图页后,从中发现几处破绽,证实此图作伪。

  “女直”弄巧成拙

  首先是弄巧成拙的“女直”。地图中国东北部分,长白山左侧可见竖栏中书“女直”二字。“女直”即满洲人的前身女真,是古代居住在东北、蒙古一代的古老民族,建立过辽金两朝。1031年辽兴宗耶律宗真登基后,女真人为避“真”字讳,改称“女直”,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后,又改回女真。这一称呼一直沿袭到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止。明朝始终称其为女真,如果此图临摹的果真是“明朝永乐十六年”原本,大明的官方地图上断不会出现“女直”这种称呼。作伪者了解历史上确曾有过“女直”,但将其放在明朝地图上有弄巧成拙之嫌。

  其次是“安徽”。图中标注字迹分两种,一种被赭红色方框框住,一种没有方框。地图前有临摹者“莫易仝”的一则说明:“凡未加红圈者皆原图所未命名者”,意即没有方框三标注是他临摹时临时添加。在中国部分“南直隶”和“湖南”两个竖形方框之间,有未被框住的“安徽”二字。“大明无安徽,大清有安徽”这是对的,“安徽”这一称呼最早出现在公元1667年,即康熙6年,满人平定南方后,先将明朝的“南直隶”改为江南省,后又在康熙6年将江南省拆分为江苏、安徽两省。图中只标安徽,未标江苏,显然有违大清“十八行省之制”,而“莫易仝”既然将此图献给乾隆皇帝,其中利害他岂能不知?

  “天下最第一高山”成败笔

  第三、画蛇添足的“天下最第一高山”。图中“皇朝圣土”左下方与“天竺”交界处绘有一山,山峰间细笔绘一圈,旁注“天下第一高山”,意即喜马拉雅山中的珠穆朗玛峰——无论这两行字有没有图框、无论是否点名珠穆朗玛峰,这个细节都是此图作伪的最大败笔!珠穆朗玛峰最早出现在地图上,是1717年清政府聘请西方传教士编绘的《皇舆全览图》,当时称珠峰为“朱母郎马阿林”。世界上首次测量珠峰高度并将其确定为“天下第一高山”的人,是清咸丰二年(1852年)英国占领尼泊尔,派印度测量局局长乔治·额菲尔士(GeorgeEverest)爵士主持对珠峰的测量,得出海拔高度8778米,西方地理文献方有“世界第一高峰”的说法。此图临摹年代为1763年,当时大清国还没有精准测量仪器,也不具备测量手段对世界所有山峰测量,古人怎知后代事?

  此外,该图非洲几内亚湾下方的“青绿色海域”中竟然有一个手指印痕,里面的指纹清晰可辨,这在献给皇帝的舆图中是不该也不可能出现的。这个指纹印迹可能是作伪者制假过程中不小心留下的。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