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博物馆处境举步维艰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15日 12:17 中国商报

  作为国有大中型博物馆的有益补充,近年来民营博物馆数量快速增加,展品日趋丰富,覆盖的行业和门类也较为齐全。虽然发展迅猛,但民营博物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在博物馆经营和收藏品合法性两大方面存在一定隐忧。

  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投资大、回报小,经营难以实现良性循环。很多民营博物馆在经历了开业时的人声鼎沸后,大多要面对如何维持生计的问题。

  据称,建设博物馆意味着巨大的投资和运营费用,而这对于许多民间办馆人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宁波市紫林坊博物馆馆长陈明伟表示,自己的博物馆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建设费用达2200万元。2008年9月开馆后,每年的运行费用达70万元,而近两年的门票收入折算下来也就50万元左右。如果不是自己还开办有一些企业,可以用企业的盈利进行补贴,很难使博物馆建设和运营起来。

  而位于西安市长安区的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是陕西民间人士王勇超花费3亿多元建设的,里面陈列着王勇超奔走20多年收集3万多件民俗珍品,形同一个特大的关中民俗风情博览园。

  据了解,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2009年接待游客18万人次,但博物院的经济效益却无法支持自身的运营和发展。2009年博物院门票收入约1000万元,但人员工资、水电费、维修费等基本开支就达1500多万元。为了保持博物馆的正常运转,王勇超向亲戚朋友的借款已达到5000多万元。

  事实上,多数民营博物馆的发展面临着重重困难。能够维持开馆运营的民营博物馆大多都有其他产业作支撑,靠博物馆自身盈余维持的少之又少。

  对于大多数民营博物馆来说,要想靠门票收入维持博物馆的正常运转都不太现实,而与国有博物馆相比,没有国家财政拨款的民营博物馆无疑处境更加艰难。

  在门票收入锐减的同时,观众的大量流失更让民营博物馆经营者担忧。由于参观人数太少,不少珍贵文物只能静静地躺在博物馆里,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除了经营难以为继之外,另一个困扰民营博物馆的难题,就是收藏品的合法性与真实性问题。西安市文物局局长郑育林表示,《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文物收藏家要办民营博物馆就面临一些问题,展示品中如果有文物,到底是属于国家还是收藏者本人目前无法律法规加以界定。

  另一方面,民营博物馆展示的文物按规定必须在文物部门进行登记,这些文物是否能够全部说清楚来源,也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业内人士表示,如果对民营博物馆藏品的合法性与真实性把关、审核不严,就可能给一些人利用民营博物馆为幌子进行非法买卖和征集文物、甚至将非法文物“洗白”的机会;同时,如果一些民营博物馆借机将赝品文物用于展出,也是对观众的欺骗和不尊重。

  有关专家表示,发展民营博物馆是发展中国大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国家层面看,政策之门正在打开。目前关键的是地方政府和有关方面需要充分认识到发展民营博物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在土地、审批准入方面给予应有的政策支持和推进。

  不仅如此,在管理上可以将民营博物馆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按照现代企业来进行管理,例如建立董事会和基金会,进行科学的经营管理。此外,还要各专业研究人才来提升博物馆的专业水平和文化品位,突出办馆特色。

  另外,由于中国目前尚无一部完整的博物馆法,民营博物馆还存在很多不足和隐忧:对于民营博物馆的馆名核定、规模、藏品数量与质量的核定、社会地位、经营管理、为公众服务的方式、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义务、应该享有的权利及受保护的内容、资金的来源与补充、馆主变迁及继承等均无法可依。

  而民营博物馆的良性发展离不开法律法规的制约和保护,为了加强管理民间收藏,保护先进力量,抑制不法行为,中国应该尽快制定颁布国家博物馆法。   作者:华 文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