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对接资本市场要小心热伤风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20日 09:00 中国经济导报

  作者简介: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央财经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执行院长。

  内容辑要:

  资本涌入文化市场,这可以说是文化产业之幸,但同时也要警惕资本对文化产业的操控。特别是我国文化产业还比较弱小的时候,更加经不起太多的折腾。为此,应格外关注文化产业在发展中的自主性,从而让资本真正起到推动产业发展的作用,而不是“玩弄”这个产业,过度榨取这个产业的价值。

  魏鹏举

  2010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日益受到资本的青睐,整个市场一片繁荣,涨声不断:像2010年春,黄庭坚的书法《底柱铭》以4.36亿元的总成交价,刷新了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价的世界纪录,中国艺术品投资由此进入亿元时代;2010年3月份,新《西游记》的网络独播权以每集28万元的价格成交,标志着5年来影视剧的数字发行价格上涨了100倍;到了岁末,大片纷纷过亿,中国电影一举步入百亿元年……

  但是,笔者注意到,与国内文化投资市场的火热相比,国际上、特别是美国的文化资本市场却显得相对较“冷”。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有这样几点:一是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在金融创新、金融衍生工具开发的方面受到的质疑普遍越来越多,资本市场在这方面也越来越谨慎,而且美国政府在金融监管方面力度也越来越强;二是美国的文化界,越来越强调这种文化产业的自主性,排斥资本对其的操控,像去年有人提出的美国电影票房期货最终无法执行,正是这种自主性增强的表现。

  至于我国文化资本市场的火热,笔者认为,首先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将其视为一个战略性的、潜力性的产业给予了扶持,诸多政策措施纷纷出台;其次,我国经济面临越来越强的通胀压力,过剩的资本涌入了文化市场;第三,文化体制改革推动了与资本市场的对接,特别是 2010年4月8日,中宣部等9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更是为资本进军文化产业点起了一把“火”。笔者认为,让资本的大火来照亮文化产业的“钱途”,这对推动文化产业真正走向市场是有好处的。就现在看来,大量的中小型文化企业都能从中获得好处。

  资本涌入文化市场,这可以说是文化产业之幸,但是这其中同样也蕴含着许多潜在的问题。例如,我们就应认识到,我国文化产业还十分弱小和脆弱,像我国的电影市场,到2010年才实现100亿元的规模。这就意味着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经不起太多折腾。因此,笔者认为,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注意自主性,特别是要注意自我的良性发展。

  此外,文化和资本的对接中,也仍有体制机制上的“桎梏”亟待打破。像条款分割非常严重的文化产业链就需要进行一个大的整合,否则资本就很难发挥有效的资源整合作用。所以,在文化体制改革这个问题上,我们还需要加大力度。这样的话,资本才能够真正起到推动产业的发展,而不是“玩弄”这个产业,不是过度榨取这个产业的价值。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