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需要开创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20日 09:35 人民网-人民日报

  收藏是什么?收藏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投资,是家学之脉,是国之典藏……它何以能够烁耀古今?让无数人为之痴迷?窃以为,这不仅源自收藏是有形财富与无形财富的综合体,具有无尽的文化魅力和无法估量的财富指征,还因为在其内涵和外延的不断丰富中,始终贯穿着、隐匿着一种内在的力量人的创造力的实现。

  收藏的范围甚广。但凡具有价值、能够据为一己之有、能够分门别类的物品,都可以收藏,可谓包罗万象。收藏文化博大精深,想要搞收藏,必须先学习。需要熟读书本知识,研究自己喜爱的收藏门类:有多少种材质、多少种工艺、每个朝代的特点、鉴定的方法、保藏的方法等,更要多看珍品,多把玩实物,在智性的学理认知和感性的审美认知中,形成自己的收藏观和价值观,然后,秉持着这种观念在茫茫人世间“淘宝”。

  这种文化学习和专业研究之后的再运用,可以说是文化的一种再创造。由于每一个人的人生经历、文化修养、审美取向、研究方向等各有不同或侧重,即便是针对同一个时期相同收藏门类的收藏者,其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收藏观和价值观也不尽相同。当一个人对某一类藏品的研究越深入,就越能看到被常人漠视的问题,发现其独特性与价值。因此,每一位藏家的收藏都各具特色,因人而异,都是独一无二的。当然,不同的收藏观带来的还有千差万别的“淘宝”方式,以及随之发生的千奇百怪的“淘宝”故事。收藏爱好者大多是有心人,知识积累使他们具有前瞻性的判断力,所以他们常常会抢先一步,获得还未得到人们重视的藏品或第一手资料。他们或许会一直致力于熟知的领域,也可能会发现被埋没的藏品或全新的收藏领域。正是在这种从无到有的收藏观的建构中,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价值彰显者藏品的收获中,收藏者体味着精神的充实与满足。

  真正的收藏家不仅仅满足于“收”,重心更在于“藏”。真正的收藏也不仅是对物质文化的保护,更是对精神文化的传承,其中不乏新的发现和创见。在历经曲折或艰辛将一件件心爱之物收至身边之后,藏家的志趣便由对藏品的获取转移到对藏品的解读。在对藏品的材料、工艺、历史渊源等信息的艰辛考据中,藏品所包含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等内涵逐渐清晰地展现在藏家面前。结论或许平淡无奇,或许有惊人的发现,在这种亲历亲为的学术梳理中,藏品成为某一段历史或某一类文化的见证或注解。这不仅为藏家增添了更多的乐趣、积累了更多的财富,也是对收藏文化的丰富、对家学的厚积抑或对国家文化物质遗产的保护与整理。

  保护之外,更是一种创造。通过收藏行为和藏品的研究、整理与展示,收藏家成为某种价值标准的建构者。特别是当普通收藏转变为专业收藏,成为有针对性的、专题性的购藏、收集与研究,当一件件或许并不起眼的藏品组合为一个序列,这时,藏家所收藏的也就不仅仅是历史的一个个注解,而是另一种历史的书写和另一种文化的开创。

  历史多有例证。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成中国最早的金石学专著《集古录》。之后,喜爱金石收藏的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完成了《金石录》30卷的写作,成为中国规模更大的金石目录和研究专著。这便是以收藏为根基的开创。

  这种建立在收藏基础之上的建构,在历史面前,没有旁门左道可走,更容不得伪造。反观当下全民参与的收藏盛况,赝品满天飞、各种所谓限量版的“珍品”不断被“创造”的市场现状,令人不禁感慨唏嘘,有多少人真正懂得收藏?有多少人追崇的是收藏的无形价值而非只是有形价值?又有多少人执着追求以心爱的收藏保护中国文化或开辟新的精神净土?市场的热度让许多人有意或无意地漠视着收藏文化和市场定律,似乎不曾想过,即便是纯粹将收藏作为投资,缺乏开创性的盲目跟风,最终带来的也只能是惨痛的教训。

  历史的烟云中,有太多的缘尽物散,有太多的珍宝毁于一旦,为后世留下了种种遗憾。世人应该谨记历史,更应该仰望不凡的开创背后那不凡的灵魂。正是在一代代收藏大家殚精竭虑的收藏和严谨端正的开创中,许多国之重器得以穿越时光立于今世、中国文化的诸多血脉得以延续、中国文明之光更为明亮……愿收藏这剂良方,继续为国人洗去凡尘、为国家充盈气血、为后世留有芳香。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